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2:19:52
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张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总格局下,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在经济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

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张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总格局下,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在经济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不断拓新,既守护和继承传统又背离传统、走向现代的双向逆反运动,正构成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演变的一大奇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实际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规律.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创造的产物,也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产物.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它涵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文物典章、宗教信仰、哲学美学和风俗习惯等.在古代,由于交通的隔绝和交往的罕少,人群依氏族、部落分居各地,其后逐渐融合为较大的民族.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相应也创造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的心理状态和共同的风俗习惯,以及种种共同的规章制度,从他们的生存方式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还升华出他们的宗教、哲学、美学和科学技术.精神文化又可分为带社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如政法制度、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和大部分文学艺术等,它们因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动而或迟或早地产生相应的变动;另一类是不带社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如语言文字、科学技术和相当部分的风俗习惯与部分文学艺术(像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杂技、书法及文学中的山水诗、爱情诗中的很大部分),它们虽也因时代的前进而有所变化,却不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文学艺术由于能够为后人继续提供审美的魅力,往往具有更恒久的生命力.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时,注意到上述两类文化的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后者的传统比前者更为稳固.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更多表现为文化积累中的并存状态.而前者在文化发展中则更多表现为现代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扬弃与超越.
一般来说,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创造中形成的,又是在不断创造中被突破和创新而走向现代的.在这过程中,滞后的文化总要被先进的文化所取代,古老的传统总会在现代的竞争中被刷新.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化就是先进化.这种先进性是在历史纵向与全球横向的双重比较中被识别和确定的.普列哈诺夫当年谈到世界各国文学的相互影响时曾指出,后进的民族的文学总是向先进的民族的文学学习.例如俄罗斯文学曾向法国文学学习.而当时欧洲的文学却很少向非洲的文学学习.实际上整个文化的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后进的民族和国家也总是向先进的民族和国家学习的.我国的历史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祖先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古代的东亚文化圈中,日本曾长期向中国的先进文化学习;而到了近代,我国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使我们的文化落后了.从而产生了民族生存的深刻危机,被列强所宰割所欺凌.于是从鸦片战争之后,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从魏源、林则徐介绍世界各国的风土地理,洪秀全、洪仁玕撰著《资政新编》,曾国藩、张之洞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可以说,我们从文化的各个层面都一步步向西方的先进国家学习.日本由于先向西方学习,它的文化曾比中国先进,所以中国也从对日本文化的学习中获得许多益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更表明我国文化大规模地向现代化迈进.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之接受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正是这种现代化选择的重要部分.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现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使国家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包括文化的深刻而广泛的变化.这都说明现代文化的建设或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向外国外民族先进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有自己的优长,而且这种传统文化还是特定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历史标志,也是发展现代文化的前进基础.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不对的.我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并非没有曲折.“五四”时代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就包含彻底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意思.“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砸烂封资修黑货”,更把前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各国创造的传统文化不问青红皂白都一概否定了.以致一次曾产生新文化建设中的“全盘西化”的倾向,后一次则产生了类似当年苏联存在过的“无产阶级文化派”那种幼稚倾向:妄图在空白平地上去创造新文化.实践表明,这些倾向都是错误的,导致文化传统在一两代人中出现断裂,使我们的文化建设走了很大的弯路,.其实,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在文化“推陈出新”、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如毛泽东早就说过的,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际上,传统文化有的不仅过时,而且腐朽有害,必须坚决淘汰;有的至今仍然有用,必须加以继承,吸纳进新的文化中来;还有的虽然旧了,虽不能构成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却可作为先人所创造的传统文化的历史标志,为体现文化积累的展现,仍然需要加以维护和保存.文学艺术中的情况也如此.如我国传统的戏曲,那些宣扬封建迷信和荒淫色情的,就要淘汰;有些翻新的剧目,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有所创新的传统艺术形式,就可纳为社会主义戏剧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传统优秀剧目和技艺作为祖先的创造,就要作为“国粹”加以保存,即使将来没有多少观众.“五四”后有人对传统“京剧”一律骂倒;“文化大革命”中对旧的戏曲剧目一律禁演,都是对传统文化缺乏分析的错误做法.这个教训,今天一定要很好吸取.
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对于我国今天正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我们认为,这样的文化体现着当代文化的先进方向.因此,在今天,我们既要十分重视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去保存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十分虚心地继续向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中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去创造能够引导未来的的、符合科学规律的、富于民族特色的、又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并提升他们整体素质的文化.也就是说,我们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统一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反对全盘否定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和“全盘西化”的倾向,同时我们也要反对“一切都是老祖宗的好”这种盲目复古主义和盲目排外主义的倾向.我们认为,无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外国外民族文化都需要加以分析,看看那些东西确实是优秀的、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纳的;而那些东西又是腐朽有害的,是我们今天必须加以扬弃的;还有那些东西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又必须加以保藏并传诸后代的,一定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一切先进的东西,我们必须坚决学来为我所用;一切落后的东西,我们理所当然也要坚决加以淘汰和屏弃.该学的不学、不坚决“拿来”,该丢的不丢,把痈疽继续当宝贝,都一定不利于我们建设新的先进的文化.而该保藏的历史文化遗存如果不善加保藏,甚至随意加以毁坏,那也就成为人类文化的罪人了.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在文化发展水平上也有很大差异.因而要把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建设中统一起来,肯定需要有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因为文化的发展还必须有个前提条件,即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都必须有经济的发展才能有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的发展也非常之快.但各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非常不平衡.因此,要使我国的文化全面走向现代,从各个层次和方面都走向世界先进文化的前列,无疑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使各民族的文化继续各具特色,又必须扬长补短,升优汰劣,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广泛参照中,坚决把人家先进的东西“请进来”.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丰富多彩并在科学技术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又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祖先曾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人民,在文化上无疑也应当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当我们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处理好,真正光大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勇于吸纳世界上的一切先进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建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多更广泛地“走出去”,在世界文化多元的格局中发出应有的光辉.我们一定要不懈地为此做出艰巨的努力.

民俗文化丢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