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幽默外交的事 400~450字 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大概意思就ok.最好是两件事在一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08:01:30
周恩来幽默外交的事400~450字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大概意思就ok.最好是两件事在一起.周恩来幽默外交的事400~450字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大概意思就ok.最好是两件事在一起.周恩来幽默外交的

周恩来幽默外交的事 400~450字 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大概意思就ok.最好是两件事在一起.
周恩来幽默外交的事 400~450字 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
大概意思就ok.
最好是两件事在一起.

周恩来幽默外交的事 400~450字 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大概意思就ok.最好是两件事在一起.
★ 智对
  1、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2、一次记者招待会,周恩来总理介绍我国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到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于是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损害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运用曲解,使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 巧对
  3、有一次,周总理从曰内瓦开会回来顺道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用英语向苏联人祝酒.这时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抱怨道:“周总理,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这句话显然是很不友好的.周总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他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以促米高扬说出不学汉语的原因.米高扬果然上钩,抱怨说:“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没关系,下回到我们使馆来,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教你.”一下子将米高扬置于一种学生的地位.
  4、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 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曰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1

1.一位美国记者问:“你们国家的路是人走的,为什么要叫马路?”周恩来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2.有一个美国人看到周恩来也用美国的派克笔,问是不是中国落后,没有好东西。周恩来回答到:“这是越南战争时,越南人民送给我的战利品。”
3. 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客人们对中国菜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都赞不绝口。这时,上来一道...

全部展开

1.一位美国记者问:“你们国家的路是人走的,为什么要叫马路?”周恩来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2.有一个美国人看到周恩来也用美国的派克笔,问是不是中国落后,没有好东西。周恩来回答到:“这是越南战争时,越南人民送给我的战利品。”
3. 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客人们对中国菜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都赞不绝口。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冬笋、蘑菇、红菜、荸荠等都雕刻成各种图案,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贵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忙向周总理请教。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4.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着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5.有一次,周总理从日内瓦开会回来顺道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用英语向苏联人祝酒。这时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抱怨道:”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这句话显然是很不友好的。周总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他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以促米高扬说出不学汉语的原因。米高扬果然上钩,抱怨说:”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没关系,下回到我们使馆来,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教你。“一下子将米高扬置于一种学生的地位。
6.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与印度谈判中印边界问题,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周恩来总理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对方说:“时间太短了。”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 这显然是荒谬的。”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7.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8.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9.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10.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

收起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

全部展开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6.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7.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他坦言“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国家传为美谈。
8.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苏联大使找到周总理,阴阳怪气地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周总理平静地回答: “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一片叶子而已。”苏联大使故作关心地说:“据权威人士推测,此事对中国的影响极为不利呀!”总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苏联大使有些恼怒:“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帅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周总理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苏联大使被说得哑口无言。
-------林彪叛逃苏联并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这个消息传出后,国际上一些敌对分子幸灾乐祸。中苏关系当时严重恶化,苏联大使和总理见面时存心想看好戏,让周总理难堪。他见兜圈子达不到目的,就摊出所谓的“王牌”,料想周总理一定无话可说,结果周总理反戈一击,苏联大使陷入十分狼狈的境地。
9.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 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10.在某次国际会议期间,周总理与当时的美国外长(具体的职位和人名忘了)相遇.周总理主动伸手,但对方傲慢的抱起手来拒绝握手。
周总理笑着说:“在朝鲜,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一身手你们美国兵就往后退,怎么这个毛病也传染给阁下了呢?”
他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布尔什维克,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身后没有一座坟茔,没有一抔黄土,没有一块墓碑,但他永远活在中国的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川中,活在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的心中。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自从1976年1月8日逝世以后,人们一直在怀念着他。
  周恩来一生作诗不多。这是因为他“在认定了主义不变”之后,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日理万机。他的诗作都是在青年时期所作,我们说诗歌是最接近人们灵魂的艺术。青年时代的周恩来以诗言志,或抒发胸中磅礴之气,或荡涤世上阴霾之物;或为国而忧,或为民而思。无论是他所作的古体诗还是新体诗,我们都能感受到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灵魂呼之欲出。
  周恩来的诗隽永而不失其豪迈,细腻而不失其恢宏。我们所能见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作是《春日偶成》,当时正值辛亥革命之后,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虽被推翻,然中华民族仍面临外敌欺凌,各地军阀各自为政,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目睹生灵涂炭,外侮猖獗,周恩来愤而作《春日偶成》一诗,该诗曰:“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发誓扫清笼罩在中华民族头上的“烟霾”的革命情怀。
  1916年,周恩来在送别其好友张蓬仙时,更是借诗以抒发其鸿鹄之志。他作了三首诗,其一曰:“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蛰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其二曰:“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其三曰:“同侪争疾走,居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这三首诗表达了周恩来在面对“险夷不变”时的当仁不让,誓把民族苦难一肩挑,满腔爱国热情于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1917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东渡日本求学,他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大江之歌”,其诗曰:“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其意境高远,令一般平庸之辈不敢仰其项背。
  除古体诗外,周恩来还写了不少新诗,如以下的一首;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
  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
  别了,牵肠挂肚
  死了,毫无轻重
  何如作了感人的永别
  没有耕耘/哪有收获
  没播革命的种子
  却盼共产花开
  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
  却不用血来染他
  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
  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
  也随着死生
  只是他们却识不透感人的永别
  永远的感人
  不要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
  飞向光明/尽由着你
  举起那黑铁的锄儿
  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散在人间/血儿洒在地上
  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
  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
  还要努力为死
  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这首诗歌颂了革命烈士的视死如归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周恩来“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的雄心壮志。他不是坐等着“赤色的旗儿飞扬”,盼望着“共产花开”,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就算把“血儿洒在地上”也在所不惜。
  我们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缅怀,是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稍有改变的,他在全中国人民中已是一座永远的丰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