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 字多点的 有链接也好的 重点是和-谐版本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0:58:50
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 字多点的 有链接也好的 重点是和-谐版本的
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 字多点的 有链接也好的 重点是和-谐版本的
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 字多点的 有链接也好的 重点是和-谐版本的
作为人类社会最一般的经济范畴,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分配问题在经济理论体系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且在于它能够揭示一定社会制度下各种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反映出这种利益关系背后的各种决定因素.分配关系是否合理、分配制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和健康稳定地发展,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市场机制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计划分配方式,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1、重新肯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1978—1987年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一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明在现阶段并不具备实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二是重新界定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引入和体现利益机制,否定了在分配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三是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并对分配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阶段分配改革的实践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
2、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为辅
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探索.一是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当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二是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三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其中包括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在分配实践上,首先是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其次是在分配形式上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原则.
3、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明确了分配体制改革的客观评判依据和最终实现目标.二是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分配体制的改革走上了一条既遵循宏观经济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三是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而明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地位,是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具体化.四是提出不断完善分配结构,既要坚持效率优先,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兼顾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在分配实践上,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中提出了“两个低于”的原则.
4、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和明确按要素分配的模式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明确界定以及指出了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两个注重”原则.一是明确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没有否认知识、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明确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三是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作出了清晰的回答:“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实际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指出了贯彻这一原则的思路以及市场与政府在调节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中应发挥的作用.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的分配模式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的论述有一个重要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即初次分配应该在维护公平的基础上更注重追求效率,再分配则应该以维护公平为更重要的目标.报告明确提出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这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将不仅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从而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这与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相契合.
二、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引发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必须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1、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引发的问题
(1)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国有垄断行业的收入水平过高.这些是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2)分配不公.处于垄断性领域的企业中,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造成企业内部的分配不公;而普通岗位的工资收入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比其他行业同工种职工的收入高出很多,因而在全社会范围内造成分配不公.此外,分配不公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很严重,表现为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3)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国有单位的分配失控是造成分配秩序混乱的根源,主要表现为分配规则的混乱、无序和资金渠道过多、过滥.国家垄断经营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差额利润,并没有上缴国家财政或转为国有资本金,而是直接或变相地转化为职工收入和福利,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行政机关把通过财政以外的渠道获得的资金也转化为职工津贴、补贴等收入项目,造成不同单位之间公务员的收入过分悬殊.
(4)分配格局不合理.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正在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层很明显,分配格局就像一个洋葱头,这样的分配格局对保持社会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应当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现有分配格局进行及时调整,逐步形成纺锤型分配格局.
2、收入分配问题的成因分析
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造成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深层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以投资为主导的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格局中,收入分配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有利于资本的形成,从而为投资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流.我国近年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遵循这种方式.这突出表现在:一是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上,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二是在居民收入分配的结构中,财富迅速地向有利于资本形成的投资者方面集中,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城乡收入分配上,财富迅速向有利于投资的城市集中;在全部居民储蓄中,80%集中在城市.农村市场对工业化的支撑作用被忽视了,这正是我国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必然使得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滑.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要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必须改革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
三、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建议
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分配政策的调整上.调整分配政策不仅要改进不合理的地方,而且要充分发挥其对不合理的分配格局进行调节的功能.尤其要通过再分配政策的导向和措施化解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中的矛盾,使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趋向和谐.政府的再分配政策是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主要途径,具体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分配政策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
1、把逐步增加劳动收入的比重、减少资本收入的比重作为初次分配政策的主要内容
为了走共同富裕道路,不宜过分强调按资分配的思想,因为凭借对生产资料或资本的占有是获取剥削收入的必要条件.可以通过实行最低工资收入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从而提高国内消费水平,达到由消费拉动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目的.
2、把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要内容
当前社会低收入群体的面比较广、人数比较多,这是造成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状况不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发地得到解决,只有通过政府的再分配途径,在政策上给予各种优惠和倾斜,使其能够通过非市场途径获得一部分收入.这既体现了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关心和照顾,也缩小了社会范围的收入差距.
3、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中之重
由于农业始终处于弱势产业的地位,农民也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通过市场规律的作用和力量来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期以来农民被排除在再分配政策的范围之外,政府应采取减免税收和给予更多财政补贴的双重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把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纳入再分配政策的范畴
通过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来缩小社会收入的差距,是各国普遍采用的调节方法.要将其纳入再分配政策的范畴,除了要出台更加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外,还要对一些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开征特别税,使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经过再分配政策调节以后有较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