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七年级下历史15-22课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0:02:48
谁有七年级下历史15-22课复习提纲?谁有七年级下历史15-22课复习提纲?谁有七年级下历史15-22课复习提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

谁有七年级下历史15-22课复习提纲?
谁有七年级下历史15-22课复习提纲?

谁有七年级下历史15-22课复习提纲?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布政司)——掌民政
(按察司)——掌刑狱
(都司)——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法律约束.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的原因)
3、靖难之役(明成祖称帝,即朱棣)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郑和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人数
27000多人

船数
200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设备
罗盘针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不怕困难的精神;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九战九捷的地点是:台州)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2、 清军入关:时间1644年,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1115年
女真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
(1)雍正帝时设立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2)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3)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巴尔喀什湖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葱岭

太平洋









南海诸岛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喜马拉雅山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中央政府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21、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成祖)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组成.
其中宫城又叫紫金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或内容
地位或特点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
《红楼梦》
曹雪芹
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

一、台湾问题:
联系学过的知识,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台湾(那时称夷洲)
2、元朝时加强对台湾的管辖(那时称琉球).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西藏问题:
西藏自古也属于中国领土:
1、 唐朝时称西藏为吐蕃,与唐朝曾长期保持着联婚、经济文化交流,如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等,说明汉藏“和同为一家”.
2、 元朝时,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3、 清朝时,在西藏设置清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三、新疆问题:
新疆自古也属于中国领土:
1、西汉时,汉武帝派张骞2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清朝乾隆时期,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读图

1.郑和七次出使西洋的起止时间.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创作于何时?(4分)


2.《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秋枫 新浪博客 请仔细查找

十五、《清明上河图》:(七下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七下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

全部展开

十五、《清明上河图》:(七下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七下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目的: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3、形式:八股
4、后果: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七下P8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2、时间:1405-1433年
3、经过: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十九、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七下P87)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十、军机处的设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二十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七下P94-95)“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十二、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驻藏大臣的设置(七下P99-100)“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