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列历史提纲最好列高一的历史必修一做示范,是每一课,从第一课起.不行的话,只做第一课就行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9:05:12
如何列历史提纲最好列高一的历史必修一做示范,是每一课,从第一课起.不行的话,只做第一课就行了.
如何列历史提纲
最好列高一的历史必修一做示范,是每一课,从第一课起.不行的话,只做第一课就行了.
如何列历史提纲最好列高一的历史必修一做示范,是每一课,从第一课起.不行的话,只做第一课就行了.
第一章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
识记:
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2.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3.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家为首的官僚资本.他们被称为“四大家族”.
4.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6.1927年至1930年夏红军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
7.毛泽东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
8.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主要内容:①会议宣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②制订了《宪法大纲》;③定都瑞金;④选举毛泽东为临时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9.1931年9月 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 的殖民地.
10.1932年1月28日,日本突然袭击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指挥下,奋勇抵抗.
11.周恩来、朱德率中央苏区红军打破了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12.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理
1.“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
主要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③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④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意义:“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①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③ 1927年底,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发动了广州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同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3,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原因、意义.
起止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原因:①1933年初,王明“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中央苏区得以全面实行.②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博古、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意义:①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4.“一·二九”运动的时间、意义.
时间:1935年12月9日.
意义:①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②揭露了日本企图吞灭中国的阴谋.③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⑤知识分子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③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5.西安事变.
爆发: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国民政府连连退让,引起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促进国民党内部分化.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的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④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⑤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解决:西安事变发生以后,面对极其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的意义;①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充分表明了团结抗日的诚意;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分析:
1.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的理由.
①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这就使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③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④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2.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③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③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识记
1.1937年7月 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2、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战斗序列:
总指挥 朱德 第—一五师师长 林彪
副总指挥 彭德怀 第一二○师师长 贺龙
参谋长 叶剑英 第一二九师师长 刘伯承
3.林彪率领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日军攻陷南京后,屠杀了南京30多万中国人民.
5.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一万余人.
6.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7.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效忠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
8 .1940年底,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9.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称为百团大战.
理解
1.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抗战初期,国民党内的亲日派散布“亡国论”,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大叫“再战必亡”.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
目的: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2.皖南事变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对策.
①1941年初,新四军9000余人遵令移师北上,在安徽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除少数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波扣押,副军长项英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②皖南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传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陈毅任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抗日战争.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④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分析
中共“七大”简况及其意义.
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指出:a.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只有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才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达到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②大会提出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形势下,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③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①这次大会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②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综合
1941一1942年中国共产党为克服困难而制定并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①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②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③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政策.(提高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增强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④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⑤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三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⑥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开展积极的反“扫荡”斗争.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
识记
1.扶蒋反共是“二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2.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4、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人民举行“二·二八” 起义.
5.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6.1949年4月3曰,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理解
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
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蒋介石一面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特别是因为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于是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③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中央派毛泽东等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经过: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陪同下,飞抵重庆.经过几十天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①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③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②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
意义:①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②中国共产党通过这场战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③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情况.
解放战争第二年(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主攻方向是中原地区.①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②陈赓、谢富治率晋冀豫解放军一部(太岳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地区;③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地区.三军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威胁南京和武汉.④其他解放区军民也转入反攻.收复失地.
3.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
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意义:①三大战役里,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②三大战役后,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③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分析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背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企图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发出伟大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主要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报告,指出:①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②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③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和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④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综合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
主要内容: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④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意义: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②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永远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基本经验: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③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④建立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⑤组织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第四章近代后期的文化(1919-1949)
识记
1.鲁迅:著名杂文有《为了忘却的纪念》、《“友邦惊诧”论》等.
茅盾:代表作有著名小说《子夜》等.
徐悲鸿:代表作为《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开路先锋》是他的名曲.
冼星海: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2 1942年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是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3.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和苏步青分别在堆垒素数论和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上作出显著成绩.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和地震预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茅以升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4.中国近代后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主要有陶行知、徐特立、杨贤江等.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识记
1.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
2 .1950年10月,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3.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4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被称为建国初期三大运动.
5.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必须有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6.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建设社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理解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盼望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②新中国的诞生,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③新中国的诞生,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况.
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主要内容: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宪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特点:①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②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识记
“团结——批评——团结”公式.
来源:1957年春,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适用范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理解
1.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为准备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总结建国几年来的建设经验,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教训.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及正确决策.
时间:1956年秋.
正确决策:①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③在经济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第七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识记
1.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写的《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从1966年至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
2 、“文革”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3、 江青一伙把刘少奇打为所谓的“叛徒、内奸、工贼”,并以中共中央名义永远开除出党,造成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4.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
理解
四五运动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和各地群众利用清明节掀起全国范围的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即“四五”运动.运动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四五”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语”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识记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①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理解
中共“十四大”简况
召开时间:1992年.
主要内容:①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②提出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③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车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意义:这次大会为我国不仅规划了本世纪前进的航程,也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分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
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粉碎“四人帮”后,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主要内容:①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放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
第九章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团结
识记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理解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和意义.
时间:1997年7月
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和澳门回归祖国.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刷了中国历史上留下来的民族耻辱,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迈进了一大步.
第十章外交战线的胜利和人民国防的巩固
识记
1.1971年.第2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理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意义.
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这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
识记
1.1978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4、1989年,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工程建成.
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影响,意义,作用等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