求名人传读书笔记!一、好词 二、佳句 三、主要内容 四、品味,感悟一篇写一个人 只要两篇即可注意:要有好词佳句主要内容阿!别光是品读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4:32:20
求名人传读书笔记!一、好词 二、佳句 三、主要内容 四、品味,感悟一篇写一个人 只要两篇即可注意:要有好词佳句主要内容阿!别光是品读阿
求名人传读书笔记!
一、好词 二、佳句 三、主要内容 四、品味,感悟
一篇写一个人 只要两篇即可
注意:要有好词佳句主要内容阿!别光是品读阿
求名人传读书笔记!一、好词 二、佳句 三、主要内容 四、品味,感悟一篇写一个人 只要两篇即可注意:要有好词佳句主要内容阿!别光是品读阿
目录
托尔斯泰遗著论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回响
托尔斯泰逝世前二月致甘地书
译者序
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我不敢把这样的启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连译了本书.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都更需要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现在,当初生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技巧,而忘记了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的时候,这部《贝多芬传》对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由于这个动机,我重译了本书. A这部书的初译稿,成于一九三二年,在存稿堆下埋藏了有几十年之久.——出版界坚持本书已有译本,不愿接受.但已出版的译本绝版已久,我始终未曾见到.然而我深深地感谢这件在当时使我失望的事故,使我现在能全部重译,把少年时代幼稚的翻译习作一笔勾销.
此外,我还有个人的理由.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是的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轻的一代之外,我不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偿还我对贝多芬,和对他伟大的传记家罗曼·罗兰所负的债务.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
为完成介绍的责任起见,我在译文以外,附加了一篇分析贝多芬作品的文字.我明知道是一件越俎的工作,但望这番力不从心的努力,能够发生抛砖引玉的作用.
译者
一九四二年三月
原序
二十五年前,当我写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时,我不曾想要完成什么音乐学的著作.那是一九○二年.我正经历着一个骚乱不宁的时期,充满着兼有毁灭与更新作用的雷雨.我逃出了巴黎,来到我童年的伴侣,曾经在人生的战场上屡次撑持我的贝多芬那边,寻觅十天的休息.我来到波恩,他的故里.我重复找到了他的影子和他的老朋友们,就是说在我到科布伦兹访问的韦格勒的孙子们身上,重又见到了当年的韦格勒夫妇.在美因兹,我又听到他的交响乐大演奏会,是魏因加特纳指挥的.AWeingartnerFelix(1863—1942),系指挥贝多芬作品之权威.然后我又和他单独相对,倾吐着我的衷曲,在多雾的莱茵河畔,在那些潮湿而灰色的四月天,浸淫着他的苦难,他的勇气,他的欢乐,他的悲哀;我跪着,由他用强有力的手搀扶起来,给我的新生儿约翰·克利斯朵夫行了洗礼; A罗曼·罗兰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数卷的事实和主人翁的性格,颇多取材于贝多芬的事迹与为人.且全书的战斗精神与坚忍气息,尤多受贝多芬的感应.在他祝福之下,我重又踏上巴黎的归路,得到了鼓励,和人生重新缔了约,一路向神明唱着病愈者的感谢曲.那感谢曲便是这本小册子.先由《巴黎杂志》发表,后又被贝玑拿去披露. A贝玑(CharlesPeguy,1873—1914),法国近代大诗人,与作者同辈,早死.本书全文曾在贝玑主编的《半月刊》上发表.我不曾想到本书会流传到朋友们的小范围以外.可是“各有各的命运……”恕我叙述这些枝节.但今日会有人在这支颂歌里面寻求以严格的史学方法写成的渊博的著作,对于他们,我不得不有所答复.我自有我做史家的时间.我在《韩德尔》和关于歌剧研究的几部书内,已经对音乐学尽了相当的义务.但《贝多芬传》绝非为了学术而写的.它是受伤而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在苏生与振作之后感谢救主的,我知道,这救主已经被我改换面目.但一切从信仰和爱情出发的行为都是如此的.而我的《贝多芬传》便是这样的行为.大家人手一编地拿了去,给这册小书走上它不曾希望的好运.那时候,法国几百万的生灵,被压迫的理想主义者的一代,焦灼地等待着一声解放的讯号.这讯号,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了,他们便去向他呼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谁不记得那些四重奏音乐会,仿佛弥撒祭中唱《神之羔羊》 A按此系弥撒祭典礼中之一节时的教堂,——谁不记得那些痛苦的脸,注视着祭献礼,因它的启示而受着光辉的烛照?生在今日的人们已和生在昨日的人们离得远远了.(但生在今日的人们是否能和生在明日的离得更近?)在本世纪初期的这一代里,多少行列已被歼灭:战争开了一个窟窿,他们和他们最优秀的儿子都失了踪影.我的小小的《贝多芬传》保留着他们的形象.出自一个孤独者的手笔,它不知不觉地竟和他们相似.而他们早已在其中认出自己.这小册子,由一个无名的人写的,从一家无名的店铺里出来,几天之内在大众手里传播开去,它已不再属于我了.
我把本书重读了一遍,虽然残缺,我也不拟有所更易.作者预备另写一部历史性的和专门性的书,以研究贝多芬的艺术和他创造性的人格.按此书早已于一九二八年正月在巴黎出版.A因为它应当保存原来的性质,和伟大的一代神圣的形象.在贝多芬百年祭的时候,A按一九二七年适为贝多芬百年死忌.我纪念那一代,同时颂扬它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教我们如何生如何死的大师.
罗曼·罗兰
一九二七年三月
初版序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
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一八一九年二月一日在维也纳市政府语)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压在他们身上,无益地消耗着他们的精力,没有希望,没有一道欢乐之光,大多数还彼此隔离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在苦难中蹉跌.他们求助,求一个朋友.
为了援助他们,我才在他们周围集合一般英雄的友人,一般为了善而受苦的伟大的心灵.这些“名人传”不是向野心家的骄傲申说的,而是献给受难者的. A按作者另有《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皆与本书同列在“名人传”这总标题内.并且实际上谁又不是受难者呢?让我们把神圣的苦痛的油膏,献给苦痛的人罢!我们在战斗中不是孤军.世界的黑暗,受着神光烛照.即是今日,在我们近旁,我们也看到闪耀着两朵最纯洁的火焰,正义与自由: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 A按一八九四至一九○六年间,法国有一历史性的大冤狱,即史家所谓“德雷福斯事件”.德雷福斯大尉被诬通敌罪,判处苦役.一八九五年陆军部秘密警察长发觉前案系罗织诬陷而成,竭力主张平反,致触怒军人,连带下狱.著名文豪左拉亦以主张正义而备受迫害,流亡英伦.迨一八九九年,德雷福斯方获军事法庭更审,改判徒刑十年,复由大总统下令特赦.一九○六年,德雷福斯再由最高法院完全平反,撤消原判.毕加大佐为昭雪此冤狱之最初殉难者,故作者以之代表正义——蒲尔民族为南非好望角一带的荷兰人,自维也纳会议,荷兰将好望角割让于英国后,英人虐待蒲尔人甚烈,卒激成一八九九至一九○二年间的蒲尔战争.结果英国让步,南非联盟宣告成立,为英国自治领地之一.作者以之代表自由的火焰.即使他们不曾把浓密的黑暗一扫而空,至少他们在一闪之下已给我们指点了大路.跟着他们走罢,跟着那些散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孤独奋斗的人走罢.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罢;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在此英勇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藉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米修斯, A神话中的火神,人类文明最初的创造者.作者常用以譬喻贝多芬.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
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罗曼·罗兰
一九○三年一月
贝多芬传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贝多芬
(一七九二年手册)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以上据英国游历家罗素一八二二年时记载——一八○一年,车尔尼尚在幼年,看到贝多芬蓄着长发和多日不剃的胡子,穿着羊皮衣裤,以为遇到了小说中的鲁滨逊 A按梅杜萨系神话中三女妖之一,以生有美发著名.后以得罪火神,美发尽变毒蛇.车尔尼(1791—1857)为奥国有名的钢琴家,为肖邦至友,其钢琴演奏当时与肖邦齐名.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据画家克勒贝尔记载他曾于一八一八年为贝多芬画像.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据医生米勒一八二○年记载: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时而妩媚温柔,时而惘然,时而气焰逼人,可怕非常.
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据莫舍勒斯 AA莫舍勒斯(IgnazMoscheles,1794—1870),英国钢琴家说:“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一八二五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AA雷斯塔伯(LudwingRellstab,1799—1860),德国诗人.一年以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酒店里遇见他,坐在一隅抽着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临死以前与日俱增的习惯.一个朋友向他说话.他悲哀地微笑,从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然后用着聋子惯有的尖锐的声音,教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中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为出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犷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亚式的面目.克勒贝尔说是莪相的面目.以上的细节皆采自贝多芬的朋友,及见过他的游历家的记载. A按莪相为三世纪时苏格兰行吟诗人.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他无异“李尔王”. A李尔王系莎士比亚名剧中的人物.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名人传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佛兰芒族.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维希,是家族里最优秀的人物,生在安特卫普,直到二十岁时才住到波恩来,做当地大公的乐长.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贝多芬奔放独立的天性,以及别的不全是德国人的特点. A按今法国与比利时交界之一部及比利时西部之地域,古称佛兰德.佛兰芒即居于此地域内之人种名.安特卫普为今比利时北部之一大城名.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 A按洋琴为钢琴以前的键盘乐器,形式及组织大致与钢琴同.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以上见一七八九年九月十五日贝多芬致奥格斯堡地方的沙德医生书信.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他一八一六年时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十五岁上已经知道了.”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布罗伊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比他小二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埃莱奥诺雷嫁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格勒、埃莱奥诺雷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
GB
有人说名人遥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及,有人说天才是上天的使者,人生之路一帆风顺。
在看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里的三位名人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天才也是需要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诞生的。
贝多芬
他的《月光曲》、《英雄交响曲》想必大家不太陌生,可这位天才的音乐家却有一个坎坷的音乐之路。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常常殴打贝多芬,逼着他练琴,他很小...
全部展开
有人说名人遥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及,有人说天才是上天的使者,人生之路一帆风顺。
在看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里的三位名人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天才也是需要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诞生的。
贝多芬
他的《月光曲》、《英雄交响曲》想必大家不太陌生,可这位天才的音乐家却有一个坎坷的音乐之路。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常常殴打贝多芬,逼着他练琴,他很小的年纪就得上台演出,十几岁就得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德国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看似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但是痛苦正向他射出一支有一支的毒箭。他的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听觉日益衰退,他只能在纸上与好友交谈,这一个个字都是贝多芬所有的情感。听觉对一个音乐家是多么的重要,而贝多芬却失去了他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听觉。音乐抛弃了他,但贝多芬却没有因此就抛弃了音乐,他的很多作品也是在他耳聋的时候创作出来的,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想象着贝多芬咬着一根小棒,抵着钢琴,他的两只大手犹如轻盈的蝴蝶在黑白琴键上飞舞,虽然满头大汗却依然坚持着,手弹热了,就浸入冷水然后再弹,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贝多芬没有放弃,他用他顽强的精神向我们诠释了一个英雄不抛弃、不放弃的形象,他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虽然颠簸,却一步一步踩出了坚实的脚印。
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一个天才的雕塑家,他的一生一波三折。他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米开朗琪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不过在不断地交流中,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他被贵族指使,每天做着他不愿意的事,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可命运却好像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他的一生都在为雕塑而奋斗,他并没有因为教皇的压迫而放弃反抗,而是把他内心的情感都注入他的作品中,一凿子,一凿子,一点一滴,是他对未来的渴望,是他对现实的讽刺,他是个想象的天才,他愿为了雕塑花上六年、八年,但命运却让他在辗转中成长、老去,他没有怨言,只是至始至终的从事他的职业。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三部曲深入人心,他是名门贵族后裔,但不幸的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但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的丑陋相貌感到绝望。他当过志愿兵,曾多次陷入困境都脱离了险境。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同时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托尔斯泰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却因此感到不安,因为他看到比他穷的人,他决心创一个理想社会,却是杯水车薪,一次又一次失败。结局是悲惨的,一代文豪托尔斯泰最后却死在一个小火车站上。托尔斯泰本应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失去了父母亲,托尔斯泰本应在家人的关注下死去,但他却一个人死在了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命运不断地跟他开玩笑,而他却能靠自己化解战场上的危险,他也能靠自己获得“文豪”的称号,他一切都靠自己,即使前路多么迷惘、内心是多么矛盾,他也依旧向着自己的目标向前进。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另一个是小说家,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也同在人生的道路上享受着艰辛带给他们的考验。他们被罗曼。罗兰成为英雄,贝多芬没有听觉,却用手指奏出了让世界都震撼的乐章;米开朗琪罗没有自由,却用想象雕出了让世界都赞叹的雕塑;托尔斯泰没有关心,却用钢笔写出了让世界都思考的文章。我们没有他们的天才,却可以具备他们的品质,不被风雨击倒,做一棵屹立在风雨中的柏松
收起
明人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