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的详细归纳提纲.最好是拿来就能背,背了就能上考场的那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2:21:45
求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的详细归纳提纲.最好是拿来就能背,背了就能上考场的那种、、
求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的详细归纳提纲.
最好是拿来就能背,背了就能上考场的那种、、
求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的详细归纳提纲.最好是拿来就能背,背了就能上考场的那种、、
哲学生活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P2-5)(1)哲学就在身边(哲学离不开生活):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生活离不开哲学):①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与人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5-6)(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6)(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6-8)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P5-6)(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自发、零散的世界观不叫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P6)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相互区别:(P6-7)(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相互联系:(P7-8)(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P9-1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P10-11)(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世界的本原)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所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世界的状态)(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第三课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P10-11)(1)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来源于时代)①哲学属于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①哲学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马克思主义哲学(P17-2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P17-19)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20-21)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P21-23)①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②邓小平理论(主题: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
第四课
1、什么是物质?(P2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P28~30)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2、什么是运动?(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31)区别:(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别)联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32)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3)任何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第五课
1、运动是有规律的(P33)(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什么是意识?(P35~37)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从中亦可说明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
3、意识的作用(1)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最突出的作用)
4、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P41)(1)哲学理论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2)方法论要求: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六课
1、实践的含义(P4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
2、实践的特点(P4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P43)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P44~4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什么是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P47)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47)(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6、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48)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
第七课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2、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2)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②重视部分的作用.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八课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意:①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3、发展史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3)方法论要求:①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前途充满信心;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区别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状态.⑵联系(3)方法论要求: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第九课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①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②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世界观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1)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⑵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8、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第十课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①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及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
1、价值与人生价值.(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2)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1)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2)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3)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4)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