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帝王?(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7:39:45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帝王?(1)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帝王?(1)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帝王?(1)
北京是出帝王将相的地方.
当然,泱泱大国,藏龙卧虎之地绝不仅仅这一处.譬如西安、洛阳、开封、南京,都曾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演绎过金戈铁马逐鹿问鼎的浪漫故事.
但从时间概念上而言,北京无疑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座古都.它恰恰占据了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的后半部分.甚至古老的帝制正是在这里画上句号的.
北京的帝王将相,离我们也是最近的.屈指算来,相隔尚不足百年.
100年前的中国,尚是帝王将相的天下.100年前的北京,作为最后的帝都,笼罩着黄昏的气氛.它的冷却,毕竟也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金陵王气曾是脍炙人口的传说.与之相比,北京并不逊色.只能以皇气逼人来形容.在气焰的炽烈程度上似乎还稍胜一筹.因为建都于金陵的,大多是偏安的南方小朝廷——吴、东晋、宋、齐、梁、陈之类,都是些短命的王朝.而北京自元代起即身价百倍:好大喜功的忽必烈汗,偏偏看中了这块宝地,使之一举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的都城.北京在当时绝对是辐射欧亚大陆的国际大都会,不同肤色、语言、信仰的商贾与使节云集于此——来到元大都,横跨千山万水的丝绸之路基本上就走到头了.从城南溜达到城北(一来一回需一整天),能感受到世界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估计当今美国的自由港纽约也不过如此.
北京的皇气又是一种致命的诱惑.1912年,已进入民主时代,袁世凯当选为民国临时大总统,不愿去南京就职,厚着脸皮赖在北京(估计他对此地的风水颇为迷信与依恋).果然,他没多久就自封为洪宪皇帝,觉得当皇帝比当总统要过瘾.虽然袁世凯的皇帝梦(相当于黄粱梦)只做了几个月就破碎了,毕竟给世人敲了一记警钟:要随时提防封建思想借尸还魂.
北京有3000年的建城史.系根据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村燕都故址的考古成果而宣布的.
除海陵王完颜亮之外,较著名的金主还有世宗完颜雍(建造了卢沟桥并开凿了金口河),章宗完颜(燕京八景的命名者).
房山的金陵,是北京第一个皇陵区(比明十三陵早约400年),葬有金始祖至章宗共17位皇帝的尸骨(大多是从老家迁来的).
自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在大都执掌朝政的元帝共有11位.因他们的名字(音译)较繁琐拗口,加上在政绩方面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建树,我就不逐一记录了.
朱元璋原本定鼎南京,可他的儿子朱棣登基后,执意于1421年迁都北京.北京是其做燕王时的“自留地”(或曰“龙潜之地”),他对这座城市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在永乐皇帝所衡量的天平上,南京最终输给了北京,想来他更看重后者的风水与形势.由此,明朝共有14位皇帝在这里生老病死.昌平天寿山下的十三陵,独独漏掉了一个景泰帝(代宗).他是宫廷政变的牺牲品,被以王礼葬在别处.
1644年清军入关,进占并迁都北京.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直至宣统,先后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里“接力赛跑”.只是,接力棒最终还是跑丢了.
然而从宏观上看,北京自公元10世纪前后,即开始上演帝王将相的“马拉松”了: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主耶律德光,幽州于938年成为辽南京(陪都).辽王朝的帝后嫔妃,几乎每年都要来此避寒或巡游.辽末,因故地被金兵占据,天祚帝只好逃到燕京来避难了.后来天锡帝耶律淳又正式以燕京为都.改元建福,史称北辽.可惜没多久就垮台了.
粗略的统计一下,与北京或生或死相关的帝王(包括迁葬于此的完颜阿骨打等金主),肯定在50位以上.而只在紫禁城里住了42天的草头王李自成,以及“假冒伪劣”的洪宪皇帝(袁世凯),尚不计算在内.
中国有多少帝王呢?李金旺著《盘古一宣统》一书,记录了519个(包括正统帝王和部分占据一方、独建政权、称王称帝的首领).在这份不算长也不算短的名单里,与北京密切相关的就占了十分之一,这比重够大的了.北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亦可见一斑.够意思了!
李金旺先生对封建帝王的剖析很深刻:“在帝王中,有的很英明,他们选贤任能,手下人才济济,帝王成了英雄们的领袖;也有的很昏聩,很愚蠢,例如,视功臣为仇敌,怕人才损主威,杀贤逐能,逼英才逃、遁、隐,手下聚集了一群无能之辈,帝王自己也成了笨蛋的头头,紧接着到来的就是组织危机和不可避免的灭亡.一般情况是开国之君王德才较好,统御本事也大.他们的继承人水平参差;亡国之君,德才较差,尤其是德差,如商纣王,很有才能,但是,德不好,亡了国.也有一些亡国之君颇有德才,但是,他们的前辈给他们留下了一条必亡之路,积重难返,一手托不住倾塌下来的天,朱由检应该算其中之一.”此语有点替朱由检(崇祯)辩护的味道.我的理解则恰恰相反:崇祯绝对是昏君.他犯过一个极大的错误,就是冤杀了国之栋梁袁崇焕.被人讥讽为“自毁长城”.仅此举就足以将其所谓的“德才”全部勾销了.他不是在毁“长城”(名将),是在毁自己呀,毁自己的宝座与江山.他会死得很惨的.
传说崇祯自缢前手刃子女及皇后,长叹:“愿汝等生生世世,勿生帝王之家.”同时对满朝文武颇有怨言:“朕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皆诸臣误朕.”很明显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
由袁崇焕,我联想到将相的话题.可以说有帝王的地方,必有将相.帝王是主角,将相是配角,共同唱一部大戏.
蓟辽总督袁崇焕与外敌对阵时如猛虎下山(他曾在广渠门外抵抗皇太极的八旗军),最终却绵羊般死于自己所效忠的帝王之手,被凌迟于西市;受蒙蔽的北京人,将其千刀万剐的碎肉,涮也不涮就生吃了.这个误会可闹得太大了.封建专制的原因,使中国历史上充斥着人肉羹、人血馒头之类血腥的记忆.袁崇焕不过是其中的一盘小点心而已.但一代名将落得个这样的下场,挺让人寒心的.
比袁崇焕的惨死更早产生的冤假错案,还有于谦.他因成功地保卫北京免受蒙古瓦剌骑兵侵略,荣升兵部尚书,却又不幸地被卷入皇族权力竞争的漩涡.因“南宫复辟”而卷土重来的英宗,不仅废黜了代宗景泰帝,且将景泰帝的大红人于谦一并铲除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于谦堪称是袁崇焕的先驱.这两人的血,相继将西四的刑场给染红了.忠臣的结局居然惊人的相似.从他们身上甚至能找到岳飞的影子.西四牌楼——北京城里的风波亭.
明朝是忠臣蒙冤的时代,奸臣必然大行其道了.大权奸严嵩,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今菜市口胡同旧称为丞相胡同,因内有严嵩故居而得名.
还有权宦魏忠贤,擅长拍皇帝的马屁,青云直上,被称为“九千岁”.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领略了无限风光.尤其他于天启三年出任提督东厂太监,相当于明王朝的特务头子,设诏狱,兴厂刑.虐待狂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他把矛头直指朝臣中刚直不阿的群体(譬如东林党人),杀人如麻.“东林党的遭遇典型地说明了‘忠臣’是多么荒谬的一个角色.有明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昏君最多的一代,也是忠臣辈出的一代.昏君与忠臣相辅相成,正如同阴与阳,高与下,黑与白,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忠臣们为了皇帝的利益,不惜性命.而皇帝们对这些忠臣则恨之入骨.因为在忠臣的笔下,他们原形毕露,龙袍掩盖不了他们自身的庸劣,他们的自私、懒惰、愚蠢、猥琐纤毫毕现.在皇帝看来,忠臣们简直像现代社会的狗仔队,是天下最讨厌的生物.”(张宏杰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用此语来形容明朝的政治,再恰当不过了.忠贞之士受到排挤与打击,虽有权奸的阴谋,但说到底还是皇帝本人的错.魏忠贤不过是天子脚下一条乱咬人的狗而已.如无万岁爷的偏袒与庇护,“九千岁”敢滥杀无辜吗?
当然,朱姓皇帝最终必将自食其苦果的.李自成围城后,崇祯亲自敲钟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商议,无一人听使唤.大家避之犹恐不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寻死时身边只有一个小太监相随.
张中行老人认为在分析帝王时,有两点是不可忽略的:其一,皇帝是手里拿着统治权的人物,他的权大到除去他自己,谁都可以杀;其二,他产生并存在于一种极端不平等也就极端不合理的制度之中,他的所有活动(包括享用)都是这极端不平等、极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君主时代的可怕正体现在这里.所谓的中央集权,生杀予夺的权力其实集中在某一个人的手中,他的能力,他的觉悟,他的好恶,无形中在影响或左右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于是一切都像赌博似的,大家把宝全押在一个人身上.此人若是开明君主,或许能营造一段盛世;若是昏庸之辈,那投注者可惨了,全输得精光光.但实际上,这宝是非押不可的,是不以老百姓的意志为转移的.只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