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22:26:09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强化课前预习的导向作用
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
这样通过预习,就把学习这篇文章的方向定下来了.
2.导读练习内容要具体.我在设计《故都的秋》的导读练习时,完全按标准化试题形式设计,里边包含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阅读题.这样,既注视了基础知识的预习,也重视了课文重点难点的预习;既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把握,也重视了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这样,学生在完成导读练习的同时,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学习课文的要领.
二、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题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主题来展开,要像写作优秀散文那样,运用各种手法来突出主题.通常情况下,要围绕主题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1.点面结合.既注意做好面上的分析、训练,也要注意做好点上的分析、训练.
2.教学结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主题.该讲则讲,基础知识要讲透;该练则练,基本能力要多练;该点则点,重点难点要点明;该引则引,教学目标要完成,每一步都要作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我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确本文主要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和秋果五幅故都的秋景,这些秋景既不以时间顺序来安排,也不以空间顺序来安排,这样,从选材和组材上体现出了散文“形散”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秋景的共同特点,即“清、静、悲凉”,从而把握了作者正是以这个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本文不散的“神”.通过学习,学生对课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就了然于胸了.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深入到点上进行分析,分析每幅秋景的描绘角度、描绘特点:秋花,侧重于色,突出冷色;秋槐,侧重于形,突出落寞;秋蝉,侧重于声,突出残声;秋雨,侧重于味,突出秋凉的情韵;秋果,侧重于实,突出淡绿、微黄的色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作者选这些秋景来写的原因,明确:一.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二.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作家思想苦闷,逃避现实;三.也跟作家 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四.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作者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学”.这就决定了作家会选怎样的情.这样通过分析,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特点也就体现出来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学习了描写等基础知识,又培养了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理解辨认修辞能力等,又达到高效率、快节奏的教学目的.
这样,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教学,课堂水分挤干了,无用功没有了,课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学生每天面对同一块黑板,本来就已经够单调了,如果每节课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式,面对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这势必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严重遏制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还要善于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录音以及运用各种教具,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挂图和各种教具可以加强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可感性;投影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强知识点的稳定性和相对持久性;录音可以充分发挥课文的感染力.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
我在上《故都的秋》时,就利用了投影,在六张胶片里,有最简单的语音、字词知识,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练习,也有能力迁移的练习.这些内容,在一节课里都得到了落实.投影加大了课堂密度,吸引了学生 的注意力,从而加速了对知识的把握,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
当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而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上三点只是我的初浅体会.不过,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语文素质教育 的当务之急,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试试啊!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