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的精彩句段/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各1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9 06:29:43
借景抒情的精彩句段/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各100字左右)借景抒情的精彩句段/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各100字左右)借景抒情的精彩句段/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各100字左右)自己删减一下,望对你有所帮助借景

借景抒情的精彩句段/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各100字左右)
借景抒情的精彩句段/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各100字左右)

借景抒情的精彩句段/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各100字左右)
自己删减一下,望对你有所帮助
借景抒情的精彩句段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以上两段均出自茅盾的著名《白杨礼赞》,都是借景抒情的名段,第一段是赞美白杨树的形美和神美,挖掘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段则是对其象征意义的深层挖掘,最终表达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坚强意志的主旨.)
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助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 "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他那时不过四十多岁吧,正当年壮,精饱神足,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用毛笔画上去的.他蹲在那里活像一只站着的大白象.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发亮而外突的眸子四处流盼,照应八方;满口不住说着逗人的笑话.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那四个小球就在这双手里忽隐忽现.我当时有种奇想,他的手好像是双层的,小球时时藏在夹层里.唉唉,孩提时代的念头,现在不会再有了.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他也这样称呼自己,以致在我们居住那一带无人不知他的大名.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测、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那些伴随着童年的种种人和事,总要随着童年的消逝而远去.我上中学以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路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的变"小碗扣球",身旁摆着插满棒糖的小绿木箱.此时我已经是懂事的大孩子了,不再会把他的手想象成双层的,却依然看不出半点破绽,身不由己地站在那里,饶有兴致地看了一阵子.我敢说,世界上再好的剧目,哪怕是易卜生和莎士比亚,也不能像我这样成百上千次看个不够.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鬈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高中二年级的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子.十年不见,他好像度过了二十年.模样接近了老汉.单是身旁摆着的那只木箱,就带些凄然的样子.它破损不堪,黑糊糊,黏腻腻,看不出一点先前那悦目的绿色.横板上插糖的洞孔,多年来给棒糖的竹棍捅大了,插在上边的棒糖东倒西歪.再看他,那肩上、背上、肚子上、臂上的肉都到哪儿去了呢,饱满的曲线没了,衣服下处处凸出尖尖的骨形来;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无光,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
(儒林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