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守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习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4:49:59
“除夕夜守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习俗?“除夕夜守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习俗?“除夕夜守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习俗?从唐朝开始有这种习俗  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

“除夕夜守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习俗?
“除夕夜守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习俗?

“除夕夜守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习俗?
从唐朝开始有这种习俗
  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就是一例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