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是个什么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04 02:26:24
邱少云是个什么样的人
邱少云是个什么样的人
邱少云是个什么样的人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
开放分类: 名人、历史、革命烈士、抗美援朝、爱国英雄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
全部展开
邱少云
开放分类: 名人、历史、革命烈士、抗美援朝、爱国英雄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的战友讲述被历史遗漏的细节
[编辑本段]
在所有关于英雄邱少云的文章中,都没有提到担任邱少云所在的3班副班长、所在的1排排长的曾纪有,而他恰是与邱少云最“亲密”的人。
初春时节,在南宁市长堽路的烈士陵园,担任该园顾问已离休多年的曾纪有接受了记者采访,谈起了那段与邱少云共同战斗的岁月。作为邱少云的排长,他的回忆与公开报刊媒体所说的邱少云却有些不同。
出国之前的邱少云
邱少云不爱说话
我记得邱少云的老家在简阳
曾纪有是广西兴安县人,今年已是78岁的老人。
1946年9月,刚结婚不久的曾纪有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从此离开故里,转战南北。1949年4月在与解放军作战时,已是国民党军队排长的曾纪有率12名士兵投诚,从此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随着解放大军节节胜利,曾纪有所在的10军一路南下、西进,到达四川。四川解放后,驻扎在简阳县(今简阳市)的部队(29师87团3营9连)改为简阳县大队,负责在简阳剿匪,曾纪有在这支部队里担任9连1排3班副班长。
“1950年3月的一天,我从医院看病回来,”曾纪有向记者回忆说,“连队的一名干部将三个小伙子领到我面前说,部队招了一批新兵,这三个分到你班里。其中一个就是邱少云。邱少云那时18岁,他说是简阳县养马河山茶村人。他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一脸肉疙瘩,人长得很结实,但不爱说话,在班会上有时要点他的名才发言说几句。”
新兵入伍要参加培训,沉默寡言的邱少云表现不算很积极;在参加劳动时还有些自私,拿着一把好铁锹就不愿跟其他人换,有一次因跟一名老兵争铁锹,竟打了起来。见此情况,作为副班长的曾纪有要拉他一把,就将他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经常给他开“小灶”,谈心。渐渐地,邱少云纪律性有了很大好转。
一段时间培训后,邱少云便参加了剿匪斗争,曾纪有把他带在自己身边。5月的一天,曾纪有领导工作组外出执行任务,途经山茶村时,发现村旁有一座奇怪的屋子,屋顶一半是瓦一半是草,屋前一位中年妇女拉着一名10多岁的男孩站着。曾纪有心生怀疑,问邱少云:“这房子怎么这么怪,会不会是土匪的观察哨?”邱少云有些不好意思地答,“这是我的家。”曾纪有有些惊讶,说:“是嘛,那妇女是谁?男孩又是谁?”“是我妈和我弟。”“你爸呢?”“我爸已死了。”“想不想回家看看?”曾纪有问,邱少云答‘想’,但曾纪有没答应他,因为剿匪时期,不宜暴露家人目标。曾纪有看到邱少云眼里溢满了泪水,他也只有在心里叹一声气。
当年10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第10军改为志愿军第15军,师以下编号不变,从简阳开进朝鲜参战。此时曾纪有改任1排排长。
采访曾老之前,记者收集了不少有关邱少云英雄事迹的文章,记者注意到,曾老的回忆与这些文章有很大差异。“很多文章说邱少云是重庆市铜梁县关溅乡(今少云镇)人,他怎么是四川简阳人?而且邱少云纪念馆也是建在铜梁县。”记者问。
“这我就不知道了,多年来我也几次寻找过这个谜。”曾老说。
亲眼目睹邱少云壮烈牺牲
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他一动不动
当时曾纪有是阵地最高指挥官
进入朝鲜后,部队加强了训练力度和思想教育力度,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邱少云进步很快,他对武器特别有悟性,部队装备的苏式武器如转盘冲锋枪、爆破筒、莫洛托夫手雷,他一摸就会,成为了一名标兵。
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而要取得战役胜利,必须炸掉敌军增援必经的康平桥;要炸掉康平桥,又必须先拿下391高地。391高地半山腰敌军布下了一个加强营,不仅火力强大,还构筑了坚固的地下碉堡,强攻是不可能的。指挥部决定派一支部队秘密潜入敌军后沿的半山腰,埋伏24小时,一旦进攻时间到,迅速抢占391高地。曾纪有所在的一排担起了这个重任。
10月23日下午6时,我军向敌军阵地猛烈发射炮弹,趁敌军慌乱之机,1排52名官兵(本为48人,上级临时增加4名医护及话务人员)浑身插满芦草匍匐前进,三小时后,部队静悄悄地进入预定地点,我军炮弹也停止了。
“这次行动特别重要,上级对我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进入阵地后,我们只能脸埋在地上,双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地待命。因为我们只距离敌人阵地30米左右,稍发出点声响,弄出点动静,就可能被发现。即使敌人发现了我们中的哪个,谁也不能有任何动静,更不能反击。”
50多年过去了,但曾老对那场战斗记忆犹新。“那天,刚下完一场雪,万物萧瑟,大地一片寂静。也许是太沉静了,敌人反觉得不安,怀疑我军搞什么名堂,可是又不敢出来巡逻,就不时地对周围地带进行骚扰。先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雾弹和毒气弹,我们戴上口罩,敌人没弄着我们,反呛着了自己,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他们咳嗽、骂娘声。下午2时左右,敌人又向周围打出数百发炮弹,其中不少落在了我们的潜伏区,一些人受伤了,也有人阵亡了,但我们还是纹丝不动。”
“邱少云不是你们牺牲的第一个战士?”记者问。
“不是。”曾老接着说,“约下午4时,敌人又打出来数十发燃烧弹,其中有4发落在了我们埋伏区,顿时火熊熊燃烧起来。其中一发正落在了邱少云身边,火很快烧着了他身上的草。我就埋伏在他身后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心提到了嗓子口,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在第3排,离敌军铁丝网只5米左右,他只要稍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就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同志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我看到他的手指深深地抓进土里,想着他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心里想:邱少云,你是最坚强的战士!我当时心里说不出有多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战士生命垂危,却不能救他,可是军令如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动。现在想起来,我的心仍在颤抖。战斗中免不了牺牲,如果是一枪过来,中弹身亡,让人还好受点,可邱少云是被大火活活地吞噬生命啊。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钟头,我眼睁睁地看着邱少云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慢慢变成一具焦体,心里难受得像刀在剜。”
“有些文章上说邱少云身边有一条水沟,他若滚进沟里就能活命。是这样吗?”
“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有水沟,在那寒冬也没有水。”
“有文章说,当时有些士兵为救邱少云,向连长程子英请示打响战斗……”
“这是不可能的,当时阵地上最高指挥官就是我。我们的任务就是埋伏待命,谁也不准乱动,话也不能说一句。”
战斗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下午5时40分,我军向敌人阵地发起了猛烈地炮击。将1排前方的阵地轰炸5分钟后,轰炸转移了,1排在炮火转移的5分钟内迅速占领了391高地主峰。因为5分钟后炮火将轰炸他们潜伏的地方,以断敌人增援之路。在敌人的几次“骚扰”中,1排出现了严重伤亡,但战士们斗志高昂,冒着枪林弹雨冲了上去。占领主峰后,曾纪有向空中发射了三颗传达胜利的信号弹。突然一个暗堡里射来一排子弹,曾纪有中弹倒下了……
“很多文章里说,当时你们有一个营500多人潜伏到敌方前沿阵上,怎么才52人?”记者问。
“那是错误的,就52个,也不是潜伏到敌方前沿,而是后山腰。”曾老拿出笔,给记者画了一张当时的地形图。“这项任务极为秘密,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我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师部单线直接和我联系,除了我和师部领导,谁也不知这项任务。当时师部还派了一名干部来协助我,可惜还没进潜伏地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伤撤下了。”
邱少云的故事
[编辑本段]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1926年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市铜梁县)。13岁那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十多名身披伪装茅草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才过了二十分钟,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50多年来,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这样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却差点成了无名英雄。
次日中午时分,敌人向潜伏区打来几发燃烧弹,烈火烧着邱少云的衣服、鞋袜,直至烧遍他的全身,可他至死都是一动不动。
牺牲时,他年仅26岁。
战斗结束后,连队给邱少云报请了三等功,此事似乎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据邱少云生前战友林炳远后来回忆说,那次战斗半个月后进行战斗总结,他和邱少云的指导员王明世一同到师里去汇报。当时,一位组织部门的干事要求王指导员举个具体的人或事来谈谈。
王指导员于是提到了邱少云。并说,在执行任务前进行战前动员时,战士们很激昂,纷纷表了态,可邱少云却闷不吭声,因此连里对他很不放心。于是我找邱少云谈心,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他也向我表了态:就是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标,暴露目标就是革命的罪人。
第二天,他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他表示:为了战斗胜利,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可不曾料到,第二天他便牺牲了,真的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位干事听了王明世的介绍,非常感动地说:这样的英雄行为,太感人了,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
于是,29师政治部立即上报邱少云特等功的报告,报请志愿军司令部批准。
报告引起了志愿军司令部领导的重视。
起初,个别领导认为:邱少云不过是战时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可以了。但更多的同志认为他严守纪律,为了整体牺牲自我的精神难能可贵。
后来,意见终于统一了,少数服从多数。
1952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邱少云为特等功臣。
同年底,一位名叫郑大藩的随军记者就邱少云的死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还是一点一点烧死的?二是他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
后来,邱少云的战友李元兴回忆说:“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方两米左右,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烧过来的,从头烧到脚,当时我伏在他身后五米左右,亲眼见到大火一点一点把邱少云活活烧死。”
李元兴和其他战友还证明,邱少云右面3米处有一条小水沟,如果邱少云愿意,只需侧向滚即可活命。
面对这些证明材料和见证人的描述,记者郑大藩感动了,他含着眼泪奋笔疾书。
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发表了他那篇著名长篇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此文一出,随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1953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再次授予邱少云“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的称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