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1:23:35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新科技革命不仅是新变化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导致其它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影响极其深远.这次科技革命萌发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的军备与军事技术的竞争,到50—60年代开花结果;它源于美国,后来扩展到西欧与日本.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政治矛盾与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社会呈现出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景象.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因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生产力发展普遍较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最终发生了苏东剧变并导致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可以讲,由于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两制”力量的对比中,资本主义赢得了暂时的优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二战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危机感、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需要,也由于受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机制十市场机制的垄断资本主义.在这种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把部分生产资料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也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于克服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缩小收入差距,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无序发展的状况,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战后,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国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远远走在社会主义国家前面,这样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体现)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三)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发展和增长过程不仅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且也表现为包括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就产业结构来说,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它们的经济结构开始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这种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对于当代资本主义从发达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对于增强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模糊阶级矛盾与缩小社会差别以及对于迟缓资本主义变革,都具有很难估量的作用.
(四)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20世纪下半叶,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力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具体地说:资产阶级表现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战后又形成了几个新的阶层,即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被称之为“行动的资本家”的高级经理阶层与高级专家官员阶层以及以巨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统治大大加强,中等资产阶级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人阶级表现为扩大化与多层次化.无论在物质生产部门或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出现了新阶层与新集团,如以熟练工人与技工为主体的新型工人阶层,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阶层,以“白领工人”为主体的职员阶层,以“蓝领工人”为主体的体力劳动者阶层等;新中间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在扩大.伴随以小业主、小商贩、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为代表的传统的中间阶层的萎缩,以科研人员、教师、医生、社会福利人员、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新中间阶层崛起.另外,其它的阶层与集团如知识分子社会集团迅速扩大,边缘阶层、流动阶层等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在阶级关系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施“人民资本主义”、“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等措施和手段,使阶级矛盾得到缓和、阶级利益得到调整,在阶级利益与阶级意识方面的所谓“一体化”和“趋同化”在加强.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对作为传统革命主体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革命性形成挑战;在阶级关系方面的“一体化”与“趋同化”对于“两个必然”的实现也会带来消极与不利的影响.
(五)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随着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逐步转变到非强制性的政治职能和意识形态职能上.国家主要不是依靠强力,而是通过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宣扬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优越性来维持与巩固他们的阶级统治.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职能也大大加强,国家不仅掌握经济命脉和大量的国有企业,而且还通过经济、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来调节经济,通过社会福利措施缩小社会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定,以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长治久安”.其次,从上层建筑与法制方面来看,资方阶级通过多党的议会民主制度来保持政权的民主性与稳定性.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比较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职能和上层建筑的这些变化,无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稳定与“长治久安”起着重要的保护与推动作用,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行社会变革更加困难.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探析
二战以后的50多年来,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也没有像列宁所说走向“垂死”,反而出现了新现象和新特点,如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劳资关系改善等等,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这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经克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历史规律已不再成立?这是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对此认真加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之所以发生一系列新变化,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
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上两次最为严重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并引起长达10余年的两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遭遇沉重打击.“战争和经济破坏逼迫各国从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介入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使其免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保障垄断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日益激发的各种矛盾,将资本主义从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中暂时拯救出来,使其在垂死的边缘获得了一线生机.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内在动因.
大体说来,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社会生产力领域,科学技术成为政府干预的重点领域之一.各国政府都把科技的发展看作是关系本国经济实力加强、国际地位提高和民族兴衰的关键,并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建立机构,加强领导;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如美国克林顿总统一上台,就把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作为政府最重视和优先考虑的议题之一.为此,1993年11月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地在白宫内设立国家科技委员会,总统亲自挂帅,政府主要成员参加.1994年美国政府又提出“美国的新科技政策”,决定把研究开发投资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到3%.
第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通过授予雇员持股计划的企业以实质性税收补贴来鼓励该计划的实行等措施,逐步调整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实行资本主义企业由以股东为中心到兼顾利害攸关者各方利益的转变.
第三,在企业的组织和治理结构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雇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制度.
第四,在产品的分配方面,“把蛋糕做大”,实行高工资、高消费政策;而在产品的再分配方面,则实行名目繁多、其支出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到90年代末,西方国家每年通过税收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其中欧盟国家已经接近50%,在这部分集中起来的国民财富中,大约50%用于贫困救济、失业补贴、医疗补贴、养老金发放、教育等社会福利开支.
第五,在上层建筑领域,通过让工人组织工会、选派代表同雇主谈判和签订合同的制度,建构劳资之间争执、协商和妥协机构,极力把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纳入到改良主义的轨道中去.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除表现在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上外,还表现在其国民精神的塑造上.如,日本以顽强意识、危机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进取不息的精神著称;美国人则以自我意识、独立思考、创业意识以及重个性和竞争意识见长;新加坡人培养的是向上向善、爱国爱家、凝聚奋斗以及追求繁荣昌盛的整体意识;而德国人则提倡以宗教教义为根本的人格精神以及友善和互助意识等.这些精神因素是一种具有凝聚、动员、鼓舞和推动性质的无形力量,是当代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2]
由于实行国家干预调节政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在战争和经济萧条的困境中逐渐恢复了元气,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出现“经济滞胀”局面,生产率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停滞、物价上涨,垄断资本增殖的运动再次遇到障碍.于是,凯恩斯主义遭遇危机,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再次兴起.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以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经济重建行动:对金融、交通、通讯、能源等部门解除管制,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降低政府的公共支出和投资,减少公共福利,大力推行旨在实现商品、劳务、货币自由流动的政策,削弱工会权力等等.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点是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见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自我调节的结果,是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经济利益而实行改革的结果.
二、国家垄断资本的不断扩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一次次地从危机中走出,并走上新一轮稳定发展道路,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优势,不断从国外攫取利益,又不时向国外转嫁危机相联系的.扩展世界市场与扩展资本的流动空间一样,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资本主义历史上对外经济扩张的主要途径一向是传统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则成为其强有力的手段.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范围内大为拓展的市场经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成为垄断资本攫取高额利润的有效方式,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垄断资本向外扩张的主要途径,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跨国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猛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跨国母公司已多达6.3万家,它们控制的国外分公司有70万家.这些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以上.
当前,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建立,在这种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使国家垄断资本不断向外扩张,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巩固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以至整个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把第三世界变成它们的廉价资源供应地、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巨大利润.据估计,从1951年至1973年,通过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发达国家就剥削了发展中国家1000亿—1500亿美元.1980年至1986年发达国家工业品价格提高了17.5%,而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价格却下降了35%.仅靠此手段,20世纪50—80年代,发达国家就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不发达国家赚取了2800多亿美元.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每年以1500亿—1600亿美元的速度向发达国家归还外债.近年来,美国经济之所以持续增长,原因之一就是无偿利用了巨额的世界资本.仅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后的3个月内,从世界各地流入美国的资本就高达11000亿美元.这样,形成了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回西方的局面.无偿利用巨额世界资本,是国际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恩格斯曾经说过:“当垄断资本家从全世界掠夺大量火腿的时候,是会给本国工人一根香肠的.”国家垄断资本的不断向外扩张,是西方发达国家繁荣和国内阶级矛盾缓和的一个秘密.
三、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成就
一百多年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人阶级为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这种斗争虽然未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却使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工人阶级运用罢工斗争的武器迫使资产阶级一步步退让,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乃至社会地位均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其次,工人阶级通过工会组织和议会选举不断进行合法斗争.这种斗争虽然没有威胁到政府和雇主的统治地位,未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但使资本主义的某些非根本性质有所改变,使一些新社会因素逐步产生.显然,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深刻变化的强大动力.
罢工是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斗争方式.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始终将罢工作为自己反抗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重要斗争形式,一直在运用罢工斗争的武器来迫使资产阶级作出一步步的退让.尤其是二战以后,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进一步发展,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从1919年到1939年的20年中,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是7400万人,而从1945年到1959年的15年中,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已达到1.5亿人.战后的罢工斗争可以说是一浪高过一浪,1960年到1970年的10年中,参加罢工的总人数竟然达到3.6亿人.[3]进入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及社会地位的明显改善与提高,工人阶级罢工斗争的浪潮有所回落.
伴随着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的力量日益强大,作用也不断增强.战后几十年中,工会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与雇主集团相抗衡的重要力量.战后几十年来,西方各国工会化的程度一般都在50%以上,就是说,工会会员人数占经济自立人口的50%以上.工会同政府及雇主进行的斗争,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对话、谈判.工会在同政府和雇主打交道时,不断提出一些有利于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者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增加工资;缩短工时;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实施劳动保护,伤病津贴;实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不得随意解雇雇员;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与雇主共同决定企业事务;工人参与企业的利润分享;建立雇员投资基金;等等.另外,西方各国的工会拥有众多劳动者会员,是一支巨大的选民群体.拒绝了工会的要求,就等于失去了成百万选民的支持,这在西方民主国家中是一个极严重的事情.鉴于工会的势力和影响,对于工会提出的要求,政府及雇主是不能不给予认真考虑的.
可见,当代资本主义发生重大变化,并非是资产阶级本性的改变,而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四、现代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
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给当代资本主义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大增长.
科技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迅速扩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已不到3%,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美国目前三大产业的结构大体是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26%,第三产业72%.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第四产业(信息产业——作者注)崛起以后,产业序列的发展趋势呈现为第四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当前,信息产业正在成为主导产业.
科技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直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表现为按三大产业划分的就业人数比重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就业人口中知识型劳动者与非知识型劳动者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力大为减少,服务性行业的劳动力大为增多,在物质生产部门中传统工业的劳动力大为减少,高新技术行业的劳动力大为增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工人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队伍的科技知识和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出现了知识化、白领化、多层次化的新趋势,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间阶层不断扩大.近些年来,美国数以百万计的新就业者中,90%是知识型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