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归纳一下一些初中语文手法常识.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等要买书的就免了,就是懒买书,才“百度”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20:24:00
谁能帮我归纳一下一些初中语文手法常识.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等要买书的就免了,就是懒买书,才“百度”的.谁能帮我归纳一下一些初中语文手法常识.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等要买书的就免了

谁能帮我归纳一下一些初中语文手法常识.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等要买书的就免了,就是懒买书,才“百度”的.
谁能帮我归纳一下一些初中语文手法常识.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等
要买书的就免了,就是懒买书,才“百度”的.

谁能帮我归纳一下一些初中语文手法常识.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等要买书的就免了,就是懒买书,才“百度”的.
1、第一人称叙事法
2、第三人称叙事法
3、顺叙法
4、倒叙法
5、插叙法
6、补叙法
7、分叙法
8、详叙法
9、略叙法
10、直接抒情法
11、间接抒情法
12、先叙后议法
13、先议后叙法
14、夹叙夹议法
15、以物为线索
16、以人为线索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19、写生法
20、转动法
21、剥笋法
22、拟人法
23、化动法
24、说明法
25、运用“五觉”法
26、借物抒情法
27、托物言志法
28、物品自述法
29、远眺近看法
30、内外结合法
31、移步换形法
32、说明介绍法
33、环境衬托法
34、彩笔描绘法
35、远近结合法
36、时序变换法
37、生长变化法
38、展开联想法
39、突出重点法
40、对照比较法
41、赞美颂扬法
42、静态素描法
43、总分结合法
44、特征举例法
45、特征说明法
46、重点突出法
47、成长变化法
48、实验证明法
49、群体描写法
50、现场目击法
51、拟人法
52、动物自述法
53、议论抒情法
54、景物衬托法
55、季节特征法
56、随时变化法
57、日内变化法
58、定点换景法
59、定景换点法
60、移步换景法
61、围绕中心法
62、分类描写法
63、听看想法
64、描写议论法
65、动静结合法
66、通篇拟人法
67、比较异同法
68、景物幻化法
69、借景抒情法
70、方位介绍法
71、参观介绍法
72、画面组合法
73、分类介绍法
74、触景生情法
75、粗笔勾勒法
76、工笔细描法
77、画龙点睛法
78、人物特写法
79、动态速写法
80、动静结合法
81、展开想象法
83、人物漫画法
84、自我介绍法
85、结合时代法
86、步步深入法
87、连续动作法
88、交替叙述法
89、概括描写法
90、天女散花法
91、动作分解法
92、独白法
93、对话法
94、直接描写法
95、回忆想象法
96、梦境幻觉法
98、一事写人法
99、几事写人法
100、对比写人法
101、细节表现法
修辞手法 理解运用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其运用的正确与否误.
2、指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运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
把握修辞手法的定义、种类、运用效果等.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语文常识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