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课外文言文最好有原文和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5:35:30
初中语文的课外文言文最好有原文和翻译初中语文的课外文言文最好有原文和翻译初中语文的课外文言文最好有原文和翻译一、阅读《愚人食盐》,回答问题.(5分)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

初中语文的课外文言文最好有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的课外文言文
最好有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的课外文言文最好有原文和翻译
一、阅读《愚人食盐》,回答问题.(5分)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
-----------《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主人与食( ) (2)缘有盐故( )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2分)
答: .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2分)
答: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狄梁公性闲①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②入关,路由华州,阛阓③之北,稠人广众,聚观如堵.
狄梁公引辔遥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约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④,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或触之,酸痛刺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缒⑤,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其父母洎⑥亲属,叩颡⑦祈请,即辇千绢置于坐侧,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乃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遽抽针,而瘤赘应手而落,双目登亦如初,曾无病痛.
其父母亲眷且泣且拜,则以缣⑧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子命之危逼,吾盖⑨急病行志耳,非鬻⑩技者也.”不顾而去焉.
(薛用弱《集异记》)
〔注〕①闲:爱好.②应制:奉皇帝诏令.③阛阓(huánhuì):街市.④赘:肿瘤.⑤缒(zhuì):牵连.⑥洎(jì):及.⑦颡(sǎng):额,脑门子.⑧缣(jiān):这里指绢.⑨盖:因为.⑩鬻(yù):卖.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即就观之(靠近) B.顷刻将绝(死亡)
C.吾哀尔子命之危逼(可怜) D.不顾而去焉(照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A.于是两眼为赘所缒 山峦为晴雪所洗
B.而瘤赘应手而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即于脑后下针寸许 信义著于四海
D.则以缣物奉焉 扶苏以数谏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

②吾盖急病行志耳,非鬻技者也.

4.狄梁公救治病儿这件事,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⑴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

⑵“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四、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②窃:私自.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 ) (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
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
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
3.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
五、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②,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③.”
注:①野:郊野.②马多天下:马比天下其它地方多.③不为虚语矣:不算是虚夸之语了.(节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2.“解之者”认为“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六、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17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上②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③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秦王: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 ②上:皇上,指李世民.③中外:宫内宫外.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但当涉猎( ) (2)及鲁肃过寻阳( ) (3)是使为善者惧( ) (4)相寿流涕而去( )
11.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若孤;若毒之乎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赐帛遣之
C.上欣然纳之;庞然大物也 D.蒙辞以军中多务;必以分人
2.下面注释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请给划线句子中的“坐”选择正确的义项( )
坐:①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叫做“做”.《战国策•魏策四》:“先生~!”②座位.《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③因犯……罪或错误.《汉书•龚遂传》:“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④由于.乐府诗《陌上桑》:“但~观罗敷.”⑤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3.翻译下面句子.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4.文中吕蒙和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请你举一例.(课内外均可)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七、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三国志 王粲传》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⑥属(zhǚ)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
1.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
时 邕 才 学 显 著.
2.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①奇: . ②一 . ③识 .
3.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2分)

.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
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
6.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2分)

.
答案
一、《愚人食盐》14、(共1分,每空0.5分)
(1)给 (2)原因
15、(共2分)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
16、(共2分)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二、狄梁公
19.D(3分)
20. A C (4分,各2分)
21. ①狄梁公为此悲伤了好一会,说:“我能给他医治.”
②我因为急病人所急,为他医治罢了,不是靠行医为生的.
(4分,各2分.有欠缺酌扣)
22. 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主动救助,不为名利
(4分.意思基本符合.有欠缺酌扣)
三、咏柳
. ⑴嫩绿 柔美 (2分,各1分)
⑵把春风比作神奇的剪刀,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突出了春风给大地万物带来了活力.(3分.意思符合即可)
四、秦西巴纵麑
7.(4分,每空2分)(1)命令;派遣;让 (2)停;过了
8.(2分)B
9.(3分) “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 (“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3分;只抄一半,2分;抄“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1分
10.(3分)要知人善用; 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3分;认为自己正确就不怕得罪人2分;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1分
五、伯乐
1、我所谓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
2、 此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例如:同意,没有好马即谓无马,“得人才者得天下”,领导者要招揽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不同意,没有好马还有普通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才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人的能力.
六、初,权谓吕蒙曰
10.(1)只,只是 (2)到,等到 (3)这 (4)离开
11.C
12.③
13.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14.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15.示例:有一分虚心,就会有一分受益.唐太宗正是 虚心听取魏征的建议,终于成为一代明君而名留青史.因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并把这些建议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七、王粲字仲宣
(二)时/邕/才学显著(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该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
10.①着重(以……为奇) ②全(满) ③记(各1分,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
11.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2分,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12.强记默知;善算;善属文
(2分,答出一个给0.5分,两个给1分,三个给2分)
13.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2分,需要说出前后两句的原因,若只说出其中一句的,给1分)
1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2分,其它角度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课内外比较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7. D (2分)
8. B (2分)
9.(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读文赏荷:(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
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 属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17、(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 (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23.D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 ▲ (2)面刺: ▲ (3)期年: ▲
(4)不相说: ▲ (5)走: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17.(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 / (3)满一年,或“一年”; /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 (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共5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C(2分)
20.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3分.答清楚一点得2分,答清楚两点再得1分.如果有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2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分.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全部展开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收起

【原文】
(乾下乾上)乾(1):元亨,利贞(2)。
初九(3):潜龙勿用(4)。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5)。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6),夕惕若厉,无咎(7)。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8)。
九五:飞龙(9)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10)。
用...

全部展开

【原文】
(乾下乾上)乾(1):元亨,利贞(2)。
初九(3):潜龙勿用(4)。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5)。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6),夕惕若厉,无咎(7)。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8)。
九五:飞龙(9)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10)。
用九(11)::见群龙无首(12),吉。
【注释】
(1)乾是本卦标题。乾指北斗星,用来代表天。本卦的内容主要与天有关(2)元亨、利贞是两个表示吉祥的贞兆辞,表明是两个吉占。元亨的意思约等于大吉。利贞的意思是吉利的贞卜。(3)初九是本卦第一爻名称,以 下“九二”、“九三”等也是。“九”代表阳性“——”,“六”代表阴性 “——”。一个卦画由六爻组成,从下向上排列,依次用初、二、三、四、五、 上表示,如“六三”、“上六”、“九二”、“上九”等。它们都是表示爻的阴阳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 (4)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④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勿用:不利。(5)见 (xian):出现。龙:龙星。田:天田.大人:指王公贵族。(6)君子:指有 才德的贵族。乾乾:勤勉努力。(7)夕:夜晚。惕:敬惧。厉:危险。咎; 过失,灾难、(8)或:有人,指贵族。跃在渊:跳进深潭。(9)飞龙;龙 星。(10)亢:龙升腾到极高处的龙星.有梅:不吉利的占筮。(11)用九: 乾卦特有的爻名。《易经》的乾卦和坤卦都多一爻(坤卦为‘用六),专门表 示这两卦是全阳、全阴。“用九”表示乾卦的全阳爻将尽变为全阴爻。(12) 群龙:等于说卷龙。龙卷曲起来就见不到头。
【译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祥的占卜。
初九:龙星秋分时潜隐不见,不吉利。
九二:龙星出现在天田星旁,对王公贵族有利。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夜里也要提防危险,但最终不会有灾难。
九四:有些大人君子跳进深潭自杀,并不是他们本身的过失。
九五: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对王公贵族有利。
上九: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
用九:卷曲的龙见不到头,是吉利的兆头。
【读解】
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间世事的吉凶联系起来,对此作出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解释,并且进一步把天象看作神的意志的体现,对天顶礼膜拜,这是中国古人的思维习惯。那时没有天文望远镜,没 有相关的科学知识(在西方,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到 16、 17世纪 才有较大发展),按古人的思维习惯,绝不可能把顶礼膜拜的对象当作认识、研究和探索的对象。在今天看来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对古人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神的意志通过自然现象表现出来,便成为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启示。大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超出人们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事物,都可以按这种“天人感应”的思路来解释。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举止就有了依据。掌握着财富、权力、 知识的王公贵族需要这样,普通的平民百姓也需要这样。
天文望远镜早把自然奥秘和神的实质看透了,但人在现实生活甲需要某种精神支撑,却是天文望远镜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再像古人那样信奉“天人感应”的教条,也不信上天只 对“大人”、“君子”显灵。然而,好人得好报,上天保姑善良的好人们,恐怕是许许多多善良的普通人宁可坚信的理想吧!从这 个意义上来理解“吉人自有天象”,不也很好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