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4:44:39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整个世界发生着大变动大调整,这种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间关系不断调整,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合作和竞争更加复杂,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面对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党要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大局中来思考,以理论和实践的新创造推动事业的新开拓、新发展.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在我们党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借鉴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认真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始,我们党就特别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毅然决然地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持和继承了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认真汲取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与我们党认真总结和深刻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分不开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时期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断增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自觉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指引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牢牢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及其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之上.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依据.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回首30年来,改革开放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的壮丽场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0年来,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一路高歌行进: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从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到沿江沿边和省会城市的开放,从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可以说,改革开放每一步发展都推动了理论创新,党的理论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党在新时期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共同推进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成功探索和新鲜经验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人民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寻找路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讲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我们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江泽民同志说过,好办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群众实践.胡锦涛同志指出:“尊重人民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思想营养并上升为理论,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无不显示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智慧和活力.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热情支持、鼓励、保护、引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深刻总结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产生的丰富经验,从中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群众中凝聚力量、汲取智慧而形成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