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单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7:57:05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单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单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单选[内容提要]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目前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研究中存在的种种分歧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单选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单选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单选
[内容提要]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目前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研究中存在的种种分歧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形成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邓小平理论其他部分的内容不宜作为这个理论形成的标志.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形成标志 [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07)05-0039-0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在一些相关文章中,以下一些理论都曾被认为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对这些理论观点中到底是一个还是数个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与此相对应,在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来说都十分重要的一些问题上,也意见纷纭,难得共识.对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的探讨和确认涉及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核心或者精华的把握,涉及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阶段划分,是我们在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判断一种理论形成标志的标准 在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问题的探讨中,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分歧,首要原因是人们对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标准’’认识不同.但从众多学者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标准:一是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形成作为理论形成的标志;二是以理论“主题”的提出作为主要标志;三是以理论的“立论基础”的形成作为标志;四是以理论“核心范畴”的提出作为主要标志;五是把理论“概念”的提出作为形成的标准.但是由于对这些“主题”、“概念”、“核心范畴”的理解不同,判断各异,因而标准也就各不相同,于是就出现了前述种种分歧.所以,如果想要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标志问题上取得一致或者基本一致的意见,首先应该在界定标准上形成共识. 怎样才能使理论界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标准问题上取得共识呢?李曙新在《试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确定标准》一文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和具启发意义的观点.他认为:“标准要反映理论过程的质的规定性”,最主要的就是要找出此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内容,或者说,这一理论所解决的根本问题;根本内容或根本问题必须是贯穿这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始终,而且是其他理论没有,而只有这一理论具有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那么,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内容或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问题,其判断或衡量的标准,就是要看在这一根本问题上,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作出了哪些重大突破,取得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 笔者基本同意李曙新教授的上述分析意见,但认为还不够,还只是接近而不是已经解决问题.因为:第一,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或者说“根本内容”、“根本问题”、“质的规定性”),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学术界的认识已经比较一致,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但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形成标志等问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第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命题的外延太大,邓小平理论全部内容都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说它标志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就如同说“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一样,是同语反复,显然不能如此回答问题.第三,如果说要看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邓小平理论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作出了哪些重大突破,以此来判断或衡量邓小平理论是否产生、是否形成的标准,那又会遇到因为角度不同、认识不一致而“各取所需”、标准众多的问题.因为邓小平理论在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突破问题上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是“重大的”: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主体论;第一次提出改革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革命;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等等. 因此,笔者认为,仅仅解决衡量整个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一般标准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具体明确到底邓小平理论中哪一部分或几部分内容是区分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萌芽、产生、形成和成熟)的标志.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回答判断某个部分能否成为整体的“形成标志”的标准是什么?即在该理论体系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局部内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属性、条件或特征,才能成为整个理论体系的标志(或者说是“标志性”的理论).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言,能成为某个“里程碑式”的、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之创立或形成标志的“某(几)个理论”,应该同时具备这样几个属性或者特征:第一,是该理论本质属性的集中反映,是反映该理论“主题”的根本观点,是整个理念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或核心内容;第二,是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大的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三,是具有全局性的理论观点,它的解决对整个理论所要解决的“主题”或者根本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四,它的内涵、外延必须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根据以上标准,笔者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新的飞跃,是邓小平新的社会主义观的精髓,是在新的形势下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关键. 邓小平理论是解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的理论.邓小平多次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人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这里讲的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完全清楚,主要不是指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生产力,要不要公有制、按劳分配,要不要共同富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要不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不要改革开放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原则上是没有多少疑义的.对社会主义没能搞清楚的主要问题是它要不要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因此,当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内容提要]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目前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研究中存在的种种分歧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形成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邓小平理论其他部分的内容不宜作为这个理论形成的标志.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形成标志 [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07)05-0039-0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在一些相关文章中,以下一些理论都曾被认为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对这些理论观点中到底是一个还是数个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与此相对应,在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来说都十分重要的一些问题上,也意见纷纭,难得共识.对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的探讨和确认涉及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核心或者精华的把握,涉及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阶段划分,是我们在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判断一种理论形成标志的标准 在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问题的探讨中,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分歧,首要原因是人们对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标准’’认识不同.但从众多学者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标准:一是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形成作为理论形成的标志;二是以理论“主题”的提出作为主要标志;三是以理论的“立论基础”的形成作为标志;四是以理论“核心范畴”的提出作为主要标志;五是把理论“概念”的提出作为形成的标准.但是由于对这些“主题”、“概念”、“核心范畴”的理解不同,判断各异,因而标准也就各不相同,于是就出现了前述种种分歧.所以,如果想要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标志问题上取得一致或者基本一致的意见,首先应该在界定标准上形成共识. 怎样才能使理论界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标准问题上取得共识呢?李曙新在《试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确定标准》一文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和具启发意义的观点.他认为:“标准要反映理论过程的质的规定性”,最主要的就是要找出此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内容,或者说,这一理论所解决的根本问题;根本内容或根本问题必须是贯穿这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始终,而且是其他理论没有,而只有这一理论具有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那么,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内容或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问题,其判断或衡量的标准,就是要看在这一根本问题上,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作出了哪些重大突破,取得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 笔者基本同意李曙新教授的上述分析意见,但认为还不够,还只是接近而不是已经解决问题.因为:第一,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或者说“根本内容”、“根本问题”、“质的规定性”),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学术界的认识已经比较一致,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但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形成标志等问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第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命题的外延太大,邓小平理论全部内容都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说它标志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就如同说“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一样,是同语反复,显然不能如此回答问题.第三,如果说要看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邓小平理论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作出了哪些重大突破,以此来判断或衡量邓小平理论是否产生、是否形成的标准,那又会遇到因为角度不同、认识不一致而“各取所需”、标准众多的问题.因为邓小平理论在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突破问题上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是“重大的”: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主体论;第一次提出改革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革命;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等等. 因此,笔者认为,仅仅解决衡量整个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一般标准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具体明确到底邓小平理论中哪一部分或几部分内容是区分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萌芽、产生、形成和成熟)的标志.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回答判断某个部分能否成为整体的“形成标志”的标准是什么?即在该理论体系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局部内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属性、条件或特征,才能成为整个理论体系的标志(或者说是“标志性”的理论).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言,能成为某个“里程碑式”的、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之创立或形成标志的“某(几)个理论”,应该同时具备这样几个属性或者特征:第一,是该理论本质属性的集中反映,是反映该理论“主题”的根本观点,是整个理念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或核心内容;第二,是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大的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三,是具有全局性的理论观点,它的解决对整个理论所要解决的“主题”或者根本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四,它的内涵、外延必须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根据以上标准,笔者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新的飞跃,是邓小平新的社会主义观的精髓,是在新的形势下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关键. 邓小平理论是解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的理论.邓小平多次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人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这里讲的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完全清楚,主要不是指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生产力,要不要公有制、按劳分配,要不要共同富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要不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不要改革开放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原则上是没有多少疑义的.对社会主义没能搞清楚的主要问题是它要不要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因此,当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突破了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并把它称作“纲领性文件”. 在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预测中,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是有计划的产品经济,但它们讲的是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不发达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胜利后,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并宣告“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改变了”.但列宁改变的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他仍然把商品货币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但在过渡时期可以也必须利用它来为建成社会主义服务.在列宁看来,社会主义就该是“发达的”、“完全的”,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就不是社会主义,就只能是过渡时期. 首先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联系起来的是斯大林.斯大林在晚年有条件地提出社会主义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仍起调节作用.后来毛泽东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斯大林的这些思想. 但是,不管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他们的认识都还有很大的局限性,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更不用说破除把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了,在实践中更是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行种种限制. 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人们仍时不时地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姓“资”姓“社”的争论,引发争论的实质原因仍然是计划经济姓“社”与市场经济姓“资”的问题.即使是在1984年承认了“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概念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市场仍有担忧,生怕市场多了会导致资本主义,因而难以摆脱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看待的思想束缚. 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除人们思想的疑虑与困惑,就必须从理论上正确回答“计划经济”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给予了科学的回答,是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新的飞跃.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评价的,这一问题的解决,使邓小平理论在三个根本问题上最终完成了由传统社会主义观到中国特色新社会主义观的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而且,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还使全党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确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贯穿这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始终. 首先,邓小平理念可以说就是改革开放的理论,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是市场取向.从列宁时代、斯大林时代到毛泽东时代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对待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认识和政策比较正确,什么时候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就会遭到挫折.可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归功于市场经济.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商品经济发展快、市场作用发挥好的地方,经济就充满活力,发展就比较快,否则就慢. 其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导致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邓小平理论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军事等多方面的内容,而经济建设理论是核心,这是因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近期目标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诸方面中,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是其他方面建设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从而使市场经济这一事关经济建设根本大局的理论也就居于整个理论的核心地位.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从而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如何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强、更持久的活力,从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却是一个既重大又长时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关键是把“市场经济”这个法宝拱手让给了资本主义.十多年以前,前苏联、东欧为了搞市场经济抛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社会主义在中国也遇到严重挑战,红旗到底能扛多久,社会主义在中国还有没有前途?问题更加尖锐地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中国要迎接这个挑战,就必须正面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对此作了完满的回答,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此作了完满的回答.这必将继续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 三、邓小平理论的其他内容,不宜作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理论”不宜作为邓小平理念形成的标志.因为:其一,这个概念的外延太宽、范畴太大,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个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总纲领,邓小平理论的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说成是这个“基本路线理论”的组成部分.我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邓小平理论就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因此,说“基本路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也如同说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一样,是同语反复、毫无意义.其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概念的使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但其基本思想(除了“对外开放”以外,“开放”也是一种改革)则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就已经基本形成,是不是可以说八大标志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呢?显然不能.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其他理论的切入点和理论前提,它们从不同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如何,但并没有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换句话说,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只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是为了说明市场经济理论的合理性、必然性. 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它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并不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建设道路之总体构想.况且它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的思想基础,远在邓小平理论诞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它不是邓小平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所特有的理论或范畴.因此,党的思想路线理论也不宜作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文 义] 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欧阳国庆

1997年党的“十五”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