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7 15:46:04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达到启迪学生心智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一、导入的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从一些有影响的特级教师的书籍和他们的教学案例,我从中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捕捉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完美的课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断,或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而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在课前导入这个细节中,更是他们精心设计的环节.魏书生在《谈语文教学》中这样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确实好的开头是成功课堂教学的一半.简洁生动的导语配合相应导入新课的方法,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课前导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这种定向的中介作用在教与学中有着激情引趣,促进和谐发展的功效.
  二、导入的要求
  课前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但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
  1、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我们应发挥自身的睿智,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创设行之有效的导入语,关注课前导入的细节,把这些细节生成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样,我们的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着重于渲染“情感”,帮助学生由表及里领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可以着重于身边事,平常事,理性地唤起生活经验,去认识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如《家乡的桥》,在学生的记忆里,家乡只有极普通的水泥桥,由“桥”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家乡各种桥的名称、特点等,进而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
  2、导入的内容安排应与新课的教材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上课导入的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一点已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里面的世界又怎样的呢?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
  3、新课导入的设计,除了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校的设备、媒体的功能等因素作整体考虑,进行有效组合和调整.媒体的适当运用犹如“强心剂”,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智烧敌舰》一文,用投影仪出示阿基米德的图象,“这样一个人,就能烧掉敌人的战舰?”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势导入新课.
  三、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4、演示法导入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画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后,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学生惊奇地说:“哎呀,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后知识联系法
  “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指在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学知识,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的使用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环境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又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温故”只是手段,而“导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册《古诗三首》都是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想起了《春晓》、《咏柳》等古诗,有的学生还一口气把这几首诗背诵了下来.我因势利导,表扬好的,鼓励差的,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6、音乐感染法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记得从前一位教师教《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在设计导入时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简洁明快,忌冗长拖沓
  这里的简约明快,不是简单敷衍,而是指抓紧课堂时间,用短短几分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知探寻,不要再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新知识的教学.因而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
  2.宜灵活多变,忌千篇一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宜回归本真,忌牵强附会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当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时,学生才会把课堂当成“乐园”,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然而情境创设过于追求生动有趣,就不免会哗众取宠,牵强附会.教师要用语文教学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教学的神圣殿堂,由此而产生的兴趣,才能持久不衰.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出迷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