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说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2:05:58
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说下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说下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说下1.火烧博望坡话说为诸葛亮出山后的处女战,也是成名战.后人还有诗来称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

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说下
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
说下

诸葛亮一生中经典的战役?说下
1.火烧博望坡 话说为诸葛亮出山后的处女战,也是成名战.后人还有诗来称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可见这一仗对诸葛亮的重要性.可再看一下史书,不对劲了: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己建安七年(壬午,公元二零二年)载 : «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敦、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敦等追之.裨将军巨鹿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敦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典往救之,备乃退. » . 就是说这次战役发生在建安七年(壬午,公元二零二年).
  那诸葛亮同志是什么时候出江湖的呢?:《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二年(丁亥,公元二零七年)载 :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古士,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原来博望坡战役五年后刘备他老人家才三顾的茅庐呀.显然,这“火烧博望坡”一战是打了,但刘备老先生那时还没能指望的上诸葛亮同学,只能是自己打得了.为了核实,再查查《三国志•先主传》:'使拒夏侯敦、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再看看《三国志•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敦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敦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敦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敦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敢情是刘备投奔刘表之后,刘表对刘备虽然不加重用,但也算是厚待,给了他一些军队,让刘备驻扎在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曹操闻讯,立即派大将李典和夏侯敦在博望与刘备对垒.后来,刘备设下伏兵,先自烧博望,佯装战败而逃,结果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唉,证据确凿,加不到诸葛亮同学的头上了.
  2.空城计
  嗯,这一战名气更大了,是享誉中外的三十六计之一.可俺翻遍了史书,也没有见到关于诸葛亮同学玩这一手的相关记载,倒是发现了一些别的同学使过这一招:
  《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中记载:“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营),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哉,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原来赵子龙使过(也让俺知道了”偃旗息鼓“这个成语的来源典故) .
  《资治通鉴》中同样有记载:”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四年三月,魏王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 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 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 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 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 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
  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夏,五月,操悉
  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这两段史料就比较吻合了.
  再看看《魏略》是怎么记载的:”魏略曰: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原来文聘对孙权也用过这类似的一手.“聘在江夏数十年,有维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可叹文聘也是荆州刘表手下一员文武双全的猛将,被”三国演义“给贬得一钱不值了.至于诸葛亮同学使没使过这一招,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3.草船借箭
  又一个经典战役,又一次见不到任何关于诸葛亮同学的正史记载,还是看看人家的罢:
  《补三国志》卷下: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带兵南下,临江伐吴,受挫,坚壁不出.吴大帝(孙权)乃自乘轻船,从濡须口入魏军(驻地边).诸将皆疑是挑战者,欲击之.”曹操却说:“此必孙权!欲见我军部伍也.”命军中皆精严(备),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大帝因回船,复以(船之另)一面受箭.箭 均,船平,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曹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只好长长地叹了口气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刘表)儿子,豚犬耳!”就此撤兵北 还.
  还有《魏略》载:“权乘大舰来观军,公(曹操)使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复,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看来这次是孙大帝偶遇曹丞相,发生了点小不愉快,还是没有诸葛亮同学的事.而且根据这些史书描述,同志们乘坐的船都是战舰而非草船.也是,谁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用这种方法来“筹款”?
  4.舌战群儒
  又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诸葛亮同学潇潇洒洒,一个人跑到江东,去跟人家一国之名士辩论去了,还把包括张昭张子仪这样的“名嘴”都说的一愣一愣的,个个都“不能对”.有这回事么?反正没有见过正史记载(按说这么惊天地,气鬼神的事史书不可能略过不提呀?)看看《三国志 诸葛亮传》(好像我那时候高中语文还学过节选) 中记载: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
  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 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 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 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 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弄了半天,原来诸葛亮同学就是激了激孙权呀,没有那”笑傲江湖“的豪迈.
  5.气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名言代代相传,真是腐儒皆知了,”三气周瑜“的故事
  搞的周瑜真的像个心胸狭窄,阴险毒辣的小人似的.算了,先看看正史上大家对周公瑾的评价罢:
  “器量广大”-----刘备,
  “性度恢郭”,------陈寿
  “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他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最后感动了程普,程普对人才有此感叹)
  再看看后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对周公瑾的人品,也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史书上称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 “雄烈过人”,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物会是”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样.《三国志》说得很明确:“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周瑜却正相反,长期统兵一方,担任东吴主要统帅或副帅,亲身参与指挥了几乎所有大的战役,军事才能不仅令对手折服,就是同样出类拔萃的江东领袖孙策、孙权等人也是十分敬服.孙权屡屡感叹周瑜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东吴的半壁江山,有一大半是周瑜的征战之功.无怪乎孙权称帝后曾多次流泪对众公卿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所以,周瑜的文韬武略,还在诸葛亮之上,不知道嫉妒他什么?
  抛开这些个人推断不说,就看看历史背景:看完史书的相关记载后,你会发现,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何来三气之说?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也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综上所述,对诸葛亮同学做一个概括性发言:
  第一,诸葛亮同学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可参见有关”诸葛亮治蜀“的史料),
  但说到军事家,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在演义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十分突出,作战手段十分多样化,有很多战例都具有军事学意义.这是小说的作者通过杜撰和结合前人的例子强加上去的,目的是为了刻画诸葛亮的形象.
  其次,在心理学方面,诸葛亮的确是有辩才,但并不想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鬼莫测,强加给他的舌战群儒,三气周瑜,气曹真,骂王朗等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第三,演义中的诸葛亮善驱六丁六甲,能祈星求命,呼风唤雨,显然是不合实际的迷信.这是作者所处的年代所决定的.
  从历史定位看,更应该把诸葛亮归为萧何,房玄龄,刘基这样擅长后勤内政的”大管家“人物.但古往今来,我还没有见过能同时在内政和军事上都集大成者,诸葛亮也不例外.称为武候,有些过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想写,想考究,但限于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只能先写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