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女英雄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9:03:13
史上女英雄的故事
史上女英雄的故事
史上女英雄的故事
平阳公主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
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过大业13年时,柴绍可没有诗中的这股英雄气概.听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还对老婆说:“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怕带着目标太大,自己一个人逃跑胜算就大一点.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
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冈山时收编王佐,袁文才颇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实,不知道当时是否想起过这段历史.
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的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由于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3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公主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穆桂英挂帅
花木兰替父从军
穆桂英挂帅
花木兰替父从军
还要不要故事大概内容?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全部展开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收起
妇好
还有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1496—1555),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女英雄。本姓岑,壮族。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土官岑璋之女。她自幼聪慧好学,攻读诗书,习武练艺,善使剑,懂兵法,有谋略。她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助人为乐。长大之后,嫁与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改姓为“瓦氏”。
明嘉靖六年(1527),岑猛被指控叛乱,被讨伐,与其...
全部展开
妇好
还有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1496—1555),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女英雄。本姓岑,壮族。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土官岑璋之女。她自幼聪慧好学,攻读诗书,习武练艺,善使剑,懂兵法,有谋略。她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助人为乐。长大之后,嫁与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改姓为“瓦氏”。
明嘉靖六年(1527),岑猛被指控叛乱,被讨伐,与其子岑邦彦战败而亡。其孙岑芝袭田州土官。因岑芝年幼,由瓦氏夫人代理知州事。她深明大义,在职期间,克己砺志,善理州政,招集流亡人口,发展农业生产,重视教育,安定社会秩序,各方面均有所成就,赢得了族人的爱戴和拥护。
嘉靖二十九年(1550),岑芝被征调至海南岛镇压黎族群众,战死于海南,于是,瓦氏夫人又抚育岑芝之子岑大寿、岑大禄。掌管州内一切政务,政绩斐然。
三十三年(1554),倭寇侵犹我国东南沿海,所到之处,焚毁房屋,抢劫商船,大肆掠夺,无恶不作,严重威胁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征调“俍兵”(广西壮族土官兵)、“土兵”(湘西土家族土司兵)前往东南沿海抗倭。瓦氏夫人请命应征,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率田州、归顺州、南丹州、那地州、东兰州等州组建的军队6800余人,奔赴东南沿海剿倭。“誓不与贼俱生”,表现了她坚决抗倭到底,确保祖国边境安全的决心。她率俍兵于三十四年(1855)三月十三曰到前线金山卫,扼住倭寇的巢穴。她体察下情,关心兵士,且用兵有方,所率部队组织建制严密,标志明显,奖惩分明,部队内部团结一致,秋毫无犯。因此,俍兵在战场上士气高昂,英勇善战,十出九胜,“天下莫强焉”,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同年四月,倭寇出动3000余人突然侵犯金山卫,瓦氏夫人率队迎击,杀得倭寇四散逃命,瓦氏的勇猛,为敌人所畏服。四月二十曰,倭寇4000多人进犯嘉兴,瓦氏首当其冲,一马当先,在士兵与其他友军的配合下,把倭寇包围在五江泾(今嘉兴县北州里)一带,一举歼灭倭寇3000余人。给倭寇以毁灭性打击,获得抗倭的首次大捷。
六月,在陆泾坝战役中,又斩获倭首300余级,烧毁倭寇船只30余艘,倭寇闻风丧胆。俍兵连连告捷,屡建奇功,大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在江浙沿海广为传颂。因瓦氏俍兵“杀贼多”,论功封赏瓦氏夫人为“二品夫人”,群众赞誉她为“石柱将军”。
是年七月,瓦氏夫人班师回田州。祭告家庙,厚恤随军士兵,以示关怀和慰问。不久,病逝于府署,追封为“淑人”,葬于州城东婆地(今田阳县田州乡那兰村)。墓碑至今尚在,上刻有“明赐淑人岑门瓦氏之墓”
收起
梁红玉随夫韩世忠征战
花木兰替父从军
穆桂英挂帅
文成公主入藏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