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紧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9:18:09
9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紧急!
9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紧急!
9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紧急!
20世纪90年代,在打破西方制裁之后,中国外交工作主要面临三项任务:一是应对随多极化趋势发展带来的国际关系的种种变化;二是反对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三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高科技迅速发展给我国带来的影响.1998年,江泽民明确指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他多次提醒,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迅猛发展,将使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全面执行了既定的各项外交基本政策,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它们的内涵.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特性更加鲜明,突出表现在:第一,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我国领导人从不屈服于外来压力;对外国损害中国根本利益、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动,我国政府都进行了理直气壮的斗争.第二,坚持根据国情,自主决定开放的领域和速度.面对日益明显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方面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另一方面又对可能遇到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加强防范,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第三,坚守真正的不结盟.在参与处理国际事务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立场.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扛旗,在发展中国家不当头.
开展睦邻外交打破西方制裁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扭转局面,争取主动,党中央为外交工作确定了两个重点:一是开展睦邻外交,稳定和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二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恢复和稳定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1990年至1992年,睦邻外交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同印尼恢复了外交关系,同越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印度改善了关系.此外还与沙特、新加坡、文莱、以色列、韩国以及苏联解体后取得独立的各国等共2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个数字甚至超过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第一次建交高潮.我国不仅实现了同所有周边国家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发展,而且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重要国家的关系取得突破,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也有进一步发展.
中国政局迅速恢复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对外交往日益扩大.这一切都出乎西方政治家们的意料.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实施了不到一年就开始松动.美国带头制裁中国使两国关系陷于严重困难,但中国领导人表现出远见卓识.在此期间,中美关系虽仍处于低谷,但两国高层一直保持着接触,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也没有中断.1993年11月,首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借此机会,克林顿总统和江泽民主席举行了正式会晤,这是自1989年夏季以来两国首脑的首次会面.
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或缓和了与其他国家之间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端,为稳定国际关系大局,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国按照“一国两制”方针,通过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又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一时期,我国同一些邻国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在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上也取得重大进展.中俄两国经过谈判,从1991年至1999年先后达成五项边界协定和议定书.这些文件的签署及勘界工作的圆满结束标志着中俄已协商一致地段的边界正式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目前,中俄国界东段还剩下两处地区的边界线走向尚未确定,双方正在继续谈判解决.中越两国经共同努力,于1999年底签署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2000年底又签署了中越《关于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中印边界问题虽然仍未解决,但边境形势已得到很大改善.1993年9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又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稳定和发展同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0年代中期,我国领导人提出,要积极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邦.1991年底苏联解体,中俄随即建交,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平稳过渡.两国关系从此进入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新阶段.1992年,中俄宣布互视为友好国家.1996年,中俄宣布“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两国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2001年,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两国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与教训,认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双方关系的发展,双方都应尊重对方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两国有强烈的意愿,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十几年来双方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
中国领导人一贯用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来审视中美关系,坚持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作为发展双方关系的基础,主张按照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正确处理两国间的分歧,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结束了中美关系长达八年的困难局面,为面向新世纪的中美关系确定了框架和发展方向,双方宣布将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布什总统就任后,于2001年10月和2002年2月两次访问中国,两国最高领导人就推进中美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十几年来,中美关系几经风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两国保持并发展健康、稳定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中国同西欧的关系自1991年基本恢复正常之后,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中国与欧洲各国首脑频繁互访,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关系的发展.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在访法期间提出了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四项原则,表示愿面向21世纪,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1997年,中法两国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中英两国也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欧盟作为重要的地区性组织,也先后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中欧关系发展的举措.1998年,中国-欧盟首次领导人会晤在伦敦举行,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中欧愿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随后,欧盟决定,把对华关系提升到与美、日、俄同等重要的水平,加强中欧政治对话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同欧洲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均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历史上首次访问日本.中日领导人就新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达成共识,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关系的发展总体顺利,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地区的发达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关系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
稳定周边,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90年代初,中国同周边所有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此后,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
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引人注目.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底,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首脑会议联合声明》,确定了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目标和指导双方关系的原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坚持履行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援助,受到国际上的广泛赞誉.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对话机制运行良好,双方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扩大.此外,中国和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双边关系也得到很大发展.
巩固和发展与南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稳定周边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实现了中印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问印.访印期间,江泽民主席提出了中国与南亚各国共同构筑面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关系的五点主张.两国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面向未来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随后,中国和巴基斯坦也宣布共同构筑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2年初,阿富汗新政府成立,中国政府立即给予承认和支持.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1992年初,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次年4月,又在莫斯科签署了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上海五国”机制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首创了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加上乌兹别克斯坦共六国元首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建立涵盖多领域的区域性多边组织,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六国元首就未来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达成广泛共识.这一远见卓识已为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证明.
中国关注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一贯主张朝鲜北南双方通过对话改善关系.近年来,中国参与了有关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的磋商与对话,参加了旨在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中、朝、韩、美四方会谈,为维护半岛及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中国同蒙古的关系也一直朝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实施稳定周边战略的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同非洲、拉美等世界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近年来,中国同非洲以及西亚地区国家的关系继续朝着全面、稳定的方向发展,高层往来频繁,对话与合作显著加强.与此同时,同拉丁美洲各国的友谊也不断发展,相互了解日益加深,经贸关系稳步扩大.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树立大国形象
90年代,我国在多边外交领域日趋活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是中国在多边外交活动中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冷战结束后,面对西方国家在多边外交领域以种种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做法,中国始终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和独立、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等互利等原则,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对国际关系中的各种霸道行径进行了有效的抵制和斗争.对于联合国等组织旨在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的一系列有益工作,中国都给予支持并积极参加.中国同77国集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合作关系,并作为观察员参加了不结盟运动.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议题.冷战结束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应成为国际新秩序的政治基础.中国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有关职责,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推动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中国还广泛参加了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工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活动,促进国际合作.
20世纪90年代,我国多边外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15年里,我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始终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经过不断努力和艰难谈判,中国最终同有关各方达成了协议.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20世纪90年代,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发起和参加了一系列地区多边组织.中国明确表示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秩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对话与合作,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建立多边信任措施,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举办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也是“9·11”事件后最大规模的世界领导人会议.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对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外交努力,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工作格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这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格局时,我们既要考虑到同大国和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应考虑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既重视发展与各国的双边关系,也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