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的议论文怎么写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7 21:38:58
关系型的议论文怎么写啊
关系型的议论文怎么写啊
关系型的议论文怎么写啊
怎样写关系型议论文: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笔者认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从何种层面解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 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四、 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以至成文.
五、 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这是对文体的一种淡化,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要文体.事实上,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各省都毫不留情地将文体不符的“四不像”作文视为“严打”的对象.因此,考生的考场作文更应彰显文体特点.
应试训练中,可供选用的文章体裁多种多样,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或小说或散文,或寓言或童话,或诗歌或戏剧,或书信或演讲,或辩论或报告……但粗略来分,主要有记叙、议论两大类.
假如你要写记叙类文章,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重以细节传情.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文章一定要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
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而一定要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解读.
很高兴为你解答
以下是范文:
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我说:不管世上“无路”或“有路”,关键看人怎么走.
不止一个人说过,人生是旅途.在旅途上,我们要披荆斩棘.要走到我们心中的天堂,就要学会“开路”、“毁路”和“选路”.
“开路”,就是要敢于在无路的地方走出路.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因为这再恰当不过地阐释了“走路”的概念:人在旅途何必在意他人怎么看,更何必在意原本是否有路呢!“开路”要求我们学会创新,更要求我们学会换一种眼光看世界.另辟蹊径固然好,但也不能为了创新而忽视或否定前人的经验和社会的变化.灯泡的出现是件新奇事,可那灯泡里却饱含了爱迪生对失败的总结.“开路”教会了我们要勇敢的走路.
“毁路”就是要敢于毁弃前人已铺好的路.高一刚学物理时,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之间的“仇恨”常会把我们逗乐,是伽利略反驳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谬论,也是伽利略反驳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点.试想,如果伽利略没有胆量毁掉亚里士多德在两干多年前铺好的路,而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他能在物理学史上名传千古吗?敢于“毁路”就是要求我们敢于质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论是书本上的,还是师长的,甚至是什么圣人哲人的话,我们都应抱着质疑的态度,敢于质疑,敢于发问.与“开路”不同,“毁路”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科学的态度.
“选路”就是要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心灵的选择.人走路,自然会遇到路口,选择该走的路,才能走向成功,在路口,魏青刚选择了救人,他的人生价值得以升华;在路口,李春燕选择了留在山沟里,她成了“照亮苗乡的月亮”;在路口,丛飞选择了顶住流言,继续资助失学儿童,因为善良不需要借口;在路口,洪战辉选择了自强不息,因为苦难不是他博得他人同情的本钱;在路口,我们学会了放弃,更明白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所在.学会“选路”,我们也学会了自尊、自强与自立.
面对“无人区”,我们勇敢地“开路”;面对谬论,我们勇敢地“毁路”;面对诱惑,我们勇敢地“选路”.
-----------------------------------------------------------------------------------------------------------------------执
子与通子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歇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骑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着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着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着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着着他们的执着,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梁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着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圆形吧!
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