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必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意思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2:16:06
为人必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意思是什么?为人必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意思是什么?为人必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意思是什么?刚柔相济  释义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出处《周易·蒙》:“刚柔节也.”  示例凡为将者

为人必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意思是什么?
为人必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意思是什么?

为人必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意思是什么?
刚柔相济
  释 义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出 处 《周易·蒙》:“刚柔节也.”
  示 例 凡为将者,当以~,不可徒恃其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语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指刚强与柔和的互相调剂.刚,可指男性,如群山耸立,雄伟挺拔;柔,可指女性,如西湖波平,静谥和美.刚与柔的平衡可使人生和谐安定、坚实温馨.
  能文能武,能刚能柔,一直是从古至今人们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拥有这种智慧的人懂得在生活中求新、求变,遇到挫折永不言败,具有男子的勇敢和魄力,而在恰当的时刻,她又懂得在各种角色之间穿梭,拥有一个小女子的温情与柔弱.
  外圆内方
  解 释 圆:圆通;方:方正.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绵里藏针、外柔内刚
  反义词 外方内圆
  英 文 velvet glove
  外圆内方:指为人处事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但古代先贤却在这小小钱币中悟出许多的道理.
  《论语》“仁者可谓方也矣”.古代把“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人称做“方者”;而“圆”则具有圆滑世故、言虚行伪的意思.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治事合乎至德”.所谓“至德”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智圆行方”被古人当做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
  黄炎培给儿子写道“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思是做人应当方圆并用,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洪应明《菜根谭》:“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曾国藩家书》:“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
  史上有很多精通“方圆”之道而成就功业的.如:诸葛亮、徐文远、曾国藩、勾践、乾隆二刘(刘统勋和刘纶)、同时期的刘墉、纪晓岚等具精此“变通”之道.刘宗元因严正刚直,藐视贵族,直言抨击官场丑恶,显得锋芒毕露.以至遭到种种报复和打压,最后流放南方,方才觉悟:“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将可退也.”
  古人早已有“变通”之道,《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淮南子·主术训》 :“智欲圆而行欲方”,既要中庸、圆滑,同时又不能失正气、骨气和品德,要在坚持原则情况下和保持独立的个性.
  ---------------------------------------------------------------
  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外人所左右.“圆”,圆滑世故,融通老成,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讲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的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仅仅依靠 “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仕途,还是交友、情爱、谋职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利.
  “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现实生活中,有在学校时成绩一流的,进入社会却成了打工的;有在学校时成绩二流的,进入社会却当了老板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耐基所说: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威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不惊.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
  在强大的对手高压下,在面临危机的时候,采取藏巧于拙、装糊涂,扮作“诚实”的样子,往往可以避灾逃祸,转危为安.虽然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而装傻看呆.这比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的壮烈要明智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拙诚与对手周旋,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之术.
  我们经常在报纸上见到穷凶恶极的罪犯窜人老百姓的家里,杀人越货、绑架无辜或逼人做质的时候,被害人是怎样委曲求全,先以圆滑诚恳的语言赢得罪犯的信任,而伺机在罪犯不在意或误认为在他的挟迫下真的与其合作的时候,出其不意地逃脱报案或径直击败罪犯.这其实是外圆内方的最好案例.试想,假如面对凶狠的罪犯,暴跳如雷,罪犯不先砍掉你的脑袋才怪呢.只有把“方”用“圆”先掩盖起来、包藏起来,装出很诚实的样子,利用笨拙的诚实稳住对方,充分地运用对方的怜悯之心,使对方不加害自己,才会为以后施展擒拿罪犯的计谋赢得时间和条件.
  这种外圆内方的办法,在历史上早已有之.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约刘备人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我.”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曹操问刘备为什么把筷子弄掉了?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说: “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刘备说:“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自此曹操认为刘备胸无大志,必不能成气候,也就未把他放在心上,刘备才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难.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他用的就是方圆之术,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才免去了曹操对他的怀疑和嫉忌,从而最后才能如愿以偿地逃脱虎狼之地.至于三国后期的司马懿,更是个外圆内方的高手,他佯装成快要死的人,瞒过了大将军曹爽,达到了保护自己、等待时机的目的.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统一了天下.这正是“鹰立似睡,虎行似病.”
  还有,对于一些有经验的领导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力再大,毕竟还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听命于自己.当自己的管理目标受到权力条件的限制,一时难以完全实现时,他就必须运用计谋、审时度势、权衡利弊,首先制伏自己权力够得着的对象,暂时稳住还远离自己、鞭长莫及的对象.这在军事学上,叫远交近攻;在处世学上,叫外圆内方.
  总之,人生在世,运用好“方圆”之理,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
  简单来说,就是懂得人情世故,为人圆滑,会处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