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布局,和它的传统文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7:15:43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布局,和它的传统文化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布局,和它的传统文化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布局,和它的传统文化
这个问题太大了,一时讲不清楚
你看看故宫的百度百科吧:
编辑本段北京故宫博物院
历史沿革
故宫博物院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紫禁城 故宫[1]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远景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黄色琉璃瓦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极、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在这里举行.保和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在清代是宴请王公、举行殿试等的地方. 紫禁城全貌
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又名"后三宫".左、右为东、西六宫,后为御花园,分别为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在此以外,东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等建筑,习称外东路,为准备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西有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建筑,习称外西路,专供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太嫔等起居之用.皇子们的居所原在东、西六宫之后,称东、西五所,后迁至宁寿宫之南,称南三所.所有后半部统称“内廷”.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场所.乾清门外东有九卿房,为九卿值班处;西有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值班所.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为皇帝日常办公地,同时在此召见臣僚.与之相对称的地方为奉先殿,是供奉祭祀祖先处.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建院和开放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临时革命政府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紫禁城后部的“后寝(内廷)”.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接管了故宫,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1925年9月29日,“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临时董事会“协议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严修、卢永祥、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张璧、庄蕴宽、鹿钟麟、许世英、梁士诒、薛笃弼、黄郛、范源濂、胡若愚、 吴敬恒、李祖绅、李仲三、汪大燮、 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等21人组成.又设临时理事会“执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下建古物馆、图书馆.李煜瀛为临时董事兼理事长,易培基任古物馆馆长,陈垣任图书馆馆长. “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曾对故宫文物逐宫逐室地进行了清点查收,事竣后整理刊印出《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6编28册,计有9.4万余个编号117万余件文物.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并就宫内开辟展室,举办各种陈列,还编辑出版多种刊物,公开资料,进行宣传.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文荟萃,极一时之盛. 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的第一天,人们以争先一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为快,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中央政府接管 1926年,李煜瀛、易培基受到段祺瑞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北京,清皇室致函斡噱孚,要求溥仪回宫,故宫博物院存亡危在旦夕,临时董事会、理事会改而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维持会”,以支危局.1927年9月,张作霖所控制的政府又宣布成立“故宫管理委员会”,强行接管故宫博物院.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结束.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10月5日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规定“故宫博物院直隶于国民政府,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布事宜 (按:所属各处系指故宫以外之大高殿、清太庙、景山、皇史宬、实录大库等 )”.国民政府任命理事27人,复由理事会推举理事10人.李煜瀛任理事长,易培基任院长,院以下设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古物馆馆长为易培基(兼),文献馆馆长为张继,图书馆馆长为庄蕴宽,至此故宫博物院大局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