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消费的征文R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5:41:40
关于生态消费的征文RT.
关于生态消费的征文
RT.
关于生态消费的征文RT.
征文没,以下是供你所用的材料:
生态消费的特征
生态消费具有适度性、持续性、全面性、精神消费第一性等的特征.
适度性
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消费也叫适度消费.我们把经过理性选择的、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生态生产相适应的消费规模与消费水平所决定的、并能充分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消费叫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当代人类应该选择也必须选择的消费模式.因为唯有这种消费模式,才能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
持续性
生态消费也是一种持续性的消费模式,即它具有满足不同代际间人的消费需求的要求与功能,也就是说,这种消费模式将人的今天的需求和明天的需求、现代人的需求和未来人的需求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具有一种跨时空的品质.
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生态消费是一种包含人的多方面消费行为的消费模式,或者说这种消费模式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政治需求、生态需求等.
精神消费
所谓精神消费第一性是指生态消费突出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这与传统的高消费所一味追求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有了明显的区别.
编辑本段提出生态消费的理论和现实根据
提出生态消费的范畴,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人的物质需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①就人的物质需求本身来看,人的物质需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历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等都是无限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们无限制地追求消费水平的提升,这种追求在工业文明时期,甚至到了不择手段、暴殄天物的地步.诚然,由于人类无限发展的客观趋势使得人的消费需求具有了某种无限提升的可能性.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则有着重重的制约条件.无限递进的消费需求在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或限制下,不得不表现出其应有的有限性.这种制约:一是资源环境的制约,二是一定时期满足这种消费需求的生产条件的制约,三是人们自身经济条件如收入水平、支付能力等的制约.总之,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条件下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如果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任意张扬超出了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的消费需求,必然会带来极大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对主体来说要么会造成主体身心的伤害.要么会造成主体财力的浪费和损失.诚如古人所言:“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这种负效应还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与紧张,进而导致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物质需求有限论,为我们提出具有适度性的生态消费奠定了基础.
生态伦理学
②生态伦理学具体说是消费生态伦理学是我们提出生态消费的又一理论基础.生态伦理学是新时代的伦理学.它是针对生态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确立人对自然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在理论上,它要求尊重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在实践上,它要求按照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和规范去指导和约束人类的行为,以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系统.”[2]生态伦理学认为,人作为道德的主体,不但应当把自己的道德关心施之于人,而且应当施之于自然,施之于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随着科技的发达、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根,是人类之母,是人类的栖息之所.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续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寻找措施保护自然.光有科学的、法律的措施还不够,还要诉诸伦理道德.生态伦理学的诞生表达和显示了人类试图缓和与消除自身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的善良愿望.所谓按照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指导和约束人类的实践行为,这自然包括着对人的消费行为的生态化改造,促使一种新的生态消费模式的确立,根据生态伦理学的观点,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进行适度的消费是道德的,而大手大脚、大吃大喝、暴殄天物是不道德的.可见,倡导生态正是生态伦理学在人的生活方式上的实际体现.
亏损是我们提出生态消费的重要现实根据
有人觉得在物质生产落后、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倡导革命勤俭节约、适度消费是可行的,而在物质生产有了重大发展、自身的经济条件有了显著改善的情况下,还提倡勤俭节约,似乎显得不可理解.其实,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不仅要同物质生产相适应,还要同生态生产相适应.尽管每个人的生活善、状况、生活水平就必须与之保持一致.道理很简单,所有的消费资料,首先是生态生产的产物,其次才是物质生产的产物,或者说是生态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那种仅仅从物质生产有了发展、从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购买力的角度出发就去贬低乃否定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看法和做法,是相当有害和危险的. 人类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促使其生生不息,不断向前发展演化.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一动态发展过程,看作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简称为生态生产[3]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主要是从生态生产的角度提出适度消费的.因为,当今我们是暂时处在物质生产表面繁荣、生态生产基本上处在一种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中,亏损日趋严重的生态生产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的高需求、高消费.可见,生态生产发展的现状是不允许我们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暴殄天物的.
编辑本段由高消费向生态消费转变的具体措施
树立生态消费观念
①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建立生态消费模式,从物质享受第一过渡到精神追求第一. 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或生态消费意识,是每一个地球居民所应有的素质要求.当传统的高消费日益明显地暴露出其对生态环境进而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危害性时,当代社会成员在观念认识上应自觉地摒弃高消费的愿望和行为,以一种既能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又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消费意识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这样一种具有互利功能的消费意识便是生态消费意识. 如果说,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生态化生产的道路,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产基础的话,那么,树立生态消费意识,建立生态消费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基础.在当代社会中,人类的“当代意识”应首先是全球意识、人类大家庭意识、公平意识和环境意识等等.其中,生态消费意识是当代人类环境意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人们的生态消费意识应强化到如此程度: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品、食品不购买、不食用;对“杀食”国家明令保护的珍禽益鸟的做法应设法制止.只有把保护环境的工作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21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经济的社会是对工业经济社会的扬弃.在工业经济社会,人类普遍被一种唯物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所支配,追求的是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和尽可能奢华的物质生活,奉行的是物质享受第一的行为准则.显然,这样一种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只能把人类推向无序和崩溃的深渊.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智力、信息将是经济社会发展所依赖的最为重要的资源,知识化的劳动者也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样一种基本的社会现实,将迫使人们在生活追求上,要由物质占有第一向精神追求第一过渡.通过学习、娱乐、文化交往等方式以充实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这将是21世纪人们的新生活风尚.
建立生态消费模式
②要建立一种确保生态消费的社会机制.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其个人的收入情况、外在的价格因素、商品因素等的制约,而较少或很少受环境资源状况的影响,但整个国民乃至整个人类的消费行为就不能不受到生产因素、市场因素特别是环境资源因素的制约.为了把全体国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纳入到适度的、生态化的可持续消费的轨道,使全体国民树立起生态消费的意识,摒弃高消费的陋习,就必须建立起一种相应煌社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