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成长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21:42:37
曾国藩成长的故事
曾国藩成长的故事
曾国藩成长的故事
衣食当寒士相同,庶可成大器 ——曾国藩教子的故事
曾国藩(1811-1872)是清末湘军首领.他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称"文正".他的儿子可算得上是"正牌高干子弟"了.然而,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都没有变成"衙内"和"大少爷".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不仅儿子个个成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就在于曾国藩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
别的不说,只他不为子女谋求任何特殊化,教儿节俭创业,就可令人们深思一番.
咸丰六年(1856)十一月五日,他给纪泽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与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做矣.……京师子弟子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又给纪鸿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同治三年七月,曾国藩受封侯爵,纪鸿正赴长沙考试,国藩特别写信告诫:"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不可送条子,进身自始,务知自重."
他对女儿也同样严格.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致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他还告诉儿女、家眷:"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他还要求:"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http://www.qsng.cn/html/czlwt/czgsview/2006122194450.html
曾国藩对联故事5则
1、曾左对句
曾国藩与左宗棠,同为湖南老乡,又都是晚清朝重臣,但二人生性不同,面和心不和,见了面难免要讥讽相对.
一次,左宗棠去曾府议事,如往常一样,他从未令人通报,直接就闯入曾府内堂,碰巧曾国藩正在帮小妾陈氏洗脚.左宗棠一见,立即出口嘲弄:
曾大帅替如夫人洗脚;
曾国藩也不示弱,随口对答:
左中堂赐同进士出身.
这看似平常的联对,其实都很挖苦.原来,曾国藩的正室夫人欧阳氏,脸有麻子不漂亮,后纳了娇美的陈氏为妾,才喜爱有加,左的话正击中他的痒处;而左宗棠乡试中举人,会试落榜,虽有才总被人瞧不起,后因咸丰皇帝急于用人带兵,才让左免试,赐“同进士” 出身,曾国藩的答对,也揭穿了他的老底.
还有一次,左与曾在对待朝廷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的问题上,看法存有分歧,谈着谈着,曾国藩很不耐烦,出言相戏:
季子自称才高,每与议论常相左;
左宗棠微微一笑,立刻反击:
国防外让为藩,试问经济有何曾?
二人真是棋逢对手,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可是,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再思对手,想到的却是曾国藩的大度.在左处于危难时刻,曾伸出援助之手,举荐左以四品京堂襄赞军务,掌握军队实权,位至督抚.左宗棠由此自称“晚生” , 敬挽了曾国藩一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这副半挽人半责己、半颂德半抒情的挽联,被后人誉为名联,广为传诵.
2、祖孙联对
这还是曾国藩幼年的事.
曾之祖父星冈公对这个长男长孙十分喜爱,时时关注.一次,星冈公正踏着板梯上楼,见国藩放学回来在屋里玩,抱着一个柱子转圈子,随口念了一句:
手抱伞柱团团转;
曾国藩在私塾已听先生讲过一些简单的对句,一听祖父此言,心想,这不就是一句“出比” 吗?公公是想考我呢!于是他看着在板梯上的公公,不慌不忙地念出“对比” :
脚踏板梯步步高.
星冈公听了,连声说,宽一对得好,对得好!他觉得这个长孙不但聪明伶俐,而且志向不凡,从此对国藩更加看重了.
3、哑 对
清朝道光二十六年, 湖南京官奏事, 开始以曾国藩领衔.满族官员是看不起汉族官员的, 言语间总有冷言冷语.
一天, 曾国藩进朝房准备奏事, 一个满族官员一旁不冷不热地说:“曾国藩还算个才子, 你们湖南, 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吧?”
曾国藩的恩师穆彰阿白了那人一眼,反驳说:“郭昆焘不算个才子吗?”
那人也不示弱:“那恐怕再难找出第三个了.”
曾国藩那时还只是个翰林院侍讲学士,在这群达官显贵面前,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然而他不卑不亢彬彬有礼地说:“不瞒大人,这绝非曾某夸言,像我等这样无才之辈,湖南比比皆是,连村夫俗子,都可与曾某比试.”
“那老夫倒要去拜访拜访!”那人自知说不过,丢了句冠冕堂皇的话,溜了.
事过不久,那个满族官员借到南方出差,真的来曾国藩老家私访,走到白杨坪,碰到一个看牛的老头,问:“老丈,曾国藩可是此地人?”
老头见这个北方人倒也客气,便也客气地指着对面山坡答道:“客官,正是.那高嵋山下的屋场,就是他的家.”
满族官员心想,到了曾家门口,正好试一下此地人的文才,若闹出笑话,回去就可扫他曾国藩的面子了.于是不管老头读没读书,指着远处一座小石塔说:“远观宝塔尖尖,四面八方七层.请对下联!”
老头不解地盯了北方人一眼,笑着摇了摇手,牵牛走了.
满族官员好不高兴,终于有了把柄在手,回到北京,见到曾国藩便说:“曾国藩,你说你们湖南尽是才子,我看未免太夸海口了吧!”接着便把见到老头的前前后后,添油加醋说了一通.
曾国藩听了,哈哈大笑起来.那满官不解,问曾笑什么.曾国藩这才止住笑,说:“他已经给你对了,不过是哑对.难道大人连这也不懂?”
那满官一头雾水,问:“什么,哑对?”
曾国藩不慌不忙,答道:“老者对你摇手,那意思就是说:近看手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
那满官听后,立刻面红耳赤,再也无话可说了.
4、秦淮遇少如
曾国藩平了太平天国后,坐镇南京,为了复苏地方经济,听从部下建议,决定把秦淮河的旅游业恢复起来.这十里秦淮,原是所谓“六朝金粉气” 的销金锅,楼台画舫间,桨声灯影里,文人雅士,歌女名妓,把酒言欢,何乐不为?曾国藩手下一些官员早已按耐不住,可惧于总督大人的威严,又不敢贸然行事,于是便耸恿曾国藩前去“视察” ,以便自己去也好有所交待.
曾国藩心知肚明,顺水推舟,果然去了.首次,他碰到一个艺名“少如” 的艺妓.此女色艺俱佳,且颇聪慧,一来二去,得知眼前这位客官就是大名鼎鼎的总督曾大人,便求曾赐副对联,以抬高自己身价.
曾国藩本是联对名家,区区一联,哪在话下,便拟用她艺名“少如” 作一嵌名联,免扫其兴.先书上联:
得少住时且少住;
歌妓一看,所写并非自己初衷,不过是忙里偷闲而已,他想的可是常来常往.未等曾国藩写下联,她便抢先进言,说妾愿替大人续下联,不知大人意下如何?曾国藩没想到一个艺妓竟然还有文才,自然点头称好.
这个少如续写的下联是:
要如何处就如何.
曾国藩见了,不觉叹服此女的良苦用心.
5、怀春燕
曾国藩公务繁杂,自对秦淮艺妓有了良好印象以后,只要得闲,总要邀几个幕僚好友去秦淮河畔,吃吃花酒,听听歌曲,以缓解一下紧张情绪.
一次,他为一来南京的友人在秦淮一酒楼设宴接风,席间请了一个名“春燕” 的歌妓唱曲助兴.那春燕不但姿容姣好,歌喉更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之功力,曾等一干人无不为之倾倒.
后来,春燕为一富商纳为小妾,离开了秦淮,曾国藩再去,已是人去楼空.曾在怅然若失间,写出了下面这副《怀春燕》的对联:
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几时重见燕归来?
对联把“春燕” 二字分别嵌入上下联,伤别,怅惘,情真意切.从中亦可看出曾国藩的另一面:他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啊! http://tieba.baidu.com/f?kz=487937729
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032f0100b1vn.html
曾国藩的故事http://hi.baidu.com/%D0%A1%D6%E0/blog/item/7fc411821a8367a30df4d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