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历史与未来的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23:28:43
中美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历史与未来的发展!
中美关系?
关于中美关系的历史与未来的发展!
中美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历史与未来的发展!
早期中美交往指1784年---1844年.这60年的交往主要是经贸方面的交往,传教方面的交往.两国并无官方往来,更无外交关系一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美早期平等互利的关系正式结束.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前,是美国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时期.一、《望厦条约》的订立(一)美国与鸦片战争美商运鸦片至中国,有记载的最早时间是1805年.美国对华鸦片贸易额占美国整个对华贸易额的十分之一左右.美商运到中国的鸦片绝对数也远远小于英国.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时,所收缴的两万箱鸦片中,属于美国人的有1540箱.约占总数的1/13.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在广东的多数美国商人是持同情态度的.原因有:1、中国禁烟,打击美商在中国的主要对手----英商.2、美商着眼于对华的长远贸易.3、此时,在华贸易的美商没有政府的直接支持.鸦片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后,美国人的心情矛盾:一方面,美国对中国被迫开战抱有同情态度.另一方面,美国希望中国战败后进一步开放市场.美国政府保护在华美商美国政府遂决定派遣一支舰队东来.“东印度舰队”由海军准将加尼率领,1842年4月到广州,1843年4月离开中国.(二) 顾盛来华与《望厦条约》的签订1844年2月24日,顾盛使团抵达澳门.顾盛使团提出要进京面圣,并以炮舰相威胁.1844年5月,清廷命令两江总督耆英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顾盛谈判.中美双法经过短时间的谈判,于1844年7月3日,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共34款,美国获得的特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对领事裁判权作了更详尽的规定.第二,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第三,侵犯了中国领海权.十二年以后修约的隐患:
第34款规定:“和约一经议定,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不无稍有变更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美国确立在华领事裁判权 在华领事裁判权指一国侨民在中国享有不受中国司法管辖的特权.他们在中国触犯了刑律或发生民事诉讼,他们只接受他们驻华使领人员的审判,中国法律对他们没有约束力.
1856年10月,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英军占领广州后,英法又联合美俄两国公使,再次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要求. 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于1857年5月委派列卫廉为特命全权公使,卫三畏副之.美国政府给列卫廉的指示就是要他尽量与英法公使合作,争取从中国获得更多特权.美国于1858年6月18日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三、蒲安臣的“合作政策”与蒲安臣使团蒲安臣是美国首位驻中国首都的公使.1861年美国总统林肯任命蒲安臣为驻中国公使蒲安臣在华时间从1861-1867年,他在任驻华公使期间,一直倡导并奉行“合作政策”所谓合作政策,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列强之间在有关中国的问题上合作;二是列强与清政府之间也实行合作.合作政策,主要内容:各国应采取一致态度和政策;合作政策的先决条件在于英国的合作;各国不能攫取条约以外的额外权益;不得损害中国领土完整;帮助中国政府平定内乱(太平军),保卫各通商口岸.各国应体谅中国办理外交的人员之困难,凡事应宽容.合作政策的推行有其客观条件 首先看美国方面再看英法俄三国 最后看中国方面 蒲安臣以和平、协调的方式处理了列强一些与中国之间的纠纷.兹举两例:中英海军船舰纠纷清政府购买英国船舰——中英为这支舰队指挥权问题发生争执 ——蒲安臣出面斡旋 合作政策的另一层面是美国(各列强)与清政府之间的合作,表现:美国支持华尔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868年是《天津条约》修约之年.清政府两个困难:一是远涉重洋,人多畏阻,且花费巨大,不宜筹款分驻各国.二是语言文字尚未通晓.1867年11月21日,清廷正式下旨,任蒲安臣为“充办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与蒲安臣同行的有:英国驻华使馆汉文秘书柏卓安中国海关任职的法国人德善,出发前总署规定蒲安臣出使的办事原则:“凡于中国有损之事,令其力为争阻;凡于中国有益之事,令其不遽应允”,“遇有彼此有益无损事宜,可准者,应即由贵大臣与钦差之员酌夺妥当,咨商中国总理衙门办理”.《天津条约续增条款》于1869年11月经过两国批准后在北京交换生效蒲安臣条约共8条,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领土及领海的中立权;中国自行管理内地贸易;中国可以在美国各商埠派驻领事;两国不得对在本国的对方公民进行宗教迫害;两国人民可以相互自由迁徙,享有居住、旅游等权利;两国可以互派留学生,在对方国内设立学堂;美国不干预中国内政,等等.四、美国的排华政策中美交往早期,1820-1848年间,赴美华人有14人.1848年加州发现金矿.几年间,赴美人数即达数万.70年代开始,美国西岸掀起了大规模的排华运动,三个方面的原因:经济方面的原因.种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方面的原因.西海岸的排华狂潮.1880年11月17日签订《中美续修条约》,即安吉尔条约,对中国自由移民美国作出限制.安吉尔条约的主要内容: 1、美国对中国劳工前往美国定“人数、年数之限”;2、劳工以外的华人赴美,均听其往来自便;3、已在美国的华工,美国政府需加以保护.1882年4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排华法.
对• (二)建构均势:罗斯福牺牲“中国完整” 日俄战争时期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完全从属于他的远东均势政策.日俄战争1904~1905,战争历时19个月,日本和俄国两败俱伤,无力再战.1905年6月日俄接受美国斡旋,于9月5日签署了《日俄和平条约》,即《朴茨茅斯和约》.条约内容:俄国承认朝鲜是日本的独占势力范围,并将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租让权及南满铁路租让权交给日本等.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处决俄军中国奸细(三)遭遇日本:罗斯福出卖“中国完整”面对日本,罗斯福政府却不愿再提什么“中国完整”.二、“门户开放”的挫折 (一)中国收回粤汉路权 1895年12月,美国人成立了美华合兴公司 1898年4月14日,清廷驻美公使伍廷芳与合兴公司代表巴时(签订《粤汉铁路借款合同》,规定中国借款400万英镑(约2000万美元),期限50年.1900年7月13日,伍廷芳与合兴公司签订《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续约将借款总额增至4000万美元,造路期限延长为5年.清政府为避免粤汉路落入他国之手,第17款规定:“美国人不能将此合同转予他国及他国之人”.由于合兴公司在美国融资困难,便转向欧洲金融市场融资.到1900年底,合兴公司的6000股股票已有4000股被比利时人购去.这一消息经披露后也引起了湘鄂粤三省绅商的愤慨,三省人民掀起了废约自办运动.张之洞决定“改废约为赎约”.张之洞的“赎约”与民众的“废约”有巨大差别.1905年1月起,双方就赎路举行谈判.6月7日,达成初步协议,中方共出赎金675万美元,收回合兴公司在华所有产业.1905年,梁诚与合兴公司的代表在华盛顿签订《收回粤汉铁路美国合兴公司售让合同》,中国收回的粤汉路权. (二)抵制美货运动 1905年,中国发生了抵制美货运动.运动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排华政策及“华工条约”的修订问题.1905年5月10日,上海商务总会会长曾铸(字少卿)召集会议,决定抵制美货.提出抵制的5条办法:不用美货,拒绝为美船装货,不入美人所设学堂读书,不为美人开设的洋行当买办、翻译,不给美人当佣工.在各方的压力下,罗斯福便颁布了一些行政命令改良排华政策的执行.对于中国劳工遭受排斥与虐待的问题,罗斯福却根本不想解决.抵制运动发生之后,美国政府加大了对清廷的压力.在美国军事威胁下,清政府只有答应镇压运动,保护美国在华利益.8月31日,清廷发布上谕,令各地督抚切实镇压反美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民族资产阶级、中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手工业者、工人和农民、学生等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爱国运动.与义和团简单的、盲目的排外相比,这次运动具有了全新的形式,反映了中国人民群众的新觉醒.(三)“庚款兴学”“庚款”是庚子赔款的简称.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帝国主义从中国勒索了巨额赔款,本息共计98200万两(45000万两,年息4厘,39年还清).其中美国分得32,939,055两,折合美金24,440,778.81美元(1两=0.742美元).这个数额比美国所用战费及商民教士各项实际损失要多出很多.后经美方核实,美国应得的赔款数额为11,655,492.69美元. 三、美国对华“金元外交” (一) 背景1909年3月,塔夫特(William Taft)继任美国总统,提出“以金元代替枪弹”,实行所谓“金元外交”.此时远东的国际局势对美国并不利. 清政府在日俄战争后,为防止日俄联合侵占中国东北,在东北采取开门政策,即引进各国势力,牵制日俄,消除垄断.(二)锦瑷铁路与诺克斯计划 1909年10月2日,司戴德与东三省总督锡良,奉天巡抚程德全签订《锦瑷铁路借款草合同》,由美国银行团提供筑路所需款项. 但草合同遭到日本和俄国的反对.(三)湖广铁路借款 1909年,英法德与清政府签定《湖广铁路借款草合同》,美国得悉后,要求参加对中国的借款.1910年5月,英法德美四国达成协议,对华贷款机会和权利均等,四国可在国内发行债券.湖广铁路债券案【司法机构】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1979年 1979年11月,由美国公民杰克逊等九名持券人向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诉讼,要求偿还他们所持有的中国清朝政府于1911年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本息.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于1982年9月1日无理作出“缺席审判”,要求中国政府向原告偿还4130余万元.二、评论“湖广铁路债券”案涉及以下两个国际法问题:(一)国际法上的继承问题(二)国家主权豁免问题 第六章中国与华盛顿会议
一、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巴黎和会并没有解决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美国认为,巴黎和会上日本所得到的东西比它应该得到的要多得多.所以,美国要力图改变这种现状,在新的实力对比基础上,建立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均势.实际上就是建立美国主导下的新秩序. 第一,日本独霸中国的政策.第二,英国的海上霸权. 第三,英日同盟.1921年8月10日,美国总统正式邀请英日法意四国参加会议,8月13日又向中国政府发了请贴.后来,荷兰、葡萄牙、比利时因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有属地或有直接的经济利益,也要求参加会议.这样,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时,有9国参加.会议于次年2月6日结束.大会的正式议程: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居于主导地位,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当选为大会主席.大会的正式议程有两项:(1)限制军备问题;(2)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北京政府派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等出席.二、《九国公约》远东和太平洋问题是华盛顿会议的两项重要议题之一.其核心问题则是中国问题.所谓远东太平洋霸权之争,实质上就是在中国争夺霸权.会议的结果,就中国问题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以所谓九国公约最为重要.它的全称是“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尊重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完整;2、赞成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3、各国如不预先通知中国,不得缔结关系到中国的条约;4、各国在华所得特殊利益,均当宣布,否则概认为无效;5、撤废各国对华政治上所加的各种限制;6、中国现有条约,须附以期限;7、凡解释让与权时,须以有利于让与国者严格解释之;8、尊重战时中国的中立国权利;9、订立一个解决太平洋及远东问题国际争端的和平条文;10、设立一个讨论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的会议,以便随时召集,决定缔约国的共同政策.美国代表提出四点原则,以取代中国的十条原则.1、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2、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3、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4、不得因中国状况趁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中新增加的内容1所要反对的对象有所不同.保全中国原则在1900年第一次提出时,矛头是指向英俄法德等国的,而九国公约中再次提出保全中国显然是针对日本的2“门户开放”政策照会本来是在承认各国势力范围的前提下谋求商业机会均等.而九国公约的第四条规定则禁止列强在中国获取新的势力范围及获取独占权和优先权.表明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膨胀后迫切要求控制中国市场的意图.3机会均等原则最初只限于商业,后又扩展到工业.而九国公约则规定将其扩展到铁路、公共企业、财政企业等更加广泛的领域.4门户开放政策过去只对与中国有约国家有约束力,而九国公约则规定世界各国均有遵守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的义务.从而把门户开放政策变成了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对华政策.四、美国与山东问题的解决巴黎和会上,威尔逊为了国际联盟计划,不惜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向日本妥协,答应将德国在山东的经济权利转交日本.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即使在美国也引起了舆论界的激烈批评.当时报刊上充斥着这样的标题:“山东罪行”、“抢劫阴谋”、“该死的冒险行为”、“强夺山东”等.美国国会最终否决了《凡尔赛和约》,很大程度上与山东问题有关.共和党也借机对民主党大加挞伐,导致民主党在1920年大选中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共和党人哈定当选为总统.可见,美国舆论与人民还是存在一种正义的呼声,它们在山东问题上对中国抱同情态度.巴黎和会后,威尔逊政府迫于压力,要求日本履行它在巴黎和会上所做的保证,即日本把山东半岛的全部主权交还中国,而只保留经济特权.威尔逊还告诉日本人,“在1915年和1918年协定的基础上同中国谈判,是不能容忍的”.日本代表团坚持其日本贷款计划,中国代表则提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计划:1)以现款赎路,将路款在特定的日期内一次存于第三国的一个银行;2)12年内用国库券或中国银行公会的期票分期付款,3年后中国可以随时还清全部国库券.中国将选聘一名管一个地段的日本工程师.但日本不接受这两个方案.眼看中日谈判陷于僵局,中美舆论纷纷.美国国务卿休斯急于解决山东问题,便同意了日本所谓作了最大让步后提出的条件,即:1)以中国国库券分期付款,期限15年,但5年以后可以一次付清;2)任命一名日本会计长和一名华人会计长,两人权限相等,但都受中国局长管辖;3)任命一名日本人任车务长,但受中国局长管辖.北京政府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电令中国代表团签字.四、其他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与处理关于关税自主问题.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关于废止21条问题. 关于撤退外国驻华军警问题.第十章中美互相敌视时期一、承认新中国问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建国前,毛泽东即提出“一边倒”决策,在与外国建交问题上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劲屋子再请客”.1949年2月24日艾奇逊提出“等待尘埃落定政策”. 美国在中苏之间打进“楔子”战略 1949年5-6月间,中共南京军管会外事处长黄华在与司徒雷登的多次接触中,表明了新中国与美国建立关系的愿望. 5月13日,艾奇逊在给司徒雷登的电报中,提出了承认三条件:(1)新政府在事实上控制全国领土和行政机构,(2)有能力并愿意履行国际义务,(3)得到国内人民普遍认可.美国不但自己不承认新中国政权,而且还利用它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纠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新中国采取不承认政策,5月13日指示司徒雷登,要他向英法驻华大使强调,美国“强烈反对任何大国匆匆忙忙给予中共以无论事实上还是法律上的承认”. 10月3日指示国务院:“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政权,我们在承认苏联的共产党政权之前曾等待了12年”.12月6日,艾奇逊与印度驻美大使谈话,劝印度不要承认中国,希望“民主”国家采取共同行动,不要急于与共产党中国建交.美国在政治上敌视、孤立新中国的一个做法就是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 从1950年到1960年,美国每年都以“延期审议”的办法,无限期搁置恢复中国席位问题的讨论. 1961年9月25日,联大通过把讨论中国席位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但美国又玩了一个花招.美国的操纵下,10月15日,大会通过了美国的动议.二、中国的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操作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同日,杜鲁门宣布下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7月7日,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统一的联合国军司令部,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任总司令.从8月27日起,美国空军即开始轰炸中朝边境地区,并在公海上炮击中国商船.9月15日,麦克阿瑟率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10月初,美韩军队越国三八线,21日占领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推进.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5月,中朝军队紧密配合,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反击作战,歼敌23万多人,其中美军近半.把美韩军队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0年12月3日,美国正式决定对所有对华出口物资实行管制.16日,美国宣布冻结中国在美资产,并禁止美国船只及一切在美国注册的他国船只开往中国.对此,中国采取了相应的报复措施.18日,中国政府宣布冻结中国境内的所有银行的美国公私存款,并管制美国在华一切财产.1951年3月24日擅自发表谈话,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部基地”.4月11日,杜鲁门下令召回麦克阿瑟,改任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1951年7月开始,交战双方举行停战谈判.1953年7月27日,签停战协定.美国为韩战付出了沉重代价.它动用了三分之一的陆军、五分之一的空军、和一半以上的海军,耗费了200亿美元的直接战费,损失兵力近17万,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新式武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军(Omar Bradely)哀叹韩战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战争”.中国在韩战中也付出沉重代价.三、台湾问题的出现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1895年4月17日的《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台湾.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开罗宣言》:“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9月2日日本投降条款表示,“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派到台湾的军队接受日本投降.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宣布,自即日起,台湾正式回归中国版图.1949年3月,杜鲁门正式批准了一项对台政策,其政策目标是“不让台、澎落入共产党手中”.为此要将“该岛屿与中国大陆隔开” .195012月23日,国务院发表“关于台湾政策宣传指示”,强调台湾从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其命运纯属中国内部事务,它对美国来说并不重要.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正式就台湾问题公开发表声明,表示“目前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同日,艾奇逊举行记者招待会,阐释杜鲁门的声明,批驳了“台湾地位未定论”.1月12日,艾奇逊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讲话,提到美国的西太平洋防线,北起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群岛,到菲律宾,没有包括台湾.麦克阿瑟在1950年5-6月两次提出内容相似的备忘录,其中提到,台湾若被中共占领,“就好比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供应站,其位置对苏联完成其进攻战略极为理想”.杜鲁门在6月27日的声明中还宣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正式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7月底8月初,麦克阿瑟率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军界要人访问台湾,在与蒋介石会谈后,达成协定:在台湾地区的美蒋陆海空部队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共同“防卫”台湾;增派第13航空队常驻台湾,美国在台湾设置“军事联络办事处”. 美国还利用对日和约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1951年9月,由美国一手包办的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它规定:“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但对台澎的主权归属却只字不提.四两次台湾海峡危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快了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在军事上包围、遏制中国.杜鲁门政府先后与泰国(1950年10月17日军事援助协定)、菲律宾(1951年8月30日共同防御条约)、澳大利亚、新西兰(1951年9月1日澳新美安全条约)、日本(1951年9月日美安全条约)签订军事援助协定或共同防御条约,在中国周边构筑一条针对中国的军事条约网. 1953年2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不再用第七舰队屏障共产党中国,撤销了杜鲁门实施的台湾海峡“中立化”的决定.此即“放蒋出笼”(unleashed),意即不再阻蒋“反攻大陆”.朝鲜战争一结束,美国政府即加强对蒋介石的支持,于1953年9月与蒋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自1954年夏季起,美蒋又开始谈判,准备缔结一项共同防御条约.炮击开始之后,杜勒斯认为台湾海峡出现了危机,亲往台湾与蒋介石会谈.蒋强烈要求加快缔约的谈判.双方的分歧在于对“沿海岛屿”问题上,这也涉及到缔约的适用范围问题.当时,美国政府内部在“沿海岛屿”问题上也有分歧.一派认为沿海岛屿很重要,美国应尽力协助蒋介石守住这些小岛;另一派则认为沿海小岛从地理上看附属于中国大陆,助蒋守住这些小岛意味着要与中共全面开战,这并不符合美国的整体战略和利益,何况失去这些小岛对台澎并无危险.与此同时,解放军开始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行动,对一江山岛、大陈岛的蒋军发起进攻.美蒋也加快了缔约谈判的步伐.12月2日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条约给予美国“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为其防卫所需要而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利”,美蒋共同采取行动以对付对“任一缔约国之领土上之武装攻击”.条约把蒋介石集团的“领土”规定为台澎,但又可扩及经美蒋双方“共同决议之”其它地区.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攻占了大陈岛的外围据点一江山岛.艾森豪威尔于1月24日向国会提交关于台湾局势的特别咨文,要求国会授权他在必要的时候派遣美军保卫台澎“以及其它密切相关地区”.几天后,国会同意了他的要求.解放军于2月12 日进占大陈岛.1958年8月23日起,中国军队开始炮击金门.27日,艾森豪威尔发表声明说,他将使用1955年“台湾海峡决议案”赋予他的权力,命令美军助蒋守住金门.29日,他又命令美舰护航,保证台湾对金门的物质供应.与此同时,美国从各地调集海空力量集结台湾海峡,并扬言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从而发生第二次台海危机.1958年10月6日,中国政府宣布,在没有美舰护航的条件下,暂停炮击,如美舰护航,则恢复炮击.10月25日,中国政府又宣布,单日炮击,双日停止炮击.后来,艾森豪威尔决定,只要中国在双日不开炮,“美国将不参加护航活动”.12月10日,美国宣布从台湾海峡撤出部分海空军.台湾海峡局势逐渐缓和下来.第十一章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中美和解的历史背景 国际背景: 首先是美苏争霸战略态势的变化,美苏关系从美攻苏守向美守苏攻转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中苏分裂. 美国改变对华政策的主要原因与考虑:联华抗苏,改善对华关系,以便从越南脱身 美国20年来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已经破产 经济因素 从中国方面来看,与美国搞缓和主要是苏联因素.其它一些考虑:1)解决越南问题.2)台湾问题.3)打开外交新局面. 二、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1969年2月1日,即尼克松就任总统第12天,就表示,要积极探索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可能性.1969年3月,他在会晤法国总统戴高乐时,正式请戴高乐向北京转达他对改善中美关系和结束越南战争的意图.8月,尼克松又通过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向中国传递口信.7月下旬,美国国务院宣布放宽对美国公民来中国旅行的限制;12月,宣布允许美国拥有的国外子公司向中国出售非战略物质,部分取消对中国的贸易禁运.12月,美方向中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