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顾炎武为学的译文,词语解释还有中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4 00:22:22
文言文顾炎武为学的译文,词语解释还有中心
文言文顾炎武为学的译文,词语解释还有中心
文言文顾炎武为学的译文,词语解释还有中心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13)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⑨之好学也.”夫⒁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⑩乎?1)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 (2)孤陋:片面,浅陋 (3)方;地方. (4)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 (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域:地方 (6)资:盘缠. (7)犹当:还应当. (8)审问:详细考究. 审:详细. (9)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相合. (10)庶(shu)几:差不多. (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 (12)子羔、原宪: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3)济:有利,有好处 (14)域:地方 (15)丘:孔子 (16)邑:地方 (17)与稽:进行探讨 (18)无马车之资:不具备广结交友的条件 (19)犹当博学审问:进行广博的学习,详尽的考究人做学问,如果不是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在一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路费,仍要广泛得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与古人相合,以便探求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对着墙壁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勉励自己吗? 【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体会到: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流,限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就会孤陋寡闻或学习效果不佳;反之,我们的思维会因在交流中受到启发而变得越发灵活,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原文呢?没有怎么翻译啊?
译文: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即使有忘记的,就到店铺中打开书,并仔细认真的复看它。
词语解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出外游历。先生,指顾炎武。
全部展开
译文: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即使有忘记的,就到店铺中打开书,并仔细认真的复看它。
词语解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出外游历。先生,指顾炎武。
(2)以:用
(3)载:驮,运载
(4)厄塞:险要的关口。
(5)询:询问
(6)曲折:详细情况。
(7)或:有时。
(8)即:靠近,引申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对勘:核对校正。
(9)发:打开
(10)或:有时
(11)径行:直接行走。
(12)无足:没有值得。 足:足以,值得
(13)诸经注疏:各种儒家经典著作及注释疏证。
(14)发:打开
(15)熟:仔细认真。
启示:学习要重视实地考察,尊重有实践经验的下层人士,不要迷信书本。
学习要认真严谨,要温故知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