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核聚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8:39:11
受控核聚变
受控核聚变
受控核聚变
用7克氢核燃料能够产生6吨煤的能量,而且氢核燃料是从水中提取的,用之不尽,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也只是现在能源的1%.现在理论问题虽然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没解决.氢核聚变的前提是1亿度高温,如何建造能承受如此高温的熔炉.
如果聚变中的核子超过4个了,多余的通常会以中子形式释放出来。 你可以仔细研究下氦4的核质量,以及中子、质子的质量,你会发现由两个质子加两个中子组成
“托卡马克”环
在北京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1994年建成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投入运行10年来,HT-7实验成果已进入世界前列,与Tore-supra共同成为全面开放的、能开展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的两大国际合作平台。HT-7装置可以探索长脉冲和接近稳态下的等离子体运行,最长等离子体放电已达240秒。
...
全部展开
“托卡马克”环
在北京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1994年建成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投入运行10年来,HT-7实验成果已进入世界前列,与Tore-supra共同成为全面开放的、能开展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的两大国际合作平台。HT-7装置可以探索长脉冲和接近稳态下的等离子体运行,最长等离子体放电已达240秒。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 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
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儿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相比其他方式的受控核聚变,托卡马克拥有不少优势。1968年8月在苏联新西伯利亚召开的第三届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研究国际会议上,阿齐莫维齐宣布在苏联的T-3托卡马克上实现了电子温度 1 keV,质子温度 0.5 keV,nτ=10的18次方m-3.s,这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托卡马克的热潮,各国相继建造或改建了一批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由仿星器-C改建成的 ST Tokamak,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奥尔马克(Ormark),法国冯克奈-奥-罗兹研究所的 TFR Tokamak,英国卡拉姆实验室的克利奥(Cleo),西德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 Pulsator Tokamak。
托卡马克装置: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陆续建成了四个大型的托卡马克,他们分别是:
美国的 TFTR (Tokamak Fusion Test Reactor)
日本的 JT-60
欧洲的 JET (Joint European Torus)
苏联的 T-15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将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建成超导托卡马克,使得磁约束位形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超导托卡马克是公认的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1988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三个超导托卡马克Tore-supra。
收起
受控核聚变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目前科学家有两种装置进行受控核聚变的研究,一种叫 托卡马克,这是一种利用磁场来约束核聚变原料(氚,氘)的装置。 因为目前地球上没有哪一种材料能承受聚变产生的高温。 托卡马克是五十年代由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 另一种是用激光轰击核材料以发生聚变的。两种装置都是先将核原料转化成等离子态,然后再加能量,发生聚变的。
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 据说有作这方面研究的...
全部展开
受控核聚变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目前科学家有两种装置进行受控核聚变的研究,一种叫 托卡马克,这是一种利用磁场来约束核聚变原料(氚,氘)的装置。 因为目前地球上没有哪一种材料能承受聚变产生的高温。 托卡马克是五十年代由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 另一种是用激光轰击核材料以发生聚变的。两种装置都是先将核原料转化成等离子态,然后再加能量,发生聚变的。
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 据说有作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说:大约三十年前,当时大家认为,再有二十年就可以成功了;现在看来,还需要三十年。
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失望。 不过,有了日本这次核泄露,也许各国会增加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投资。因为,这核原料和废料都是没有放射性的,只有聚变反应时才有放射性。
据说,受控核聚变最大的难题是,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收集转化后)还没有产生聚变反应所要求的能量多。
收起
一是核聚变能源十分清洁 二是反应原料氘氚含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