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21:52:09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新授要实,以联系促进思维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充分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两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也提到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然后回顾一下这些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树苗超市去选购植树所需的两样劳动工具,和同组一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让孩子从小养成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用发散思维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并且,这样活动设计,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即《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2、充公预设并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记得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3、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1、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如一年级学习了元、角、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假设每生准备5元钱,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模拟商店),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居然每一小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总结要活,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置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例如:在我教学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时,我这样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和家长一起到超市,买点生活用品,学会算帐,第二天来汇报给我们的同学.这样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其次,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奥妙、历代数学家的伟大.如:在教学完时分秒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阅读任务“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钟表时,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示时间的?”从而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
总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