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文化浩劫?比如焚书坑儒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谁都知道,但是除了这一次还有什么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7 14:28:14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文化浩劫?比如焚书坑儒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谁都知道,但是除了这一次还有什么吗?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文化浩劫?比如焚书坑儒
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谁都知道,但是除了这一次还有什么吗?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文化浩劫?比如焚书坑儒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谁都知道,但是除了这一次还有什么吗?
中国历史上遭受的文化浩劫主要就焚书和钳制人民思想.
先说焚书,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焚书.而且千古焚书之罪名系于秦始皇一身.其实,焚书并非秦始皇的首创,也绝非秦始皇一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历史记载的、有名的”焚书”就有四次.
秦孝公焚书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在《韩非子·和氏》中有”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的记载,由此可见,商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焚书的人.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并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秦始皇焚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行政体制,一些儒生游士针对时政,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如百家语、《诗》、《书》等限30天交官府烧毁.这起焚书事件,令无数文化典籍化为灰烬.
梁元帝焚书 梁元帝(508-554)即萧绎,是南朝梁皇帝.公元554年10月,西魏派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率兵5万南下攻梁.同年10月,魏军攻破江陵(今湖北江陵).这时,梁元帝认为,自己读书破万卷,仍免不了亡国,读书还有何用?于是,他就命舍人高善宝把所有14万册图书聚集在一起烧掉;被俘后,西魏人问他为什么焚书,他说:”读书破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梁元帝受尽百般凌丨辱后,于公元554年12月被西魏所杀,终年46岁.萧绎焚书是在个人陷入绝望境地而作出的非理智之举,与秦、清等朝代为愚民而强令焚书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后人也往往对其此举抱以宽容的态度.
乾隆皇帝焚书 乾隆即位后,从1773年到1782年,他组织了360多位有名的文人学者,历时10年,编纂出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问世,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乾隆皇帝编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开始编书时,他曾两次提出:对古籍该”毁弃”的应予毁弃,该”删改”的应予删改.因此,有些书往往被弄得面目全非.据统计,在编书的10年中,仅浙江省就毁书24次,被毁书籍多达538种,13862部之多;江西巡抚海成,仅在乾隆41年(公元1776年)就搜缴焚书8000多部.整个乾隆时期,共焚毁各种图书71万卷之多.可见,乾隆焚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
钳制人民思想历朝历代都有表现,比较严重的个人认为是秦始皇的坑儒、清之文字狱、当然还有文 革.我只说说我所理解的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文化浩劫,需要先说明一下的是,在这里我将很多看似性质相近、年代相距也不远的浩劫给拼凑到了一起,有凑数之嫌.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观点,大家可以共同来探讨一下,我这权当是抛砖引玉吧.
一 焚书坑儒
说到文化浩劫,很少有人不想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进行的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销毁图书,它给后世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无以形容.
大家都知道,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世界史上罕见的百家争鸣现象.这一时期,无论在文学上、哲学上,还是天文学以及其他很多方面上,中国都建立了对世界其他国家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领先;中国产生了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等等,比如迄今仍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中国人的孔子、老子、孙子.你无法想象在这一时期有多少将光耀千古的著作和成就问世.然而,就是秦始皇的一个焚书坑儒,使得这一切都随着那点燃的熊熊大火付之东流了.
诚然,正如以为外国人所言,没有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中国或许最终会沦为像欧洲那样的长期分裂局面,但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罪行却绝对令人不能容忍!
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接下来我觉得就应该是汉武帝所推行的这项后来得到所有封建帝王追捧的政策了.
诚然,这项政策在施行的初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制度的成熟,等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思想同任何一种理论一样,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加之它又被封建统治者肆意篡改来为其统治服务,以至沦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所以,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就越来越大.
而更让人无比愤慨的是,此时汉朝从秦朝覆灭的历史中走过来不过百年,它不但不纠正秦王朝的焚书错误,给惨遭浩劫的各家平反,却来罢黜百家,这当然就使得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再,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不再!
三 科举制度
接下来就是始设于隋王朝而兴盛于唐王朝的科举制度,到清王朝1905年废止科举,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
科举制度的确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可否想过,就是这样一个制度,它指引着中华民族1300年的思维定向,那就是四书五经,写文章.而其他的呢?诸如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历史、地理等等,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对这些东西的研究几近空白.科举之前,战国时我们的祖先能够写出《甘石星经》、《孙子兵法》这样的辉煌巨著;秦汉南北朝时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能够发明出地动仪、浑天仪,数学家刘徽、祖冲之能够对圆周率作出领先世界上千年的贡献,可开科之后呢?就拿我们都引以为豪的盛唐,除了诗人、文学家,我们究竟出了几个科学家、数学家?我不否认文学的重要性,但大家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了像张衡那样的全才?很明显的一个原因是绝大多数青年都热衷于科举,从而社会上就没有或很少有人投身于这些“歪门邪道”,于是,我们民族的科学就停滞了.这难道不是一个无奈吗?
四 八股文兴盛
科举下来就紧接着是明清的八股文,这个和前面的科举制度有些类似,然而他对考生的文章又做了更大的限制.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当然大家也都知道它们的意思.唐诗,代表人物有大李杜、小李杜、韩柳等等,他们都曾是唐朝的官员吧,其实即使那些不出名的小诗人,很多也曾经做官;宋词,代表人物有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六家吧,还有陆游、辛弃疾吧,他们是否也是宋王朝的官员?然而,让我们来看看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考丨中了几个?吴承恩倒是考丨中了,可等考丨中了,也半截身子入土了.你能说他们没有才华吗?曹雪芹、罗贯中、蒲松龄,那个不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家,这样的人考不中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这时候的科举已经连文学人才都选拔不到了,更何况科学人才呢?前后五六百年,遍翻历史找找能够拿得出手的科学人才,几乎没有.
事实上,满清入关以后所施行的文字狱,所搞的借编纂《四库全书》而大肆毁灭典籍的活动,哪一个不能称为浩劫呢?
想一想这一时期的西方世界,他们在干着什么?再看一看同期的我们,对比一下这时的东西方制度的差异,我们中华民族怎会不落后呢?
五 高考制度
最后来说一下高考制度.很多人可能不会赞成这点,毕竟高考最多也才实行了30年,而30年对人类历史而言只是一瞬.然而,我想提醒一下诸位,现在是什么年代?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好像是现在十年创造的价值就是过去几百年的综合.你想一下,现在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现在的30年难道还不如过去的一个王朝,300年,而且,过去的300年你很容易用50年就追回来了,而现在的30年,你可能需要10年才能追回,也就是说,现在要想追回这些差距,要付出比原来多得多的东西.
然后呢,自然你要说说高考究竟有什么危害啊?很显然,现在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古代的科举,只考文学,就是把人把文学路上逼;而现在的高考,考的也是文化,只有那几门科目,而你要被人认可,你就要去高考,把全国的年轻人都往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这么几门科目上赶,不能干其他的,最起码是学好这几门科目前不能干其他的.于是,你就得学习你可能八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浪费宝贵的生命、时间和金钱.而如果你要另辟蹊径呢?那就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说你不务正业,而且你还要有雄厚的资金做支撑,还要有能够理解你的父母.唉,这一切谁能恰好全部拥有呢?而恰好拥有条件的一些,谁又敢保证他们都能够学有所成呢?或者你说他们可以通过高考,等进入大学以后再发展方向啊,然而你可知道,人的精力、时间和金钱都是有限的.再说,进入大学以后,很多都已经将近20岁了,别人从小开始努力,而你20岁刚刚开始,你比别人已经失去了多少?
所以,我说,高考制度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大文化浩劫,中国的高考制度必须改革,必须多样化,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多样化,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在自己喜欢的方面和其他民族的青年从相同的起点上在相同的条件下竞争,只有这样,我想,我们的民族才能繁荣昌盛、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