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2:16:06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我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强的策略.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来阐述,目的是让大家明确以往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课堂教学 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 一、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 尽管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可喜的收获,但是也出现了许多课堂教学的问题和怪现象,总的来说有以下问题: (一)语文课淡化了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要进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而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有的老师上成了物理课等.他们不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脱节;基本功的训练单调乏味,练习题陈旧.他们没有正确地把握好语文课的性质和内涵,偏离了语文课的方向,导致语文课走入一个误区.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三)语文课变为“表演” 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四)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但是有些老师不根据课文的需要随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每节课都用多媒体,结果讲课老师手忙脚乱,听课的学生只注意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削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教学效果华而不实.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制作课件上,没有深入地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只是一心想如何用好课件,偏离了语文教学的重点. (五)讲得多,读得少 教师对课文内容讲得过于详尽,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教师往往对课文分析得非常透彻,很到位,有时甚至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强加在学生的身上.结果使本来一篇篇美文被教师的讲解,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课文的美感,内在的联系全被破坏,到头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语文素养提高甚少,教师做了许多无用功.还有课堂教学教师包办现象严重.教师的讲解占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琢磨时间,活动时间,学生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对优秀语言材料的记忆、背诵和对汉字的练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模式的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封闭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有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还是重走老路不愿意改革单一的、乏味的教学模式.他们常常运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模式,不懂得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教学的环节,达到最佳教学状态.机械地套用教学中的几个环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死的,培养的人是“死人”,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正确地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既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进行人文思想教育,而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只有正确地解读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在认清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时,还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入手,把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实质上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入手,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通过具体的语文活动,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感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准备 1.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受、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 2.钻研教材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开发、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吃透了教材就是吃透了教书育人的方向.教师在深入理解了编者的意图上挖掘教材,这样才知道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教和学的完善.教师才能灵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适当地调整教学的环节,达到优化教学.要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和设计,力求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能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使他们在情感和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了解每一位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提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语文口味等,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堂上练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好的课堂效果. 4.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 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口味,充分地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本拓展语文课堂,整合好课内外资源,实现多种教材的整合,扩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灵活地处理教材和教学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时,教师加一加,补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减一减. 5.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呆板走向灵活.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灵活.班级授课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教师必须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它,它导致了“教学五中心”.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实施大胆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动手中、在探究中学习.教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灵活地采取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辩论、同桌学习、帮扶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除此,教师要科学地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组织形式,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如采取质疑式和辩论式的课堂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创新上,要以改革学生的学法为核心,促进教法和学法的同步改革.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定教法.一是改革学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的规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以学法定教法,改革教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发现、质疑问题、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实践运用等有机结合起来;要把教后学与学后教、学中教、玩中教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法和教学互相配合,以学法定教法,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 6.教师综合素养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是课堂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端正心态,尊重工作,敬业乐业,从心底感到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种幸福.作为教师首先要忠诚和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工作的动力.如果没有工作的热情,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其次,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再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教师读优秀的课文,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反复地朗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四)养成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想学生达到此目标必须想法设法组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书来读,从书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把读书的感受与老师、家长、朋友共同分享.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接触语言材料,积累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人物赏析会、名篇好段推荐会、名人读书讲座、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读书的能力. (五)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1.有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讲授要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可以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2)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简洁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教师把过渡处理好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3)讲授要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使讲授变得清晰.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激发学生投入学习,除此外,教师有效的提问,学生有效的倾听,使课堂教学保持相互的对话、交流. 2.有效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是否问到点上,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明确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小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有艺术性,形式要多样,环环相扣;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 3.有效倾听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会倾听,是师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规范学生倾听的外显行为.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不可以随意插嘴,要用专注的眼神看着发言者,面带真诚的微笑,倾听者能根据发言者的内容产生相应的身体语言.最后,教师让听者承担责任.倾听者,有承担提升讨论质量的责任.在学生倾听时,给孩子明确任务,让孩子带着疑问,带着具体的要求去听,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充满责任感. 4.有效反馈 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反馈时间要及时.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反馈,表扬好的做法,提出问题和缺点,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当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灵活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要耐心地多讲解几遍并加上适当地练习.(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感受最深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几个重点问题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同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3)反馈应该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完整过程指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而反馈就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及时反馈可以促进教学活动又快又好地完成,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六)有效教学行为评价 教学行为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具体分为教学前评价、教学中评价、教学后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着重于教学后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后,评价趋向多元化.教学前评价指教师在上课前是否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个性爱好;教学中评价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互相配合,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学后评价指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重新构建新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向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教学前评价和教学后评价都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与策略,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