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它的原因及目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2:07:03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它的原因及目的是什么?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
它的原因及目的是什么?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它的原因及目的是什么?
日本总是试图通过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被媒体提前曝光,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本报讯 据《参考消息》报道又到了日本4年一度的教科书审定时间,在4月上旬教科书审定结果出炉前,由于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内容被日本媒体提前曝光,因而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有民间团体将其称为“凶化书”(与“教科书”一词的日语发音相同),纵观该教科书的内容,“凶化”可谓恰如其分.根据这次曝光的送
审本内容,其“凶化”程度变本加厉,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史观,同时隐瞒加害事实、充满了受害者意识,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东亚战争的说法,肯定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
教科书内容曝光之后,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韩国已经掀起了批判浪潮.至于送审本为何曝光,有一种说法是编撰会故意泄露出来的,因为送审教科书泄露是史无前例的,将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应,反而会扩大编撰会在社会上的影响,从而达到推广自己教科书的目的.而编撰会和一些右翼媒体则指责左翼人士和民间进步团体泄露了样本,是为了阻止该教科书获得审定通过.
从新送审本的内容来看,该历史教科书在有关侵略历史的叙述上更加暧昧和倒退,而且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了受害者.教科书还一如既往地特别注重煽动对中国的仇恨,而且将这种仇视情绪一直追溯到古代.
对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的举动,一些日本人往往说这是民主社会的言论自由,但是对于这样的教科书,如果由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显然表明日本政府对这种言论的赞成,也必然会引起受害国的抗议.
2001年版教科书审定时,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未改变美化侵略战争的本质.日本文部科学省如何制定审定意见,正式上市的版本将是一个如何的面目,人们正拭目以待.
教科书内容解读
提前曝光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在有关侵略历史的叙述上更加暧昧和倒退,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抗日战争研究》(北京)执行主编、抗战史研究专家荣维木先生.以下是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简称“2001版”)及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简称“送审本”)中对于有关历史事件的描述以及荣维木先生对于相关史实的阐述.
掩盖灭亡中国图谋完全推卸战争责任
1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原因
2001版不提日本首先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而用暧昧的“日清两军发生冲突,日清战争开始了.”
送审本则进一步歪曲事实:“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荣维木:甲午战争源于1890年日本第一届帝国会议制定的大陆政策提出的利益线问题,将领土扩张的矛头直接对准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在此政策思想指导下,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赔偿白银两亿两,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同时出兵侵略朝鲜,试图一并吞并辽东半岛,但遭到俄德法国干涉,最后由清政府出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
2 关于“二十一条”
2001版称:“英国和美国提出了抗议,二十一条要求分为五款,第五款是希望条款,被作为秘密.第五款要求接受日本人作为政治、财政和军事顾问以及大量购买日本制武器.”
送审本使用了“要求”一词,删掉了强迫性含义和英美抗议的内容,而且还歪曲宣称:“中国方面期待列强的介入,向国内外泄露了极为机密的谈判内容,而且在5大条款中,将并非正式要求的事项也列入,制造了‘二十一条要求’的名称,中国国内的反日舆论开始高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当时的反日完全是中国政府制造谎言引起的.
荣维木:1915年,日本以武力威胁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全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排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势力独霸中国.袁世凯为取得日本支持,基本答应了二十一条请求.
3 关于“九一八”事变
2001版说:“关东军炸死满洲军阀张作霖后,希望加强对满洲的控制,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的事态.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关东军军官制定了通过占领整个满洲解决问题的计划.”
送审本变成了:“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表明是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句子也删除了.
荣维木:1927年春,日本爆发了以金融危机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这使得当时的日本政府急欲通过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日本意图进一步夺取中国东北,由此引发了“九一八”事变.
4 关于卢沟桥事变
2001版说:“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荣维木:事实上,丰台的日军为非法驻军,中国守军当然要卫护领土,在1937年7月7日之前,日本军队也曾开过枪;而且到目前也没有史实证明中国士兵首先开枪.
5 关于西安事变
在《日中战争》一章中,送审本比2001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其中说:“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阴谋挑唆起来的.
荣维木:1936年12月,中国发生了“西安事变”,事实上西安事变是在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情况下,国共两党开始合作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初步建立.
对外侵略不称“侵略”极力强调日本损失
A 关于对外发动战争
教科书对日本自古至今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从来不用“侵略”二字,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也称为出兵,右翼学者可笑地辩解说,为何不用侵略,是因为秀吉根本没把朝鲜看在眼里,不过是借道,真正的目的是征服中国明朝.对于殖民统治朝鲜,新旧版本都强调朝鲜像一只手一样伸向日本,如果被其他国家控制,日本将受到威胁,并且将沙俄在朝鲜北部建立的伐木场称为军事基地,为自己吞并朝鲜正当化制造借口.惟一对于苏联在二战后期出兵中国东北,教科书毫不吝啬地用了“侵入”、“侵攻”等字样.
B 关于南京大屠杀
2001版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大大折扣.
送审本将括号中那句话删除,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荣维木:1937年12月13日凌晨,日军攻陷南京城,对南京市民犯下滔天罪行.“二战”后东京法庭已经认定日本的犯罪事实,当时说的数字是20万以上,而事实上学者的研究是30万以上;后来,也有很多资料史证证明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
C 关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送审本继续将盟军对日本的统治称为占领统治,而且改变了2001年版用较小字体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非法性的做法,用与正文等大字体介绍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非法性,为战犯鸣冤叫屈,同时认为“直到今天,评价也未确定”,显然是企图否认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D 关于日本的战争损失
2001版在“战争的惨祸”一章中,将日本作为加害者所受的损失与受害国并列,但是用很大篇幅介绍了东京大空袭的问题.
送审本不再提受害国的损失,而是单纯强调日本的损失,并且将日本的损失与“两大极权主义的牺牲者并列”,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东京等多数城市进行不加区别地空袭,并且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而且,苏联撕毁日苏中立条约,侵入满洲,不断发生掠夺、杀害日本平民的暴行,包括日军俘虏在内的约60万日本人被强制带到西伯利亚,被迫从事严酷的劳动,约有10%的人死亡”.
E 关于日本的战争罪行
2001版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在战争中发生过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行为,日本也不例外.战争中,日本军队对于俘虏的敌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不当的杀害和虐待.”也就是说,即使日本干了坏事,也不过彼此彼此.
送审本仅仅说:“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没有再提日本军队所犯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