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一道逻辑题求解释.一个善的行为,必须既有好的动机,又有好的效果.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或是无意伤害他人,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7 21:47:21
依然是一道逻辑题求解释.一个善的行为,必须既有好的动机,又有好的效果.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或是无意伤害他人,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依然是一道逻辑题求解释.
一个善的行为,必须既有好的动机,又有好的效果.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或是无意伤害他人,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恶的行为.以下哪项叙述最符合题干的断定?
A P先生写了一封试图挑拨E先生与女友之间关系的信.P先生的行为是恶的,尽管这封信起到了与他的动机截然相反的效果.
E S女士义务帮邻居照看3岁的小孩.小孩在S女士不注意时跑到马路上,结果被车撞了.尽管S女士无意伤害这个小孩,但她的行为还是恶的.
我之前选了A,我想知道是不是因为A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行为所以不是恶的行为?可为什么选择E呢?
依然是一道逻辑题求解释.一个善的行为,必须既有好的动机,又有好的效果.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或是无意伤害他人,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根据题意,恶的行为需要3个条件,一是需要行为(无论是否有动机),二是结果是可以预见,三是对他人造成伤害.
先说E答案,S女士满足3个条件,条件1:义务照看3岁小孩,条件2:小孩可能会做出危险举动,条件3:小孩做出危险举动并受到伤害.所以选E答案比较符合题意.
再看A答案,P先生满足条件1:写挑拨信,条件2:挑拨信是可能导致E先生和其女友发生过激行为.但是不满足条件3,因为没有产生受到伤害的结果.如果换种说法可能更能让A答案不是恶意行为更有说服力,在有些情况下,P先生可能也是出于好意用一个反其道而行的做法以维持E先生和女友的关系,故以挑拨的方式来挽救E先生和其女友的紧张关系.
实际上很多情况不能单凭主观臆断来推测P先生的动机,就像打是疼,骂是爱这种父母教育小孩的方式,谁也说不清是否是恶的行为.还有男女之间谈恋爱,有时候吵架反而会加深感情.正如P先生的举动让E先生和女友先吵架,而后和好如初且感情更加坚固.所以如果要选对答案,条件3是很关键的,因为只有事实才有话语权,主观臆断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