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8:47:37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海口市秀英区长德学校 王法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模式是指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即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既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又要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也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我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目的就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高阅读兴趣
心理学家格拉塞博士强调:教室里的学习应当充满乐趣,否则学生就不肯下苦功学习.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时空的限制,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带进一个个生动的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促进思维的发展,唤起审美愉悦的感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自主发表意见,锻炼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改变少数尖子生唱主角的局面,我总是在教学的关键处、重点处,设计小组合作、自由发表的环节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乐于发言、乐于读书.比如在《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理解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由此布置学生讨论,并且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来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学生听后,马上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准备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创造了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三、相互启发,提高阅读能力
书上有云: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指什么?是指通过阅读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技能.由于每个学生的这种技能存在着差异,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帮助和学习,就能相对地平衡这种差异,提高阅读能力,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在教《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时,课后思考题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些学生回答不出来.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讨论,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从而不断提高各自的理解、判断、推理等阅读能力.如此,原来对问题根本束手无策的同学,通过点拔、启发、讨论,也能大但举手发言,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容易提高了.
四、合作、探究,培养说话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合作、探究,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比如,我在教《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4-5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其他的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两个问题:1、他们是怎样采摘最大的麦穗的?结果如何?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地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团体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式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达到让学生合作与探究.
五、转换角色,挖掘创新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创设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疑问,让学生帮助来解决.例如,在《第一朵杏花》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它开放的时间每一年是一样的吗?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2)转换生生之间的角色
教师要主动地充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个性需求及心理要求.根据学生能力来设计教学活动,以求得学生情感和思维发展的认可,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哪个学生学习方法得当,我们就可以让他当一回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转换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角色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须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进而借助表演朗诵,以抑扬顿挫之声,表身临其境之意,抒深切真挚之情,来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而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则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