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语录与故事.不要少于五个啊,我有起码五个了.对不起,我没说清楚.这些很好,但我更想要周总理的外交上的智驳语录.比如有一个记者问他为什么佩戴美国的钢笔,他就说:是抗美援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16:12:07
周总理的语录与故事.不要少于五个啊,我有起码五个了.对不起,我没说清楚.这些很好,但我更想要周总理的外交上的智驳语录.比如有一个记者问他为什么佩戴美国的钢笔,他就说:是抗美援朝
周总理的语录与故事.
不要少于五个啊,我有起码五个了.
对不起,我没说清楚.
这些很好,但我更想要周总理的外交上的智驳语录.
比如有一个记者问他为什么佩戴美国的钢笔,他就说:是抗美援朝时的战利品.
像这样
周总理的语录与故事.不要少于五个啊,我有起码五个了.对不起,我没说清楚.这些很好,但我更想要周总理的外交上的智驳语录.比如有一个记者问他为什么佩戴美国的钢笔,他就说:是抗美援朝
1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2 周总理和《长征组歌》的故事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它的诞生到逐渐成熟,离不开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指导,这是所有主创人员的共识.
■词作家石祥:每一曲总理都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周恩来总理生前观看过17次《长征组歌》的排练和演出,从第一曲《告别》到终曲《大会师》,周总理都能熟练、准确地唱下来.他曾多次把曲作者和歌唱演员请到中南海他的办公室或人民大会堂,一段一段地听《长征组歌》的演唱,听完一曲,讲述一段长征的史实和他的亲身经历,对每一曲都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有时甚至具体到一个音符的高低或一节曲调的激抒配搭.
比如,他对初稿第一曲《告别》提出过中肯的意见,他说:“《告别》写得太雄赳赳、气昂昂了.要尊重历史嘛!当时是在左倾错误路线的控制下,红军是不得已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撤离苏区,舍不得留在根据地的战友和乡亲们,是一步一回头,一步一声泪地依依惜别.”根据周总理的意见,曲作者把第一曲《告别》改成了述离情、道别绪,难舍难分,来回反复的挥泪惜别曲.
■男高音歌唱家贾世骏:曾教总理唱《过雪山草地》
我荣幸地首唱了《长征组歌》第六曲《过雪山草地》,并有幸两次坐在周总理的身旁,听他老人家哼唱《过雪山草地》.1965年的冬天,在中南海的一个舞会上,总理叫我到他身边,让我唱《长征组歌》第六曲给他听.当我轻柔地哼唱起来以后,总理也边哼唱边打着节拍,唱了起来.从他那慈祥的笑容里,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愉悦和对这首歌的喜爱.
1967年的春天,我们来到人民大会堂演出.会前,我唱了两首歌,一首就是《过雪山草地》.但我没唱好,唱到高音时放了个“小炮”.这时,我万万没想到,总理亲切地向我招手让我过去,还亲自递给我一杯茶,总理用他那累沙哑了的嗓子对我说:“教我唱唱《过雪山草地》好吗?”我立即哼起来,总理打着节拍,也一起哼唱起来.这不正是周总理用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在循循善诱地教育我,去战胜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吗?不正是表现了周总理作为一位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吗?当我们唱完一遍之后,我兴奋地说:“总理,您唱得一点也不差呀!”总理笑道:“你再唱一遍,我熟悉熟悉.”我们又哼唱了起来.
3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4 周恩来自掏腰包,减轻别人负担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
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朱镕基不离宴会厅,单独吃工作餐
据媒体报道说,一次朱镕基总理开完会,被主人带到宴会大厅,他穿过摆满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酒宴大厅,先是来到他所应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没有就坐,而是又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角落,要设宴人就在这个大宴会厅的一个角落里另摆一桌,由他和他的秘书,吃工作餐.
由于朱总理不肯就坐大雅之处,而就坐在众人的一边吃工作餐,致使上千宾客都不再吃酒宴了.
温家宝提前打招呼,谢绝摆宴自个吃
据200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网报道介绍,“十六大”之后,温家宝总理的第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
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要说温家宝总理到基层检查工作与他人一起吃饭的事也有,那是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一次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在矿井下与工人一起吃饺子;一次是白天,他去煤矿检查安全工作,在井下与工人师傅们一起坐在坑道边上吃包子.
5 周恩来 睡眠最少的领袖
总理英灵在 光焰万丈长
昔天安门诗抄脍炙人口,悼周恩来祭词遍及天下.待京都忽传除“四害”,初闻涕泪满衣裳时,惟总理遗诗憾缺.周公近侧者曾道是,当年或问平时何不吟诗,答曰每日工作皆严谨求实,诗词则需浪漫之气,实无此雅兴.后查青年周恩来旧作,方知亦曾好文艺,十九岁赴日本留学行前,曾题“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并赋诗言救国之大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
生平
■早期的黄埔生后来见到他,都以“周主任”、“周老师”相称并执弟子礼
■斯大林曾希望他担任中共最高领导,周恩来却自认为不适合当第一把手
■如今档案馆留存的转战陕北时的指示电,基本都是毛、周二人的笔迹
周恩来,字翔宇,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据说与鲁迅(周树人)是本家.少年时便随家南北飘泊,见识广博.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思想界空前活跃的这一时期,他开始思考社会革命问题,并阅读了幸德秋水等人所著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1919年春,周恩来得知南开学校设大学部,便返回天津,入南开大学文科.在五四运动中,他是天津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
1920年11月,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遇到越籍法共负责人胡志明,听他介绍了共产主义思想.翌年他由李大钊派去的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又发起组织中共旅欧党团组织.
周恩来于1924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后为主任),并兼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长.他根据法、俄革命经验,在国民革命军中创建了许多全新的制度,成为中国军队中革命政治工作的最早开拓者.作为蒋介石嫡系的国民党早期黄埔生,也都属于周恩来的学生,后来见面还都以“周主任”、“周老师”相称并执弟子礼.
在1927年夏的紧要关头,周恩来组织中共能掌握的2万军队于南昌起义,并担任前委书记,他当之无愧地是人民军队最早的创始人.
1927年至1931年,周恩来实际上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他是党的白区工作的政策制定者、秘密保卫工作的创建者.顾顺章叛变事件后,周恩来转移到中央苏区,任中央局书记.斯大林曾希望他担任中共最高领导,周恩来却自认为不适合当第一把手.在长征途中,于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他拥护毛泽东领导全党,自己此后几十年间一直自愿担任辅佐.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主持统战工作,并兼管秘密战线的斗争.1946年回延安后,他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伴随毛泽东转战陕北,并协助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如今档案馆中留存的当时军委的指示电,基本都是毛、周二人的笔迹.
全国解放后,“周副主席”的称呼改为“周总理”,是共和国的总管家,担子之重,事务之繁,无人能比.周恩来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日理万机,尤其是在“文革”的动乱中独撑大局.1976年1月去世时,亿万人闻哀乐而泪下,自发悼念之隆重,应叹古今无双.
背景
■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
周恩来少年时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青年时又走向东洋和西欧,在那里看到了先进的社会管理方式并学习了革命思想.近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矛盾的地位———为救亡需要驱除外来侵略势力于国门外,为自强又要引国外先进思想和技术入域中,周恩来恰恰是把这二者有机结合的典范.
曾有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您更多的是中国人还是共产主义者?”回答是:“我更多的是中国人.”周恩来的品格向人证明,共产党人的标准与中国传统的勤俭、谦恭、友爱等美德并不矛盾.正是由于有这种品格风范,也才反衬出那些走极端的极“左”狂热恰恰是对真正共产主义要求的异化.
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征途中,周恩来甘当副手,不仅是出于谦逊,同时也是气质使然.他与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和治国中的合作,是和而不同、差异互补的协力.毛泽东擅长宏观把握战略全局并经常有出奇之想,周恩来则善于将其在各个微观细节具体落实.熟悉二人性格的斯诺就评价说:“周喜欢抓每个计划的具体执行,问题越复杂越好,而毛对此感到厌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则有这样的总结:“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此话有些极而言之,不过看一下从创建共产党、夺取政权到“文革”的漫长历程,人们也会感到,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与实干家周恩来的结合,的确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幸,也是中国人民的大幸.
故事
■南开创办者严修想以品貌双全的女儿相许,周恩来婉拒
■卫立煌对周恩来如此廉洁由衷敬佩,曾秘密提出加入共产党
周恩来从青少年起就追求真理,鄙视富贵享乐.他在南开大学时才华出众,该校创办者、社会名流严修想以品貌双全的女儿相许,周恩来却说自己是穷学生,如果攀此高亲,日后人生道路就要受严家支配,因而婉拒.后来他到黄埔军校任要职,国民党一个月发给几百银元的工资,他除了留几十块钱维持生活,其余全部交党费,自己身无余财.
三十年代初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领导人中后起的王明为保安全,花钱租下疗养院一层楼以防外人进入.老资格且功劳很大的周恩来和妻子邓颖超、岳母三人只租一个小亭子间.1937年周恩来从山西去石家庄同国民党集团军司令卫立煌联络,只坐三等车(相当于硬座),使迎接者在软卧车厢旁久等空劳.卫立煌对中共高级领导如此廉洁由衷敬佩,曾秘密提出也想加入共产党.
建国后周总理所到之处,干部们都知道他从不收礼,也无人敢送礼.他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平房年久破旧,却以国家仍贫困为理由坚持不许装修.一次记者来采访时遇到下雨,看见秘书正拿旧脸盆在漏处接水,对一国总理竟住这样的地方感到真难以置信.
■他酒量很大,但在国内他仅有一次喝醉,是在欢迎志愿军凯旋归国的宴会上
周恩来饮食简单,唯一的喜好是喝点酒.因长期做统战工作需要应酬,他酒量很大,却一向自我节制.访问苏联时一次因赫鲁晓夫等众多领导人劝酒,喝醉呕吐,他事后为这件事还向中央做了检讨.在国内人们看到他仅有一次喝醉,便是在欢迎志愿军凯旋归国的宴会上.想来也可以理解———为抗美援朝他费过多少心血,对胜利自然最感欣慰.
周恩来去世后,许多身边的同志回忆,认为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投身革命后他长期日理万机,在重大历史关头经常多少天日夜不眠.1931年4月,负责保卫的特科领导顾顺章叛变,为了安排上海的中央几十处机关和几百人迅速转移到新秘密住址,周恩来连续几个日夜奔忙,眼睛熬得通红.过去他从不抽烟,这次也破例向身边的陈养山要了一支,只抽了几口就呛得直咳嗽.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来就因坚韧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只小毛驴.”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毛泽东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此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到了“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回答却是———“我做不到.”
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如此律己奉公,难怪全民爱戴.进入九十年代后,面对某些地方的腐败风气,人们更加怀念周恩来.甚至有人在某市政府门前立起周总理的塑像,让干部上班时对照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