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6:32:03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不听老师教导甚至不时与老师对着干,再高明的教师也难以施展才华.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现在的教师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绝大多数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现在的学生深受大众传媒的影响,许多人具有独立、民主、自由与平等的观念.唯老师马首是瞻的传统师生关系在现在的教育是肯定行不通了.教师要改变教师居于支配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传统师生关系,建立一种适合新课标理念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内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与独立人格.子曰:爱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民主、互尊、互爱与互信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尊敬.师生关系平等、民主,不会出现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以势压人,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形,这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奥妙的相互接触”①,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课堂教学气氛轻松,学生才能没有压力,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我们才能培养“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自由社会、民主社会的建设者”② ,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③、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④.
二、科学合理地设计与组织教学
(一)全面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基本准则,能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判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传统的教学大纲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让学生获得知识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育人目标的开发,这样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薄弱、情感不丰富的人,一个不完整的人.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有实效吗?新课标确定的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教学的价值要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十分遗憾,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没有完全执行新课标的要求.现实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的教学模式:一部分老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在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他们还是紧盯“知识与技能”,而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得不够;而另一部分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技能”却有所放松,唯恐打牢了基础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窠臼.课堂教学变成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机械操作或者作秀表演.这两种模式有违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标的宗旨,不利于 “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⑤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统一体.教师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奠定了基础.准确全面地理解新课标理念的真正含义,并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乐于学习新知、探求未知、掌握某项技能的内在自发动力.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如何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挖掘出来,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1、新课的导入要别致新颖
传统课堂教学不是很重视新课的导入,这使得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不高,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导入新课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都应当遵循让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的原则.由此可见同一教材内容的导入设计应紧扣主题,立足于“了解”课文及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现实生活.不要一开始就抛出类似探究式难度的问题,而应由浅入深,铺垫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和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和现象的导入法为佳.例如在学习《长江》时,我先播放一段2008年春节前后南方雪灾的视频给学生看,然后问雪灾主要发生在我国哪条大河流域,这样自然导入新课了.在学习《美国》时,我问当我们想到美国时,你们头脑中会出现什么?学生回答美国喜欢侵略别国,美国军力强大,美国很富裕,美国科技发达等,我分别将美军入侵南斯拉夫与伊拉克的画面、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与当今世界上唯一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F22的图片、美国大富豪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的相片和美国登月照片与近年美国探测火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就与学生共同探究美国的诞生、成长、壮大与称霸世界的历史事实与原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新课能有一个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气势,将能把握住学生求知探究的心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这难道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吗?
2、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历史本身是具体的、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其情景性强,但囿于篇幅的限制,教材往往是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历史.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和较好地理解知识信息.在学习英、美、法、日和俄等国家兴起的历史时,我给学生看了《大国崛起》这套纪录片.我发现很多学生看得很很投入.事后我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很多学生认为这种方式直观、信息量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除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地图册、练习册等资源,历史插图涉及人物、地图、场景、器物等,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图像,包含大量信息,有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它们与教材文字配合,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也容易接受.教师可教授学生看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去观察分析,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是不无裨益.
(三) 以新课标为准则,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一些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某些方法与技能,远胜于掌握一些知识与现存的结论.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会学,最终想学、愿学、乐学,达到多数问题学生能自行探究、自行解决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要多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⑥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基础教育中方兴未艾.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学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主化”的实践活动,体验历史认识的过程,进而获取更多的新知.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堂高效优质的历史与社会课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训练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心灵、提升情操、完善人格.下面介绍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几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1)运用编故事法学习原始社会史.
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原始社会史时,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书本中常有许多结论缺乏推理,令学生感到很生硬、唐突,不容易理解,教师也没有办法解释.遇到这类情况,怎么办?我探索出一条运用编故事法学习原始社会史的方法一解决这一难题,效果较好.例如在学习“北京人使用火”时,课后有一个肯动脑筋的学生问我“北京人最早怎样使用火烧烤食物呢?”没想到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还真把我给问住了.我当时的解释牵强附会,真难以自圆其说.事后我经过冷静思考,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很重要,没有任何一本史书上有明确祥细的记载,不如让学生集体来回答这个问题吧.第二天上课,学生们也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一时之间没有人敢举手.我启发他们说,既然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你们就可以想像嘛,只要合理就行.大家纷纷动脑,编了一些故事.大家公认比较合理的故事为:某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群饥肠膔膔的北京人外出围猎.由于最近几天打猎都空手而归,他们很看重今天的活动.但半天下来,大家累得头昏眼花,一无所获.一些人准备放弃行动,打道回府,但首领要求大家继续努力.几番搜索,最后在一处开阔地找到一只被原始森林大火烧焦的山羊.大伙兴高采烈地扛羊回家.分食羊肉时,大家觉得今天的羊肉味道鲜美可口,与以前所生吃的肉食味道大不一样.以前生吃的肉食血腥味很重,不容易咀嚼下咽,而被火烧烤过的肉食就无上述问题.从此以后,他们将打猎所得的兽肉都要用火烧烤后才食用.他们还发现一些植物的根茎和果实被火烧烤后味道比生食要好.这样,他们学会了用火烧烤食物.他们将森林中寻得的火种带回山洞内,小心照看,以备随时之用.
我还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了诸如“山顶洞人最早怎样学会人工取火的?”等许多原始社会史中的难题的,很受学生欢迎.
(2)编演历史课本短剧.
让学生通过历史课本剧的编演,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体验和历史事件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归纳、整理资料等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并培养了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正是在“编”与“演”过程中,学习者反复求真、探究、反思与沟通,触摸历史事件,把握人物心理,感受历史情境,体会合作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完善自我的人格.在初一与初二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写了许多历史小剧本,比较优秀的作品有《山顶洞人的一天》《兵酒释兵权》、《梁启超拜师》、《李鸿章、荣禄和翁同龢三大臣问话康有为》、《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革命与改良的大论战》等.为此本人还撰写了《君子动口又动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剧教学》一文,获益非浅.
(3)制作专题网页
每当学习完一个专题时,我组织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题材制作专题网页.学生会自己组合起来,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长处,电脑水平高的负责制作网页的基本框架,有美术功底的负责页面的美术设计,对专题内容感兴趣的就负责素材的收集,文笔好的就负责文字起草工作.经过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学生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网页.比较有优秀的网页有:《深圳历史文化网》、《中国书法网》、《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成就网》等.通过制作网页这种学习方法,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收集、分析、总结资料的方法,展示了许多学生的特长,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加强了学生彼此间的合作精神和友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它还可以开展历史课堂辩论会、讨论会、历史故事演讲赛、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手抄报、社会调查报告和历史书籍读后感等多种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3、课堂教学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难易层次性.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是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的关键.提问要精心设计,不可随意,否则导致提问的无效性,干扰学生思路,浪费时间.问题要与已学知识特别是本堂所学的知识有关联,使学生没有陌生感,学生才会有兴趣思考,努力探究.大多数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抓住他们的兴奋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开动思维,搞活整个课堂气氛.少数问题要照顾那些思维敏捷,喜欢探究的学生.此时千万不可忘记因材施教的原则.历史与社会课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问题的答案没有唯一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通过提问让学生作答.如果学生回答的答案和问题设计时老师自己的答案不一样时,教师要让学生讲一下他的思路,从而判断学生的答案是否有道理,切不可盲目批判.如果学生的思路是错误的,可以通过学生的分析找到错误的根源以便及时加以引导.
(四)对教材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视角独特,注重专题、中外史学的比较、历史地理知识的结合和现实性问题的探究.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某些内容过于简单,结论纲要多,史实细节少,教材内在联系不够,内容庞杂零乱等.如何克服教材中的这些不足,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不要局限于教材.这要求教师科学地利用教材,不必局限于教材,让教材成为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石.教材是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努力寻找各种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弥补教材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我带领初三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母亲河》这一内容时,我单独将《母亲河》中的《长江》的内容作了扩大化处理,要学生在预习掌握大众传媒的种类与功能,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江的基本知识点(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分段,流经的省区市、地势与地形区,长江流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什么地区,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百分比,干流在航运方面的优势等)、长江流域的古代人类遗址、长江流域发生的著名战争(役)、统治过长江流域的割据政权、自古至今与长江流域有关的著名水利工程等.学生就将七年级至九年级与长江流域的地理与零碎杂乱的历史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整合.这堂课也较好地展示了历史与社会课的综合性.后来我还将这堂综合性较强的复习课分别上了校级与区级公开课,受到听课专家、领导与同行的好评.我所布置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教材中与黄河流域有关的地理和历史知识进行综合整理.这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作业有布置要有针对性
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学生所做作业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及时做出调整.中小学生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了,落实了多少只能是一个疑问了.有的教师喜欢搞题海战术,布置的作业量大、难度也大,搞得学生苦不堪言.本校一位姓谢的副校长经常说:教师要跳进题海游泳,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给学生做,要量少质高;杜绝让学生在题海中游泳.我觉得他说得太有道理了.学生每天面对的不是一门功课的作业.几门功课的教师中只要有两位教师玩题海战术,学生非得累趴下不可.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少质高,针对性强,是落实减负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让学生各门功课均衡发展的科学途径.所谓针对性,其一是学生常犯错误的知识点要布置作业,其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点要布置作业,其三是具有举一反三、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要布置作业.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件,是要经过广大师生共同努力,长期摸索、探究与完善的实践过程.拙文是本人对自己教学实践的一些不成熟思考.本人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为我们这些在一线任教的教师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让我们开阔视野,少走弯路,不断自我提升,在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