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个聚宝盆,是个,是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21:20:15
海洋是个聚宝盆,是个,是个
海洋是个聚宝盆,是个,是个
海洋是个聚宝盆,是个,是个
海洋是个聚宝盆,海洋是个取之不尽的药库,海洋是个物产丰富的粮仓,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海洋是个聚宝盆
打开世界地图,大部分是涂着蓝色的海洋。海洋是个整体,不论是太平洋、大西洋,还是印度洋,都连成一片,包围着陆地,海洋几乎占了地球面积的3/4。 海洋中有无数动植物,它是人类的宝库。海洋中每年可出产各种鱼贝类30亿吨,相当于300亿头猪的产肉量。现在我们每年大约捕获水产品仅1亿吨,只占海洋生物产量的1/30。 另外,在大陆周围水深200米以下的浅海底被称为大陆架,它占全部海...
全部展开
海洋是个聚宝盆
打开世界地图,大部分是涂着蓝色的海洋。海洋是个整体,不论是太平洋、大西洋,还是印度洋,都连成一片,包围着陆地,海洋几乎占了地球面积的3/4。 海洋中有无数动植物,它是人类的宝库。海洋中每年可出产各种鱼贝类30亿吨,相当于300亿头猪的产肉量。现在我们每年大约捕获水产品仅1亿吨,只占海洋生物产量的1/30。 另外,在大陆周围水深200米以下的浅海底被称为大陆架,它占全部海洋面积的17%。太阳的光和热可以射到大陆架,所以大陆架是海洋资源蕴藏地。人类开始从大陆架上开发海底石油和海下煤田,同时发现大陆架里还有丰富的重要金属。 然而,人类对海洋不仅仅是开发,而且还留下了污染,近几十年来,越来越脏的废物、污水,甚至毒品往海洋里倾倒,近海水域变得那么肮脏,海面上经常漂浮着乌黑的油层,鱼类找不到舒适的栖息地,海洋生物无法呼吸到洁净的空气。 海洋是宝库,人类对自己的宝库只有严加管理,才有源源不断的宝藏。如果不爱惜这宝库,得到惩罚的也只有人类自己。 海上大火 “水火不相容”是自古迄今的一句名言。而在现代社会,水面上燃起熊熊大火的事件已连续发生。 1980年3月,美国在墨西哥湾的莱克斯托1号油井,为处理事故,引起地下喷出,气柱高达几十米。天然气气雾遇到正在运转的电动机,“轰”的一声,顷刻之间燃起大火,海平面上一片火海,火舌吞没了钻井,钻塔也倒塌了。尽管一个多星期后大火扑灭了,但大量的海底石油溢出海面,估计损失原油几十万吨。这些原油漂浮在海面,污染了大片的水域。 近年来,穿梭在海洋上的油轮愈来愈多,而且油轮的吨位也愈来愈大。同时油船事故也愈来愈频繁,造成一片片的油污。 1972年12月,2艘30万吨级油轮在南非附近海面相撞,造成南非海岸海域全部被污染。 1981年英国北海油井,因漏油造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数10万只海鸟死亡。 90年代初,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破坏科威特的原油生产和输油管线,造成大片原油长期漂浮在阿拉伯海湾上。 现在,科学家发现用拦油栅,可以把漂浮在海面的大片的原油,围起来,再用泵把原油抽走。也可以用化油粉把原油乳化成油粒,而不形成大片油膜,不影响海面的蒸发。 红潮奇观 1964年的一个夏天,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岸,午夜一场暴雨,使早晨的空气格外凉爽。碧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气温适宜,吸引了无数游客来到海边玩耍。 小女孩珍妮和她的弟弟大卫正在沙滩上奔跑,爸爸在阳光下,舒服地张开了双臂,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突然,小珍妮和她的弟弟停下脚步,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看着平静的海面。“快看,红色的海!”随着珍妮的叫喊声,爸爸和其他游客也注意到昨天慰蓝的海水,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红色。海浪一阵阵冲上岸边,在岸边沙滩上留下了一条条红色的飘带。人们欣赏着这个海水奇观,海面上如同铺上红地毯一样,在海风吹拂下涌动着。 珍妮要爸爸给她在海边留了影。 几天过去了,海面上漂起了几条死鱼,接着发出了一阵阵令人作呕的腥臭味。珍妮和爸爸、弟弟再也没有心思在这儿玩了,和其他旅客一样,纷纷逃离了这片“红色的海洋”。 海面上怎么会显现红色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一种海洋浮游生物过度繁殖造成的。这种浮游生物生活在海中,汲取海水中的营养生长、繁殖。这种生物有夜光虫、鞭藻类、硅藻类、黄绿藻类等,这些低等的藻类生物直径不超过几微米至100微米,很小,最适宜在水温20-27度的条件下生活。 暴雨过后,陆地上许多污物、污水被雨水冲到了海中。海水中的营养成分就急剧增加,这些藻类动物就大量迅速地繁殖起来,从每毫升几千个孢子,发展到5万多个,使海面上呈现了红色,科学家们称之为“红潮”现象。 现代生活污水中含磷等营养成分愈来愈多。首先是洗衣粉、洗涤剂的使用,污水中磷的含量增加很快。另外,过量的花费,被雨水冲洗到江河中,使海中含磷量增加,红潮现象频频发生。在日本濑户内海,1956年到1965年,10年时间发生39次红潮。到1917年,1年内就发生57次红潮。我国渤海湾也常发生红潮现象。另外在太湖、巢湖、滇池等内陆湖泊中也发生红潮现象。 “红潮”现象,影响海水正常蒸发,消耗海水中的氧气,使海中其他生物不能正常生存。 针对红潮现象,科学家提出,不要向海洋排放污水。“海洋不是垃圾库”的呼声不时从世界各地发出。科学家针对人类日常生活习惯,提出使用既可以洗干净衣服、又不污染水体的无磷洗衣粉和无磷洗涤剂。如果要在海洋中排放废水,应该使用长管道向深海中排放,不要影响浅海岸海洋的生态环境。 绿色和平组织 通过新闻媒体,我们知道 世界上有一支“绿色和平组织”,他们遍及世界各地,活跃在保护环境的前列。他们到底是个什么组织呢? 1971年,加拿大工程师戴微.麦格偌格特经常看到、听到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对大自然的破坏或损害,尤其是,海洋污染事件一次次地发生,大量的海鸟、海龟因油污染而死亡。作为一名工程师,戴维觉得自己有责任,用自己的行动来阻止对大自然的破坏行为,唤起民众们的觉醒。于是他发起组织成立了绿色和平组织。 绿色和平组织,首先针对海洋倾倒废物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使一艘载有危险废物的轮船,成为人人皆知喊打的过街老鼠,一直漂在海洋上无法停靠任何一个国家。绿色和平组织明确指出,今日人类污染了海洋,明天就将会自食其果。 绿色和平组织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从成立开始,发展很快,截止到1994年11月,有143个国家的350多万人参加,成为绿色和平组织的支持成员,在32个国家设有办事处。秘书处设在阿姆斯特丹,约有120名工作人员。绿色和平组织的活动经费来自公众捐赠和商品的销售。绿色和平组织有一个国际组织董事会,设一名主席和一名执行主管,负责对各国组织进行监督。各国组织在日常工作中拥有自主权。 绿色和平组织活跃在世界各地,它们的主要目标是: 组织有毒废物的肮脏交易; 保护地球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防止核武器、核试验及核废物的威胁和扩散; 保护地球大气层,使臭氧层免遭破坏,推动清洁能源和替代物的开发、推广。 1985年10月,绿色和平组织“彩虹勇士”号船只前往南太平洋地区,抗议法国在南太平洋小岛进行核试验。结果在新西兰奥克兰港被法国特工炸沉。消息传开,全球哗然,称为“法国的水门事件”,法国政府受到舆论的谴责。最近,一艘崭新的“彩虹勇士”号舰船又下水了,它将继续活跃在太平洋海面上,保卫辽阔的海洋。 海水“淡化”的进展 某雷达站建立在东海中的一个海礁上,周围面积不足0.4平方公里,前面是茫茫的公海,后面是祖国的大陆。雷达站的战士一批换了一批,一代换了一代。他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又回到祖国的天南地北。每当记者问起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们都会回答,什么时候能把海水变成能喝的淡水就好了。 是啊,战士们守卫在祖国的前哨,吃的、喝的都从大陆用船运去。如果遇到台风,几天甚至一个星期都无法送去,哨卡战士只能忍着饥饿和干渴,面对茫茫大海却无法喝下一口苦涩的海水。战士们把海水变成淡水的愿望就油然而生了。 “海水淡化”是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海水淡化的方法愈来愈多,大致咳分为三类: 其一为蒸发法。将海水加热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再把水蒸气冷凝下来,就产生了淡水。 这种方法,现在用得最多,因为这种方法原理和设备最简单,但能源耗费量极大,费用极高。目前只在远洋轮上用这种方法提取少量淡水,补给一时的不足。 现在采用太阳能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再冷凝成淡水的方法已经开始实施。 其二是薄膜发淡化海水。这种方法现在推广得比较快。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膜,把海水中的盐和海水分开。这种薄膜和离子交换膜。海水通过薄膜后,留下盐分变成淡水。留下的盐,还可以再开发利用。英国就采用这种薄膜制造淡水,成本比较低。 为了加快海水淡化,在薄膜法的基础上,在施加压力,使海水迅速通过离子离子交换薄膜,达到海水的淡化的目的。目前,这种方法处在实验阶段。 其三是冷却法。这是利用海水冷冻成冰后,冰里不再含有盐分这个特点,来进行海水淡化处理。这种方法要经过海水固化,适合于工业化大型生产,而且成本也低,所以有开发前途。 目前,美国在洛杉矶已建成一座原子能发电造水厂,每天制造淡水57万吨。前苏联也在顿河河畔建造了日产淡水12万吨的原子能造水厂。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他们利用石油蒸发海水来制取淡水。我国已在南海西沙群岛上安装了一套日产淡水200万对的淡水装置。现在全世界已有200多个海水淡化工厂,日生产淡水800万吨。这个数字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常的需要,但这代表了一种方向和希望,尤其在水资源紧张的21世纪。 科学家为了淡化海水正在进行新的研究。计划通过基因工程,发明或发现一种微生物,可以吃掉海水中的盐分,把海水淡化。如果有这种微生物,人类就不再缺水了。 开发海洋资源 自古以来,阳光沐浴下的海洋一直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是异常丰富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生物资源80%在海洋里,约有1350亿吨。初步探明,海底埋藏着约1000亿吨石油,3000亿吨铁矿,3万亿吨经济价值很高的锰球,以及40亿吨核能的原料--铀。海洋的潮汐、波浪、海流、海底瀑布、温差等也有巨大的动力资源。 现今,当地球上出现石油危机、水资源危机、人口爆炸等一系列难题时,科学家又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开发海洋新资源。 利用海洋发电 “浩瀚淼芒”是人类形容海洋的词语。海洋到底有多深?科学家用仪器测出,海洋最深的地方叫马里亚纳海沟,有11000多米深,而且科学家测出,海洋底部和大陆一样,有高山,有深谷,有平原,也有山坡。海水一直汹涌地拍打着海岸。海底深处的海浪也不断涌动着。 潮汐是一种清洁能源,大有开发前景。据1981年联合国有关方面估计,全球海洋的能源理论功率为760亿千瓦,尽管技术上允许开发的只有64千瓦,然而仅这个数字就是目前全世界发电装机总量的2倍。因此,一些沿海国家首先开发潮汐能,利用潮汐能发电。 我国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为2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600亿千瓦,主要在浙江、福建,其次在江苏、上海、辽宁、广东都有可供开发的潮汐能。目前我国利用潮汐发电机单机规模为3200千瓦,而法国为24万千瓦,加拿大为2万千瓦。利用潮汐能发电是人类21世纪的目标。 海洋养殖场 全球海岸线长约60万公里,滩涂面积为4400万平方公里,200米深的浅海面积也有2710万平方公里,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海洋生物养殖场。 过去,人们在海洋捕捞,有什么鱼就捕什么鱼,也就吃什么鱼,完全是“狩猎”式捕捞。如今,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长期发挥海洋生物资源的潜力,科学家提出应改变捕捞观念,从“狩猎”转变为“畜牧化”。在近海建造许多人工鱼礁、人工海藻林等人造“鱼巢”,让海洋生物在“鱼巢”中自由生存。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水产品产量增加。 日本濑户内海,20世纪60年代时,由于乱捕滥捞和水环境恶化,使年水产品产量降至20万吨。1962年开始采用人工养殖试验。第二年就出现增产的兆头,而且逐年上升,1982年已达到125万吨,为原来的6倍。我国自80年代以来,也开展了人工养殖,而且养殖回收率高,品种多,从一般鱿类,发展到鲮鱼、大马哈鱼、毛蚶、扇贝、鲍鱼、海参等。在太平洋流中,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都进行了水产品养殖,有效地增加了北太平洋的水产资源。 建造海底储存仓库 海洋深处高山林立,适合建筑各种储存仓库。 20世纪70年代,日本海洋开发审议会给首相的咨文报告中提出,鉴于日本四面环海,深海地形多变,很适合建筑海底仓库。利用海底建造储存仓库,具有隐蔽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日本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70年代以来,日本沿近海陆续建成了各种类型的海底仓库,特别是海底油库和存输系统等水下工程设施。1984年日本在白岛和上五岛分别修建了世界第一批储油基地,白岛可储油60亿升,上五岛可储油50亿升。到20世纪末,日本可有海底储油基地10处。同样,美国、挪威和一些阿拉伯产油国也分别在本国的近海海底建造了储油设施。 除建造海底储油库外,还可建造海底军事仓库、材料库、冷藏库等设施。 发展海上城市 利用海洋的立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优势,科学家计划开发建造可供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21世纪解决地球上人口剧增的措施之一。 日本首先在神户建造人工岛。神户人工岛位于神户市南3公里、水深12米的大阪湾的海面上。全岛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为400多公顷,可供4500户、2万多人居住。生活区建有商店、学校、医院、邮局、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和污水处理场等生活服务措施。 随着海上城市、海上机场的建立,人们开始设计建造海下城市,以便从海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美国、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和日本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法国科学家库斯特根据开发大陆架计划的经验,设计出建立圆筒形海底活动中心站。中心站用官倒与各个海下工厂、加油站、海下养殖场相连,形成一个海底世界。在中心站建有学校、医院、商店、娱乐场和许多居民住宅。所有建筑物内都装有空调装置,保持舒适的温度和压力。小型潜艇成为连接中心站与工厂、养殖场之间的交通工具,海上直升机负责与海面及陆地联系。
收起
神秘世界、多彩世界
有钱赚之处
海洋是个聚宝盆,是个知识门,是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