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思想感情不同,但题材(描写对象)相同的诗或词?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2:15:51
两首思想感情不同,但题材(描写对象)相同的诗或词?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两首思想感情不同,但题材(描写对象)相同的诗或词?
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两首思想感情不同,但题材(描写对象)相同的诗或词?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游山西村
【题解】
见《剑南诗稿》.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极力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挤,自降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罢官归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就是作者于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时写的.诗中记一次邻村之游,描写了山阴农村的美丽风光、热闹的节日气氛以及农家的纯朴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的深厚情谊.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题解】
见《剑南诗稿》.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境》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赴成都途经此地,即吟此诗.关于其诗索解,或认为作者终生志在恢复,这时是从汉中前线调往后方成都担任闲官,故诗里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作者并非向往当个诗人,而是不甘心于只当个诗人,内涵深婉,意在言外.剑门,山名.
【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舍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病起书怀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是时,游在成都,被人攻讦而遭弹劾罢官,遂躬于田亩.春末夏秋之际,作者生病,虽生活愈加清贫,仍不忘恢复之意.于是病愈即写《病起书怀》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爱国情.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关山月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淳熙四年(1177),时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成都,距宋、金达成“隆兴和议”近十五年.诗中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来将军们“朱门沉沉按歌舞”的荒淫享乐,抒写士兵们以死报国的“壮士心”被白白消磨的悲愤,和“遗民忍死望恢复”的迫切愿望,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求和苟安政策的愤怒谴责.《关山月》,原为汉乐府《横吹曲》篇名.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沈沈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士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夜泊水村
【题解】
此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此诗为即景之作.
【原文】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书 愤
【题解】
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罢官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已达六年.诗中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题解】
见《剑南诗稿》.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严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见.此诗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其二)
【题解】
见《剑南诗稿》.绍熙三年(1192)初秋作于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共二首,此其二.诗中抒发了对金人占领区大好河山和人民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无力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题解】
选自《剑南诗稿》.写于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他一生主张北伐,渴望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终矢志不移.此诗正是作者即景抒情、借梦言志的名作之一.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沈园(二首)
【题解】
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者旧续闻》和刘克庄《后村诗话》载,游二十岁与其表妹唐琬婚,然琬为陆母厌,只得改嫁,十多年后,游与琬邂逅于沈园,共叙旧情.游痛以作《钗头凤》词,琬亦作同调之作,以诉其情.沈园会后,琬不久便离开人世.游于庄元五年(1199),作二绝句以记之.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原文】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示 儿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嘉定二年(1210)十二月作者临终前,是诗人的绝笔和遗嘱.诗作集中体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终身抱负、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和至死不泯的爱国深情.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卜算子 咏梅
【题解】
陆游一生钟情于梅花.他不但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还写了四首咏梅词,词境大都托物言志,是诗人品格的写照.《卜算子·咏梅》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夜游宫 记构寄师伯浑
【题解】
此词选自《渭南文集》,系一首记梦之作,而这梦境正是其生活的重现,词中又绘写了梦醒后的感慨,洋溢着慷慨昂扬的爱国激情,迸射出浪漫的火花.
【原文】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诉衷情
【题解】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这时词人已年近古稀,退居故乡山阴.但他一日也没忘记抗敌前线,报国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弥坚.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题解】
选自《渭南文集》,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通篇借物寓情,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悉苦.《词林纪事》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
【原文】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钗头凤
【题解】
这首词大约是陆游三十岁左右时的作品.据《齐东野语》记载,词中描绘的是陆游与唐琬的一段爱情悲剧.
【原文】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地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游小孤山记
【题解】
选自《入蜀记》,一作《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原文】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钯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称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罕松县,有戌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然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逾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地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澎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发.万立庙门,有迅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支:“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揽.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璧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1楼是抄的。
http://www.zgsc.com/c/gc/!#$^&$ly3/pszym1/aboutit%^#/mzdym/csyyz14$58=17@
yunsini
5654永又彝
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①]:
(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②。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②[陆游]南宋爱国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
全部展开
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①]:
(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②。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②[陆游]南宋爱国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晚年退居家乡。所著诗词有激昂慷慨的爱国之志,也有失意苦闷和抑郁情绪。陆游咏梅词,即《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讲解]:
中国文学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上自帝王贵族,下至平民文士,咏梅之作层出不穷。咏梅者或倾心于梅花之香艳,着力刻画摹写其绰约风姿;或倾慕其高洁的品质,于描写之中注入作者个人的某种情怀。富贵显达之人可咏梅以示其安逸优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学,穷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怀,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脱俗之志。梅花,因此也就以其丰富多彩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或风神绰约,动人心魄,或顾影自怜,凄清抑郁,或傲然,或妩媚,或清雅,或禾农艳,总之,因作者创作环境与意图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人格情趣,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写于1961年月12月,词前作者自序云“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分析这首词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陆游原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他的诗词作品有不少表达了爱国情感,同时,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这首《卜算子·咏梅》词便是一例。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词的原调原题。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在咏梅词中,毛泽东这首词可谓别具一格。
开首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点明梅花开放的时节,此时严冬即将过去,春之神正翩翩来临。句中虽有“风雨”、“飞雪”,但给人的感觉迥异于陆词的阴冷压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飞雪迎春到”,为全词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机的基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仍银装素裹,严冬的痕迹尚未消退,悬崖上有百丈坚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却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这两句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去表现,有力地衬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皑皑白雪将梅花俏丽的形象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同时,坚冰百丈的环境也点出了梅花开放之“早”,为下面写梅花的报春作了铺垫。
梅花先于百花而将春回大地的信息传播给了人们,所以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想见,经历了寒冬之后的人们,猛然间看到这冰雪中俏丽的梅花时,将会多么的惊喜振奋啊。这“花枝俏”无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征,是春之女神所到之处最先撒下的花瓣,与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风气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却是那么谦逊,没有一丝一毫的骄矜自得,这是何等的气度!作者这里将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并且赋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读之使人倍感亲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后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迹终于遍布大地,所到之处,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分外绚丽。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
全词格调明朗轻快,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梅花鲜明生动的品性。语言也平易流畅,显得清丽自然,毫无雕琢禾农艳之气,意境高远,耐人寻味,使人在赞赏梅花的同时,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在历代众多的咏梅词中,这首词立意新颖,别出机杼,独标高格,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2)感情基调不同陆 游:低沉孤高。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比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