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结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9:14:21
胃的结构特点
胃的结构特点
胃的结构特点
观察标本 胃底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 粘膜染紫蓝色,向外依次为浅红色的粘膜下层,红色的肌层和染色浅的外膜.
低倍观察 胃壁由内向外分为4层.
结构图
(1)粘膜: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①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往下凹陷形成胃小凹.柱状细胞的核位居基底部,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呈浅染的透明区,细胞间分界清楚.上皮深面的结缔组织中常见与柱状细胞结构相同的管状结构,系附近胃小凹的断面.
② 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组织,散在的平滑肌细胞和大量的胃底腺.胃底腺位于胃小凹和粘膜肌之间,是单管状腺,腺腔小,不易看见,主要由壁细胞和主细胞组成.
③ 粘膜肌层:薄,由内环外纵2层平滑肌组成.
(2)粘膜下层:系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及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由数个神经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能见否
(3)肌层:较厚,由内斜行,中环形,外纵行的平滑肌组成.
(4)外膜:系浆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外表面的间皮构成.高倍观察:胃底腺由5种腺细胞组成,重点观察壁细胞和主细胞.
(1)壁细胞:在胃底腺的颈部和体部较多,细胞较大,呈圆形或三角形,细胞核圆形,常有双核,居细胞中央.胞质染红色.
(2)主细胞:数量多,在胃底腺的体部和底部较多.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位于基底部.胞质染蓝色,细胞顶部的小空泡系酶原颗粒被溶解所致.
(3)颈粘液细胞:数量少,位于颈部.细胞呈柱状或杯状.细胞核扁圆形或三角形,位于基底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
(4)内分泌细胞和干细胞在H.E染色的标本上不易区分.
胃壁具有四层结构:
(1)粘膜它又可分为上皮(属单层柱状上皮,表面有粘液细胞),固有层(又可分为胃底腺,喷门腺和幽门腺)和粘膜肌层
(2);粘膜下层(属结缔组织)
(3)粘膜肌层有很厚的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构成)
(4)外膜为浆膜
胃壁的微细结构介绍如下: 胃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并有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的分布.
1、黏膜 胃黏膜柔软,活体呈橘红色.胃空虚时形成许多皱襞,充盈时变平坦.幽门处的黏膜形成环形皱襞,突向腔内称幽门瓣(pyloric valve).
胃黏膜可分为三层.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排列整齐,能分泌黏液覆盖于胃黏膜的表面,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害.
(2)固有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它们分别是贲门腺(cardiac and)、幽门腺(pyloric gland)、胃底腺(fundic gland).贲门腺和幽门腺分别位于贲门部和幽门部的固有层内,主要分泌黏液.胃底腺主要位于胃底和胃体的固有层内,是产生胃液的主要腺体.胃底腺由多种腺细胞组成,主要是主细胞和壁细胞. 黏膜上皮向下凹陷形成管状的胃腺,由: 主细胞(chief cell)又称为胃酶细胞,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胃底的中、下部.胞体呈圆柱状,胞核圆形,胞质嗜碱性,有酶原颗粒.主要功能是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parietal cell) 又称为盐酸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上半部.细胞体积较大,呈三角形或圆形,胞质嗜酸性,在HE染色中呈红色.壁细胞主要功能是分泌盐酸,具有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菌作用;同时壁细胞还分泌内因子,具有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的作用. 颈黏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 细胞数量较少,分布于胃底腺的上部,夹在壁细胞之间.细胞呈柱状,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基部,细胞内充满黏原颗粒,能分泌黏液. 此外,胃底腺还有未分化细胞和胃的内分泌细胞. (3)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排列成内环外纵,有利于胃腺分泌物的排出. 2、黏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神经丛、血管和淋巴管. 3、肌层 胃的肌层发达,由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构成.其中,中层环形平滑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具有节制胃内容物排出的作用. 4、外膜 为一层浆膜,由间皮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
1.粘膜
成人胃粘膜表面积约为800cm2。生活状态下, 胃粘膜呈玫瑰色或浅灰红色,青年人较为鲜艳,唯贲门和幽门处呈苍白色。其厚度不一,约为0.3~1.5mm,以贲门部最薄,幽门处最厚。胃空虚时,由于肌组织的收缩,致使粘膜及粘膜下层凸向管腔,形成许多高低不一,排列各异的皱襞。胃饱满时,皱襞减少甚至消失,粘膜表面则相对平滑。胃粘膜表面,肉眼俯视显有许多交织成网的小沟,将其分隔成许多直径...
全部展开
1.粘膜
成人胃粘膜表面积约为800cm2。生活状态下, 胃粘膜呈玫瑰色或浅灰红色,青年人较为鲜艳,唯贲门和幽门处呈苍白色。其厚度不一,约为0.3~1.5mm,以贲门部最薄,幽门处最厚。胃空虚时,由于肌组织的收缩,致使粘膜及粘膜下层凸向管腔,形成许多高低不一,排列各异的皱襞。胃饱满时,皱襞减少甚至消失,粘膜表面则相对平滑。胃粘膜表面,肉眼俯视显有许多交织成网的小沟,将其分隔成许多直径2~6mm的胃区。用放大镜观察时,可见胃区表面有许多小窝中胃小凹。胃小凹的平均直径为70μm,深20μm。每平方毫米胃粘膜约有60余个胃小凹,整个胃约有300~500万个。通常一个胃小凹的底部有3~5个胃腺开口。粘膜是由最反映胃的重要功能的结构所组成,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三层。
(1) 上皮
全部胃粘膜表面(包括胃小凹表面)均覆以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能分泌粘液,可在粘膜表面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后述)与胃粘膜屏障(后述)共同起重要保护作用。
(2) 固有层
以富含网状纤维的细密的结缔组织为基础,内含血管、平滑肌纤维以及成纤维细胞,还有较多的淋巴细 胞,一些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偶见淋巴小结,它们夹在上皮下陷到固有层的大最胃腺之间,胃腺是分泌消化液和粘液的腺体,根据其所在部位、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
(3) 粘膜肌
一般由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内环肌的部分纤维可伸到固有层的腺体之间。在有的部分还可 有外环行的平滑肌。粘膜肌有助于紧缩粘膜和排出腺体的分泌物。
2 粘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大的血管及淋巴管。粘膜下层还有粘膜下神经丛,主要由一些多级的副交感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以及无髓神经纤维等组成,可调节粘膜肌层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3 肌层
一般由内斜行、中环行及外纵行三层平滑肌组成。在环行肌与纵行肌层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肌间神经丛,与粘膜下神经丛结构相同,可调节肌层的收缩。环行肌在贲门和幽门部增厚,分别形成贲门括约 肌(食道胃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胃的肌层厚而有力,可增强胃壁的牢固性,与括约约肌的功能相配合,有利于掌管接受和贮存食团,并使其经绞拌、研磨后与胃液充分混合,直至将食团消化成食糜后逐步推送小肠。
4 浆膜
是腹膜的延续部分,除极少部位(大弯与小弯的网膜附着外)外,表面覆盖间皮。间皮内面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或称浆膜下组织,内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通过。浆膜赋予胃以光滑的外表面,可以减少胃、肠蠕动时的磨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