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首古诗.要有诗题 诗歌 朝代 作者 表达的感情和推荐理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7:10:05
推荐一首古诗.要有诗题 诗歌 朝代 作者 表达的感情和推荐理由
推荐一首古诗.要有诗题 诗歌 朝代 作者 表达的感情和推荐理由
推荐一首古诗.要有诗题 诗歌 朝代 作者 表达的感情和推荐理由
【作品名称】《江亭夜月送别》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姓名】王勃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江亭夜月送别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
编辑本段
作品格律
这两首五言绝句都是首句不入韵.
第一首为仄起式,其韵脚是:上平十二文(平水韵).
江送巴南水,
⊙●○○●
山横塞北云.
○○●●△
津亭秋月夜,
○○○●●
谁见泣离群?
⊙●●○△
第二首为平起式,其韵脚是:上平十四寒(平水韵).
乱烟笼碧砌,
⊙○○●●
飞月向南端.
⊙●●○△
寂寞离亭掩,
●●○○●
江山此夜寒 .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2]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第二首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作者简介
王勃
(650—676)初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戏作《檄周王鸡》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参军;后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牵连,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王勃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有《王子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