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6:07:2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代,大国诸侯的争霸战争,是奴隶制接近衰亡的反映.齐桓、晋文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具有维护奴隶制秩序的含义.不过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要利用这一口号作为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手段.仅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共四百八十三次,朝聘盟会四百五十次.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实际上是大国对小国的掠夺.晋国规定各附属国“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借此从小国那里榨取财物.以鲁国为例,春秋时期鲁君朝周仅三次,而朝齐、晋、楚竟达三十三次之多.小国通过“聘而献物”的办法乞免大国的欺凌,所以小国在大国之间,总是“唯强是从”,“职贡不乏,玩好时至”.鲁叔孙穆子说:“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此外,小国人民还得为大国统治者服兵役和劳役.小国对于大国简直到了“无岁不聘,无役不从”,战战兢兢,不敢“忘职”地步!有时不仅向一个大国奉献,还要同时受几个大国的宰制,所谓“牺牲玉帛,待于二境”,“敬共(供)币帛,以待来者”.
尽管春秋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灾难和痛苦,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
第一,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大国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开拓了疆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这种集权趋势的加强,为全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起了奠基的作用.
第二,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春秋时代是一个新旧制度交替变革的过渡阶级,社会上存在着开始产生的封建制与日趋没落的奴隶制之间的斗争.大国争霸战争,程度不同地打击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封建地主阶级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尤其如此.
第三,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徒、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如姜戎获得晋赐予的“南鄙之田”后,披荆斩棘,为晋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也因齐桓公伐山戎而“布于天下”.正由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互通有无,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与此同时,各族劳动人民把反对腐朽统治的斗争作为他们共同的战斗任务.公元前五五六年(周灵王十六年)卫国境内的“戎州人”和工匠一起攻杀卫庄公的史实就是一个例证.至于相互通婚以及统治阶级执行的“和戎”政策等等,对民族大融合也起了促进作用.
总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国,东方以齐国,北方以晋国、燕国,西方以秦国几个融合的中心.随着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各族共同走上了封建制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