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出自什么地方如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8 21:01:06
上善若水出自什么地方如题
上善若水出自什么地方如题
上善若水出自什么地方如题
上善若水 老子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释义]编辑本段 词目:上善若水 朴实无华现本性 无须出世无须入世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发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译文]编辑本段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原文编辑本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注释]编辑本段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引语]编辑本段 在上一章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评析]编辑本段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王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可能是务农吧,这一段没看仔细).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李”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转自《都江堰》(余秋雨):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看似没有造型,却能作为滋润万物的救星而被殷殷期盼……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一切成功的治水方案都是因为人领悟了水,应顺了水,听从了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出现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 这便是道.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上善若水 鶯飛草長時節,各地花訊遍傳,桃花、櫻花、杜鵑花,點綴大地一片生氣.老天爺讓我們徜徉於天地之間,我們自是有義務將今日所享有的一切留於後世.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只是微渺的過客,近來阿富汗不顧國際社會的呼籲,執意毀滅境內佛像,其中包括兩尊全球最高的立像,希望剷除該國所有的佛教遺產.阿富汗境內的古佛像,是全人類的遺產,也是歷史的見證.破壞,只需三、兩天的工夫,可是歷史古蹟就此灰飛煙滅. 老子道德經中有言:「上善若水,水善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上善的人住要像水那樣擇地,存心要像水那樣淵深,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伺機而動.正因為水那樣與物無爭,所以才不犯過失. 天生萬物以養民,沒有種族歧視,也沒有宗教戰爭.水也一樣,流諸四海而不擇處,不分善惡皆可飲用.天道是如此寬容,人類不妨學學,則糾紛可以少些,平靜可以多些. 古人的智慧就像鑽石,時時擦拭,便散發光芒,切莫棄置一旁,徒使惹塵埃.福智文教基金會推廣德育,舉辦讀經班,希望孩子從小在聖賢的經教中涵養德行.現今社會處處講「利」,但是很少人分得清楚什麼才是最高的投資報酬率.投資在孩子身上,用心、用德、用義、用愛去滋潤,有一天,小幼苗變成國家棟樑,則今日努力灌溉的,必定功不唐捐. 本期福智之友有一篇「不一樣的兒童節」,內容就是一群小朋友在老師的德育引導下,如何念父母恩、報父母恩的過程;使兒童節的慶祝活動不再是吃吃喝喝、熱熱鬧鬧而已,真的讓孩童在屬於自己的節日中有所受用與提升. 本刊所述都是一些小人物做的小事情,但是這些人與事的背後都有一個大理想,就是││建立善良的社會,例如「當令話題」提及有機認證與評鑑制度,許多專業人士願付出時間、精力,為我們的五臟廟把關,沒有他們,有機事業將無以相續經營,而農友們願配合有機認證,不厭其煩參加講習,並改善耕作方式,這些都是人類善良的一面.凡事何必言利?但是只要憑良心做事,為生民立命,利必然隨之而來,這就是天理呀!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