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孟子 生平和主要经历简要概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6:42:24
孔子 孟子 生平和主要经历简要概括
孔子 孟子 生平和主要经历
简要概括
孔子 孟子 生平和主要经历简要概括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经孟子而发扬光大,长期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孟子从小学儒习礼,十五岁入学,“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约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孟子在邹鲁一带收徒讲学,门生数百人.
孟子生活的时代,各国诸侯最盛行的学术是兵家、法家.面对诸侯间的争战,孟子怀着救民于水火的救世理想,肩负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游说梁(魏)、齐、宋、滕、鲁等国.公元前319年,齐宣王继位,恢复“稷下学宫”,成为政治咨询、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于是,孟子再度前往齐国,被齐宣王聘为客卿.
孟子在稷下学宫吸收各家之长,突破了孔子的思想局限,较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君仁臣义、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统一天下等仁政理论.这既是孟子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其思想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孟子的仁政主张曾使齐宣王受到很大鼓舞和赞赏,但齐王欲武力称霸诸侯,与孟子产生分歧.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孟子便离开齐国返归邹国.
回到邹国时,孟子已六十多岁,从此不再出游,而在家乡兴学办校,广收门徒,与万章、公孙丑等弟子答疑解难,编著《孟子》.此书记述了他一生的主要言论、活动及其思想学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公元前289年冬至,孟子去世,享年84岁,葬于邹国的四基山西麓,即今孟林.邹国人因孟子去世十分悲痛,废除了在冬至日贺冬的习俗(“邹人因哭孟子而废贺冬之礼” ).
孟子去世后,经历代学者推崇,确立儒学嫡系传人之地位,东汉首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元至顺元年(1330年),文宗皇帝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的自述,不是说所有人都这样.
主要经历周游列国,得老子赐教,受益匪浅
孔子门下3000多人,其中72是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