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4:37: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论我国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
申亚力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国情、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所决定的,它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关键词〕多党合作制 历史必然性 历史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06)01-0022-04
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人类几千年政治文明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实行何种政党制度是由国家性质、国情、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所决定的.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印证了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国情、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所决定的,它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一、对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的诠释
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中所指的“历史”,是泛指包括过去、现在、将来在内的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而不是特指人类以往的社会变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告诉我们,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必然有其客观的现实条件,无论是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还是社会生活,都要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人们不可能完全不顾客观必然性的许可,不可能完全超越客观规律去行动.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告诉我们,必须全面科学地把握中国革命与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即要在革命的实践中,去认识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历史必然性.而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科学地认识客观规律,驾驭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由某种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构成的,并具备特定的功能.所谓历史必然性,实质上是所有必要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规律和比例方式聚合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一种最具基础性的要素.因此,任何社会制度,只有在与这种要素建立了适应性的组合关系时,才能获得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同时也包含着相应的历史合理性.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满足人类各种需要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虽然某些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社会制度也会给某些社会成员的利益带来损害,但生产力的长期发展又终究是能够增进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合理性是统一的.一切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东西,都会表现出它的历史合理性.反之,一切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东西,也都必然会在条件具备时,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其历史必然性.?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形态的历史必然性也不例外,实质上也是由某种要素,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与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
二、衡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的标准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56年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进步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凡属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具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东西,都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东西.历史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因此,一切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东西,都是进步的东西,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都是具有历史的合理性的东西,也都是能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的东西.所以,衡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根本标准,就是要看是否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年5号文件)指出:衡量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在这里,生产力标准不仅居于首要地位,而且更在于体现了这一根本标准在其它各项标准中得到了贯彻落实.这是因为,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是否与此相适应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其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问题.而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问题,也就是其是否具有历史的合理性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56年来,中国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生产力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这充分说明,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仅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历史的合理性,历史的合理性也就决定了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的决定因素
(一)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国家性质是指通过特定的规范和宪法制度表现的一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反映特定国家所实行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一国的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从我国的国体角度看,人民民主专政是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制度,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要受其国家制度的制约并为巩固国家制度服务.因而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政党制度,必然受到作为国家制度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制约.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密切关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和各民主党派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革命斗争建立起来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的政体角度看,除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外,还有基本政治制度,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方面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起着维护、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性质.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则是对我国宪法内政党活动的规范,作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的补充,它是体现和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的,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相适应,相配套的,以保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正常动转,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政党制度.所以说,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相适应,具有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世界各国在实施政党政治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一定的政党政治模式.国情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政党制度的多样性.在世界各国,凡是能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幸福的政党制度就是符合国情的政党制度.实践证明,中国的政党制度正是这样一种政党制度.?
首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结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三种政党制:第一种是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一度出现过的多党制;第二种是国民党在1927年掌权后实行的一党制;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前者,民国初年的多党制、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变幻的政治风云中如过眼云烟,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和实行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创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和各民主党派一道创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一种符合全中国人民利益要求,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政党制度.?
其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我国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一是从所有制结构来看,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占主体的经济结构模式,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对经济基础的性质与政党的经济功能和实力起关键作用,这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有主有从的政党和政治格局.二是从分配制度看,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各民主党派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促进了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发展.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在广泛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同时,确保对国家的统一领导,快速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靠着这一点,才使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大国,克服种种困难和风险,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进步.?
再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相适应.一个民族的主体文化深深融入其社会政治、经济、精神意识等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追求和谐,寻求平衡、协调和稳定,反对分裂和冲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反映的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体现的是统一战线的本质大团结、大联合.在多党合作中,中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民主党派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真诚合作,相互补充,是“和”而不同.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趋于寻求对立面的统一,强调统一地、整体地认识自然和社会,把天地人看作统一的整体,强调三者的联系和统一,体现的是多元一体的文化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这种一主多元的政党格局,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既能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集中各民主党派的智慧,促进执政党和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能实现集中统一,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求;既能避免一党执政缺乏监督的弊端,又可避免多党纷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混乱和社会不安定团结.?
(三)国家利益决定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凡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的都可称为利益.利益的实现也就是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此,我们可将“国家利益”定义为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社会尊重与承认.当今世界,所有的主权国家,不论其领土大小、人口多寡、社会制度如何还是实力强弱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各国政府总是把对国家利益追求放在首要位置.就我国而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邓小平曾反复强调:中国要实现“四化”,决定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内条件,一个是国际条件.国内条件即指稳定的国内政治局面,国际条件即为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外部条件是根本无法进行的.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维护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具有稳定国家基本政治体系的作用.国家基本政治体系的稳定包括政治共同体(国家)的稳定,即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国体及基本社会制度的稳定,在我国,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权力的结构稳定,指国家权力的结构形式,如中央权力的构成,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的配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功能是由中共及各民主党派的性质、爱国主义传统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各民主党派具有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具有长期稳定国家基本政策的作用.这种维护国家基本政策的作用主要是由我国长期稳定的政党格局所决定的.中共的执政地位和民主党派稳定的参政地位,保证了我国基本政策的稳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近三十年不变,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将实行,得益于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已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同时,稳定的政治格局和稳定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我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争取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符合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三是具有稳定国家政局的作用.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突现,潜伏着大量不安定因素.如果政治系统出现政治势力的纷争,特别是政党的纷争,必然引发社会的动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维护政局稳定的作用主要是由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合作协商机制所决定的.由于我们实行的是多党合作,执政党和参政党是合作、协商、监督的关系,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谋一党一派的私利.执政党和各党派真诚合作,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共同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
(四)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决定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中共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高度的整合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社会的稳定器,能够发挥对社会的整合作用.其对社会的整合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能够通过多党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各方面的积极性,既为社会发展提供政策资源,又通过政党体系动员人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既为社会发展设计战略,又通过意识形态整合全社会各种资源为实现社会发展战略而奋斗.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能够从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出发,承担部分利益综合的任务,帮助共产党以吸纳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引进机制之中,有利于妥善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体在团结、合作、共赢中的利益和谐,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高度的整合能力,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相适应,起到了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因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江泽民指出“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保持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有效的政党制度.”这种正确有效的政党制度深刻地昭示了其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单行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单行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王占阳.新民主主义与新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