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追“星”作文.最好里面是写杰拉德的 哈哈求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6:33:44
我也追“星”作文.最好里面是写杰拉德的 哈哈求了.
我也追“星”作文.最好里面是写杰拉德的 哈哈求了.
我也追“星”作文.最好里面是写杰拉德的 哈哈求了.
一个女中学生在一个月前,得知周杰伦回祖国大陆开演唱会的消息,她就向妈妈提出看演唱会的要求,结果遭到反对.于是她就逃学到酒吧打工,用一个月的时间挣够了一张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后来,老师知道这件事之后,就严厉地批评了她.在这个女生看来,她的父母和老师根本就不熟悉她的偶像,因此无法理解她,她一怒之下便离家出走了.
这是某省报上的一条新闻,你读完这则新闻后,对这个中学生有何感想呢?对中学生追星现象有何看法呢?
我想同学们都会和我有同样的观点:这个女生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本来追星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你能追到“星”的本质.但是有些同学却学错了地方,他们把头发做成偶像的发型,一提到这个“星”便很疯狂,在作文中满篇写的都是偶像,把原本属于用在课本上的时间也用在追“星”上.这些追星者只是追到了“星”的一些表面现象,而根本没有追到“星”的本质.
怎样才能追到明星们的本质呢?比如,有些人追“星”时,不只是追明星的美和帅,也不只是追他们表演的新奇,更重要的是追求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随随便便离家出走.因为在一个健康的追“星”人的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榜样,追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作为中学生,我们就应该以学业为重,追星是不应该也不能代替我们的学业的.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周杰伦的歌迷,也包括我在内.周杰伦的确很酷、很时尚,我也很欣赏他做人做事的执著精神.作为一个“星”,周杰伦只是供我们学习的一个榜样,但他决不是令我们疯狂得不顾一切的“圣人”.
看来追星还是一门学问呢,希望大家追星时不要追偏了,否则,就会走火入魔,耽误自己的前途.
比德国中学靠权势统治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建立在行动自由和意识到自身责任上的教育比那种呆板的训练要强得多。
狭义相对论最早就是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产生的。
这两种教育制度的对比,使他对教育颇有一些精湛的见解。
他认为小孩子像一株脆弱的幼苗,不仅需要鼓励,更加需要自由,如果没有自由,他注定会夭折。而教师们往往有一种错觉,他们以为自己的责任心强和用强制的手段会增进学生观察和探索...
全部展开
比德国中学靠权势统治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建立在行动自由和意识到自身责任上的教育比那种呆板的训练要强得多。
狭义相对论最早就是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产生的。
这两种教育制度的对比,使他对教育颇有一些精湛的见解。
他认为小孩子像一株脆弱的幼苗,不仅需要鼓励,更加需要自由,如果没有自由,他注定会夭折。而教师们往往有一种错觉,他们以为自己的责任心强和用强制的手段会增进学生观察和探索的乐趣,实际上是完全不符合儿童和青年的心理的。这好比一头健壮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硬用鞭子赶它吃食,特别强迫它吃那些不喜欢的食物,那它也会丧失贪食的习性的。
这短短的一年,对爱因斯坦来说是美好的。但这毕竟不是这个少年的全部理想和生活,平时如果无事,他总是避开众人去独自思索那个世界之谜。
1896年夏天,爱因斯坦已经满怀信心,他要重新报考联邦工业大学。此时,他已放弃了德国国籍。这次他没有失望,终于考上了。
(选自《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
3.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998年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
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发现,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5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的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终于,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氯化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它还会自动放热,一小时放出的热能融化等重的冰块。
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头上。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7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著,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的妙龄,面对追求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成语“浅尝辄止”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殊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也常是浅知辄止,见宠即喜。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1850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项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凡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收起
易安,你让我如此崇敬!
白羽辛
没认识你之前,总爱猜测你的模样。以为你是红藕香残玉簟秋中那个轻解罗裳的公主,抬头看见的是云中锦书,低头看见的是花飘水流。以为你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淘气少女,调皮的眼神中又透露着害羞。以为你是浓睡不消残酒的多情少妇,数着绿肥红瘦,说着海棠依旧。我疯狂的喜欢你风情万种的姿态,...
全部展开
易安,你让我如此崇敬!
白羽辛
没认识你之前,总爱猜测你的模样。以为你是红藕香残玉簟秋中那个轻解罗裳的公主,抬头看见的是云中锦书,低头看见的是花飘水流。以为你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淘气少女,调皮的眼神中又透露着害羞。以为你是浓睡不消残酒的多情少妇,数着绿肥红瘦,说着海棠依旧。我疯狂的喜欢你风情万种的姿态,幻想着把我最爱的菊花送给人比黄花的你。
一个雨打窗棂的夏夜,你袭一身白衣真的飘飘若仙的出现在我的视野,你牵起我的手说,你多么喜欢我,那就和我一起回到我的时代感受我。我受宠若惊的跟着你,内心无比喜悦。我仔细打量着你,虽然你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但我愈加被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贵而着迷。着迷你眉眼之间浓浓的书卷气,着迷你衣裙飘带中那淡淡的墨香。你转过头笑着对我说,你喜欢的是我外在的形式,对吗?我低下头为自己的轻浮羞愧。当我再一次抬起头,你消失了,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水晶球,我透过水晶,看见你在演绎人生。
你的一生经历以宋室南迁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我看见了眼神清澈、笑容温暖的你在闺阁苦读的身影,才华横溢的你出口成章,众人都不禁为你喝彩,我更喜欢你身上的那股灵气。羡慕你初露锋芒的精彩;羡慕你不可一世的才气;羡慕你书香门第的渊源;更羡慕你和赵明诚纯真不渝的爱情。我看见风柔日薄的光景里他携着你的手漫步在江畔,欣赏你笔下的“宠柳娇花”。看见芳草池塘边印下你们年轻的足迹,看见阴凉的小树林留下你们痴痴的誓言。正当我沉醉在你美丽的人生当中时,一切又都消失了。
眼前的一切,简直让我触目惊心。天哪,那个衣衫破旧、目光恍然、面容消瘦的女人是易安吗?那个江山破落、民不聊生的场面是大宋吗?你在干什么?我听见你望着远方轻轻叹出“南来尚怯吴江泠,北狩应知易水寒”。泪水模糊中,我看见死去的赵明诚,看见国家的衰败,看见被小人陷害的易安再也不会拥有温暖的眼神。我以为孤苦的易安从此会空洞地堕落下去,可是我错了。易安用坚强的笔杆撑起了脆弱的生命,迷茫的眼神中重新聚起坚毅的力量。那力量的源泉就是爱,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度忧虑,使易安脆弱的生命有了壮大和丰饶的理由。你的作品从此注入了鲜活的忧国爱国的情怀,你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的赞扬,展现了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你写了无数文章勇敢地维护了朝廷的尊严。弱女子尚能如此,谁不为之感动?我内心对你的喜欢油然而升为一种敬佩,尽管你不再年轻美丽,外在只是一种形式,当我拼命追求才知道,内在的美质才是永恒不朽。
清脆的鸟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打开窗户,屋外黄花还在,昨天你一定来过,因为我还是满腔的激情。
易安,你让我如此崇敬!
【简评】比较喜欢易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的词,细腻,灵透,有浓浓的闺阁气息。正如这篇文字,更欣赏开头一段,写出了幽怨,写出了意绪,写出了柔情!一支笔,带着性情,便有了神奇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定格画面:红藕海棠,风情万种!相对开头来说,第二段有些俗,不够从容,对于同样喜欢李清照的人来说,甚至觉得有些亵渎了。历史如长河,站在河对岸的我们,隔岸看风景,如云似雾,不宜太真切。“清脆的鸟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既然梦回大宋,干吗要醒转呢,继续美妙之梦吧!
【例文2】 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
韩亮
引言:雨水中出现了平原上的麦子
这些雨水中的景象有些陌生
天已黑了,下着雨
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
在日暮的斜晖里,一个茫然的身影,站在已泛着金黄的麦地,蓬乱的发丝下那热爱而又绝望的双眸,凝视夜色默默地许愿: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脑海中无数次在这样情景中走进了海子。不知为何,冥冥中只是意识到这本是属于他的。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命运的不幸在生命的开始便无情地重重压在海子身上——上帝没有给他的降生带来什么,唯独只留下了永远摆脱不了的饥饿。是的,饥饿。在饥饿中成长的海子将生命视为太阳。
然而,海子是那样强烈地热爱着这个世界——流浪中他找到了诗歌。可以说他生命中只有诗歌。热爱、苦难而又渴望的诗歌,那其中暗暗滋长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或许是一种最原始的本能。只有在生存的漩涡中挣扎的海子才能写出如此原始而又不可抗拒的渴望。
“美好而破碎的世界/坐在粮食和酒上”却让如此热爱强烈的海子挣脱不了饥饿的恐惧。
“起风了/太阳的音乐/太阳的马”令人难以理解又不必怀疑的是他对生命的乐观就像冬夜里的红烛,渺小而又坚毅。他并不曾因饥饿屈服于命运,仅是“海水点亮我/垂死的头颅”灵魂中流淌的孤傲向世界宣布:“没有任何王国使我变成王座”。他不需要同情,生命的强者不需要眼泪——“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
然而,人是斗不过命的。世界无情地回绝了他的热爱。世界宅门里面,“贾宝玉坐在粮食上”,宅门外面他依然饥饿。在一次次失望中,他忧郁了,他绝望了。就像一团熊熊烈火过后只剩下被风翻卷的灰烬。他深刻地感受到“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在饥饿的折磨中,在无尽的绝望里,告别了这个本不属于他却深深热爱的世界……
【简评】本文精彩之处不止是恰当的引用海子的诗句,那么的妥帖,那么的浑然,那么的圆融!觉得更精彩的是作者对心中海子的诠释:“命运的不幸在生命的开始便无情地重重压在海子身上”,“海子是那样强烈地热爱着这个世界”,我们似乎看到海子那双张望的眼眸。“思想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深刻的思想是可以带着文字一起飞,诗歌如此,文章亦然。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作者和所写人物之间的互动。
【例文3】 子美之言
王媛
夜泊江畔,万家灯火连成四年的长城,刺痛他的心肺;他凝望许久,手抚染霜的双鬓,沉重地叹息。岸上,每一盏灯都承载着家庭的朗朗笑语,可是没有一盏属于他;只有这破旧的孤舟和寂寞的江水,还有这一身重病缠绕着他,消磨着他,一步步把他推向死亡的深渊。盛唐的歌舞升平,他满腔的热情与抱负,早已如满树繁花,被时间的铁鞭抽尽揉碎,再将那残红踏入泥沙。可他那颗赤诚的心,仍顽强地奏出生生不息的呐喊,他用蘸血的笔,谱就出天地间最璀璨的诗篇。
子美终年56岁,但他早已铸就了永生。时代的兴衰巨变,生活的流离颠沛,使他光洁的额头过早地镌刻上岁月的痕迹,却也使他沉郁又豪放的诗情得到酣畅淋漓的挥洒。年少时节,他的足迹踏遍名山大川。在泰山脚下,他高山仰止,赞叹东岳的雄浑伟岸: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他漫想遐思,神游泰山之巅,心也随之开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份潇洒的旷达如此荡气回肠。他到过仲春的锦官城,在在宁谧的春夜陶醉在纷纷飘洒的细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子美细腻的情感随着那江船火独明的图画升华为永恒。子美的语言清丽中充盈豪放,如拥有双重性格的大海,宁静时柔美,激扬时豪迈。
子美的忧国忧民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这份深沉悠远的爱国情怀塑造了无数洋溢爱国之情的诗篇。“剑外忽传受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直抒胸臆的赤子情怀,令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震撼。他自身处于贫苦交加的流离生活,“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是他却想着百姓处于水深火热时所受的痛苦,他渴盼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敬佩杜甫的豁达,那一份“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决心成为唐代不朽的绝唱。他为贫苦的百姓呐喊:“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的愤慨,杜甫的耿直,使他真正做到蔑视权贵,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的统治者。他笔下奔涌着人民的呼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为自己悲苦:“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然而“白头搔更短”的他抑制着眼枯见骨的愤怨,毅然将不平与呼喊倾泻于纸笔。
子美忧虑国家,关心黎民,饱经沧桑,执著一生。我愿化作洞庭烟波,在他凭轩涕泗流之时给他一丝安慰;我更想化作一蒲苇席,让他焦灼的灵魂获得一些清凉的慰藉。他的生命早已定格于两千年前,他的血液却流淌于不朽的诗篇。追溯他沉郁的铿锵,不觉间在心中锻造除一个伟岸的形象。杜甫,一部经典,一种辉煌,一个永恒;永恒的,杜甫;不朽的,子美之言。
【简评】作者用一支善于描绘的笔触,穿透字符,直透诗圣的内心世界。于是,在这样的文字里,我们真切看到了诗人的悲,诗人的喜,诗人的偶尔狂放,诗人的恒久哀伤。评论子美很容易,他的沉郁,他的内敛,他的深忧广怨;评论子美很难,难在沧桑之态下复杂的情感,怨怒之声中鲜活的血液。每次读到杜甫的诗句,眼前总会幻化出一个有着平和、从容甚而有些高贵气度的夫子形象,当然,他的眉宇间凝结的哀伤也很清楚--------哀伤的是他,更是那个泰极否来的时代!
正是子美的忧国爱国这种高尚的情操,才让众多人还有作者如此的崇敬。
收起
我也追“星”——诸葛亮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168 更新时间:2006-3-17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迩。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民族智慧的象...
全部展开
我也追“星”——诸葛亮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168 更新时间:2006-3-17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迩。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民族智慧的象征,鞠躬尽瘁的典范。
诸葛亮的一生,表现了忠诚、勤勉、开明、智慧。其中我最佩服他的忠诚与智慧。
忠诚,是诸葛亮最大的特点。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言听计从的信任,他在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走夏口时全心辅佐这位危主,毫无二心。竟使刘备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为由,在公元221年称帝,史称“蜀汉”。在刘禅登基后,他更是忠到了愚忠的地步。他将刘禅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做了,这并非夺权,而是在尽一个“相父”的忠。而且他的儿子诸葛瞻与孙子诸葛尚亦不辱先祖之英名,面对强敌临危不惧,愤然冲入敌阵,直至战死。三代忠烈,皆为“忠”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诸葛亮的成就使他几乎成了智慧的代名词。
他年少便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虽隐居于卧龙岗却洞悉天下之事,做出了流传后事的“隆中对”。在群雄并起之时,他慧眼识主佐刘备,在刘备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之时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把火烧出了刘备的霸业。他舌战群儒,才压东吴九郡八十一州,联吴抗曹。谈笑之间,八十三万曹军灰飞烟灭。争汉中,安邦定国;平南蛮,扩大疆土,都无不闪耀着其智慧的光芒。诸葛亮无愧于一个军事战略家,虽一生戎马倥偬,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谋略盖世、料事如神,机警过人,思维敏捷,不愧是羽扇纶巾智多星。
诸葛亮的一生,既壮烈,也有遗憾。而他能扎根在我的心中,是因为他的宏才大略和他那一颗无比正直、善良、诚实的心,这也正是我崇拜他的原因。我永远记住他,永远为我们民族曾出现过这样一位伟大的智者,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道德家而自豪。
指导老师评语:
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流畅,思流如泉涌,文采相当精湛,用语恰当到位,实为一篇佳作。
一个女中学生在一个月前,得知周杰伦回祖国大陆开演唱会的消息,她就向妈妈提出看演唱会的要求,结果遭到反对。于是她就逃学到酒吧打工,用一个月的时间挣够了一张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后来,老师知道这件事之后,就严厉地批评了她。在这个女生看来,她的父母和老师根本就不熟悉她的偶像,因此无法理解她,她一怒之下便离家出走了。
这是某省报上的一条新闻,你读完这则新闻后,对这个中学生有何感想呢?对中学生追星现象有何看法呢?
我想同学们都会和我有同样的观点:这个女生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本来追星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你能追到“星”的本质。但是有些同学却学错了地方,他们把头发做成偶像的发型,一提到这个“星”便很疯狂,在作文中满篇写的都是偶像,把原本属于用在课本上的时间也用在追“星”上。这些追星者只是追到了“星”的一些表面现象,而根本没有追到“星”的本质。
怎样才能追到明星们的本质呢?比如,有些人追“星”时,不只是追明星的美和帅,也不只是追他们表演的新奇,更重要的是追求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随随便便离家出走。因为在一个健康的追“星”人的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榜样,追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作为中学生,我们就应该以学业为重,追星是不应该也不能代替我们的学业的。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周杰伦的歌迷,也包括我在内。周杰伦的确很酷、很时尚,我也很欣赏他做人做事的执著精神。作为一个“星”,周杰伦只是供我们学习的一个榜样,但他决不是令我们疯狂得不顾一切的“圣人”。
看来追星还是一门学问呢,希望大家追星时不要追偏了,否则,就会走火入魔,耽误自己的前途。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273839.html?si=2
回答者:※提拉米苏№※ - 试用期 一级 3-28 19:10
比德国中学靠权势统治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建立在行动自由和意识到自身责任上的教育比那种呆板的训练要强得多。
狭义相对论最早就是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产生的。
这两种教育制度的对比,使他对教育颇有一些精湛的见解。
他认为小孩子像一株脆弱的幼苗,不仅需要鼓励,更加需要自由,如果没有自由,他注定会夭折。而教师们往往有一种错觉,他们以为自己的责任心强和用强制的手段会增进学生观察和探索的乐趣,实际上是完全不符合儿童和青年的心理的。这好比一头健壮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硬用鞭子赶它吃食,特别强迫它吃那些不喜欢的食物,那它也会丧失贪食的习性的。
这短短的一年,对爱因斯坦来说是美好的。但这毕竟不是这个少年的全部理想和生活,平时如果无事,他总是避开众人去独自思索那个世界之谜。
1896年夏天,爱因斯坦已经满怀信心,他要重新报考联邦工业大学。此时,他已放弃了德国国籍。这次他没有失望,终于考上了。
(选自《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
3.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998年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
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发现,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5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的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终于,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氯化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它还会自动放热,一小时放出的热能融化等重的冰块。
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头上。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7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著,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的妙龄,面对追求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成语“浅尝辄止”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殊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也常是浅知辄止,见宠即喜。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1850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项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凡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回答者:xmlmx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3-29 19:57
易安,你让我如此崇敬!
白羽辛
没认识你之前,总爱猜测你的模样。以为你是红藕香残玉簟秋中那个轻解罗裳的公主,抬头看见的是云中锦书,低头看见的是花飘水流。以为你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淘气少女,调皮的眼神中又透露着害羞。以为你是浓睡不消残酒的多情少妇,数着绿肥红瘦,说着海棠依旧。我疯狂的喜欢你风情万种的姿态,幻想着把我最爱的菊花送给人比黄花的你。
一个雨打窗棂的夏夜,你袭一身白衣真的飘飘若仙的出现在我的视野,你牵起我的手说,你多么喜欢我,那就和我一起回到我的时代感受我。我受宠若惊的跟着你,内心无比喜悦。我仔细打量着你,虽然你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但我愈加被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贵而着迷。着迷你眉眼之间浓浓的书卷气,着迷你衣裙飘带中那淡淡的墨香。你转过头笑着对我说,你喜欢的是我外在的形式,对吗?我低下头为自己的轻浮羞愧。当我再一次抬起头,你消失了,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水晶球,我透过水晶,看见你在演绎人生。
你的一生经历以宋室南迁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我看见了眼神清澈、笑容温暖的你在闺阁苦读的身影,才华横溢的你出口成章,众人都不禁为你喝彩,我更喜欢你身上的那股灵气。羡慕你初露锋芒的精彩;羡慕你不可一世的才气;羡慕你书香门第的渊源;更羡慕你和赵明诚纯真不渝的爱情。我看见风柔日薄的光景里他携着你的手漫步在江畔,欣赏你笔下的“宠柳娇花”。看见芳草池塘印下你们年轻的足迹,看见阴凉的小树林留下你们痴痴的誓言。正当我沉醉在你美丽的人生当中时,一切又都消失了。
眼前的一切,简直让我触目惊心。天哪,那个衣衫破旧、目光恍然、面容消瘦的女人是易安吗?那个江山破落、民不聊生的场面是大宋吗?你在干什么?我听见你望着远方轻轻叹出“南来尚怯吴江泠,北狩应知易水寒”。泪水模糊中,我看见死去的赵明诚,看见国家的衰败,看见被小人陷害的易安再也不会拥有温暖的眼神。我以为孤苦的易安从此会空洞地堕落下去,可是我错了。易安用坚强的笔杆撑起了脆弱的生命,迷茫的眼神中重新聚起坚毅的力量。那力量的源泉就是爱,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度忧虑,使易安脆弱的生命有了壮大和丰饶的理由。你的作品从此注入了鲜活的忧国爱国的情怀,你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的赞扬,展现了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你写了无数文章勇敢地维护了朝廷的尊严。弱女子尚能如此,谁不为之感动?我内心对你的喜欢油然而升为一种敬佩,尽管你不再年轻美丽,外在只是一种形式,当我拼命追求才知道,内在的美质才是永恒不朽。
清脆的鸟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打开窗户,屋外黄花还在,昨天你一定来过,因为我还是满腔的激情。
易安,你让我如此崇敬!
【简评】比较喜欢易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的词,细腻,灵透,有浓浓的闺阁气息。正如这篇文字,更欣赏开头一段,写出了幽怨,写出了意绪,写出了柔情!一支笔,带着性情,便有了神奇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定格画面:红藕海棠,风情万种!相对开头来说,第二段有些俗,不够从容,对于同样喜欢李清照的人来说,甚至觉得有些亵渎了。历史如长河,站在河对岸的我们,隔岸看风景,如云似雾,不宜太真切。“清脆的鸟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既然梦回大宋,干吗要醒转呢,继续美妙之梦吧!
【例文2】 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
韩亮
引言:雨水中出现了平原上的麦子
这些雨水中的景象有些陌生
天已黑了,下着雨
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
在日暮的斜晖里,一个茫然的身影,站在已泛着金黄的麦地,蓬乱的发丝下那热爱而又绝望的双眸,凝视夜色默默地许愿: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脑海中无数次在这样情景中走进了海子。不知为何,冥冥中只是意识到这本是属于他的。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命运的不幸在生命的开始便无情地重重压在海子身上——上帝没有给他的降生带来什么,唯独只留下了永远摆脱不了的饥饿。是的,饥饿。在饥饿中成长的海子将生命视为太阳。
然而,海子是那样强烈地热爱着这个世界——流浪中他找到了诗歌。可以说他生命中只有诗歌。热爱、苦难而又渴望的诗歌,那其中暗暗滋长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或许是一种最原始的本能。只有在生存的漩涡中挣扎的海子才能写出如此原始而又不可抗拒的渴望。
“美好而破碎的世界/坐在粮食和酒上”却让如此热爱强烈的海子挣脱不了饥饿的恐惧。
“起风了/太阳的音乐/太阳的马”令人难以理解又不必怀疑的是他对生命的乐观就像冬夜里的红烛,渺小而又坚毅。他并不曾因饥饿屈服于命运,仅是“海水点亮我/垂死的头颅”灵魂中流淌的孤傲向世界宣布:“没有任何王国使我变成王座”。他不需要同情,生命的强者不需要眼泪——“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
然而,人是斗不过命的。世界无情地回绝了他的热爱。世界宅门里面,“贾宝玉坐在粮食上”,宅门外面他依然饥饿。在一次次失望中,他忧郁了,他绝望了。就像一团熊熊烈火过后只剩下被风翻卷的灰烬。他深刻地感受到“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在饥饿的折磨中,在无尽的绝望里,告别了这个本不属于他却深深热爱的世界……
【简评】本文精彩之处不止是恰当的引用海子的诗句,那么的妥帖,那么的浑然,那么的圆融!觉得更精彩的是作者对心中海子的诠释:“命运的不幸在生命的开始便无情地重重压在海子身上”,“海子是那样强烈地热爱着这个世界”,我们似乎看到海子那双张望的眼眸。“思想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深刻的思想是可以带着文字一起飞,诗歌如此,文章亦然。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作者和所写人物之间的互动。
【例文3】 子美之言
王媛
夜泊江畔,万家灯火连成四年的长城,刺痛他的心肺;他凝望许久,手抚染霜的双鬓,沉重地叹息。岸上,每一盏灯都承载着家庭的朗朗笑语,可是没有一盏属于他;只有这破旧的孤舟和寂寞的江水,还有这一身重病缠绕着他,消磨着他,一步步把他推向死亡的深渊。盛唐的歌舞升平,他满腔的热情与抱负,早已如满树繁花,被时间的铁鞭抽尽揉碎,再将那残红踏入泥沙。可他那颗赤诚的心,仍顽强地奏出生生不息的呐喊,他用蘸血的笔,谱就出天地间最璀璨的诗篇。
子美终年56岁,但他早已铸就了永生。时代的兴衰巨变,生活的流离颠沛,使他光洁的额头过早地镌刻上岁月的痕迹,却也使他沉郁又豪放的诗情得到酣畅淋漓的挥洒。年少时节,他的足迹踏遍名山大川。在泰山脚下,他高山仰止,赞叹东岳的雄浑伟岸: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他漫想遐思,神游泰山之巅,心也随之开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份潇洒的旷达如此荡气回肠。他到过仲春的锦官城,在在宁谧的春夜陶醉在纷纷飘洒的细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子美细腻的情感随着那江船火独明的图画升华为永恒。子美的语言清丽中充盈豪放,如拥有双重性格的大海,宁静时柔美,激扬时豪迈。
子美的忧国忧民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这份深沉悠远的爱国情怀塑造了无数洋溢爱国之情的诗篇。“剑外忽传受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直抒胸臆的赤子情怀,令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震撼。他自身处于贫苦交加的流离生活,“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是他却想着百姓处于水深火热时所受的痛苦,他渴盼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敬佩杜甫的豁达,那一份“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决心成为唐代不朽的绝唱。他为贫苦的百姓呐喊:“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的愤慨,杜甫的耿直,使他真正做到蔑视权贵,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的统治者。他笔下奔涌着人民的呼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为自己悲苦:“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然而“白头搔更短”的他抑制着眼枯见骨的愤怨,毅然将不平与呼喊倾泻于纸笔。
子美忧虑国家,关心黎民,饱经沧桑,执著一生。我愿化作洞庭烟波,在他凭轩涕泗流之时给他一丝安慰;我更想化作一蒲苇席,让他焦灼的灵魂获得一些清凉的慰藉。他的生命早已定格于两千年前,他的血液却流淌于不朽的诗篇。追溯他沉郁的铿锵,不觉间在心中锻造除一个伟岸的形象。杜甫,一部经典,一种辉煌,一个永恒;永恒的,杜甫;不朽的,子美之言。
【简评】作者用一支善于描绘的笔触,穿透字符,直透诗圣的内心世界。于是,在这样的文字里,我们真切看到了诗人的悲,诗人的喜,诗人的偶尔狂放,诗人的恒久哀伤。评论子美很容易,他的沉郁,他的内敛,他的深忧广怨;评论子美很难,难在沧桑之态下复杂的情感,怨怒之声中鲜活的血液。每次读到杜甫的诗句,眼前总会幻化出一个有着平和、从容甚而有些高贵气度的夫子形象,当然,他的眉宇间凝结的哀伤也很清楚--------哀伤的是他,更是那个泰极否来的时代!
正是子美的忧国爱国这种高尚的情操,才让众多人还有作者如此的崇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