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上的人都那么讲义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22:59:14
为什么道上的人都那么讲义气?为什么道上的人都那么讲义气?为什么道上的人都那么讲义气?0“匿玉玺孙坚背信弃义,勤王室马腾举义,关云长义释曹操”.说“义气”道“义气”,那么,到底“义气”是什么?字典里的解

为什么道上的人都那么讲义气?
为什么道上的人都那么讲义气?

为什么道上的人都那么讲义气?
0“匿玉玺孙坚背信弃义,勤王室马腾举义,关云长义释曹操”.说“义气”道“义气”,那么,到底“义气”是什么?字典里的解释是: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这是它的本义,其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义气”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大多数男孩子(也有少数女孩子,敝人就是)来说,看得最多的不正经的书,要算武侠小说了.大家应该都认为,“义气”是武侠小说所必不可少的.楚留香为了救三位红颜知己,远赴对他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神秘死亡领域——沙漠,这应该是对朋友的情义了.西门吹雪,一个神一般的剑客,与一个和他几乎同样功力的对手相拼,而能够宁愿自己身败名裂也想去成全他的敌人,可能这就是英雄惜英雄,也属朋友间的情义吧.武侠小说,最注重的是朋友与朋友间的那种“义气”,讲的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精神,我想,这种“义气”,就是“舍身助朋友”吧.当然,朋友不一定是要彼此有交情,纵使是敌人,也可以在一瞬间成为朋友.还有另一种武侠小说,掺入政治斗争,如《问天剑》,就加入了主角与朝廷奸臣的斗争,这里的义,还有一种对君主,对国家的忠义.不过,《水浒传》中宋江他们那种请朋友吃吃喝喝,捉到敌人(厉害的)就放的“义气”,我是有点不太认同的.《三国演义》中呢,“桃园三结义”,“吕布为无义之辈”,“吉太医慷慨就义”,“关羽义释黄汉升”,“张飞义释严颜”,“诸将为全忠义而死”……这些“义”,很明显的也是分为上述的两种:朋友间的“义气”和君臣间的“义气”.《三国演义》中主要赞颂的应是后者,单从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就可看出.关羽,自古以来就是“义气”的化身,他对刘备的忠心,对曹操恩义的回报,都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而吕布背信弃义为人所不齿,是由于他总是背叛自己的主人,也就是他置君臣之义不顾,这与小说的主要思想都违背,当然要受后人唾骂了,要知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不过,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我想,这两句话都是有条件的,前者的“主”,当为“英主”,后者前任的“木”,当为“朽木”,这样才是君臣之义,这样才不违背君臣之义.总的来说,小说中的“义气”,是塑造一个好人所必不可少的,它具有极其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上述都是虚拟且大多是古代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呢?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义气”这个词,是黑社会、是逞强斗勇的代名词.在电影中,那些黑社会的血泪故事所表现的很多很多都是为朋友牺牲的“义气”,无可否认,它感染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与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一致的.不过有些人,他们并不认为这些“义气”有何让人感动之处,“都是些骗小孩的玩意,会感动的都是傻瓜”,也许在这些人眼中故事都是虚构的,为别人死来死去都是不切实际、无聊至极的.我无权批评别人的想法,但我想说的是,这些“义气”,除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人的本性——那种人与人之间相怜相依的本性.但是,从小学开始,老师就一直教导我们,不要和社会上的无业青年交朋友,更不要学讲什么“江湖义气”.诚然,社会上坏人不少,而他们所谓的“江湖义气”,其实只不过是酒肉朋友被人欺负了,就不分青红皂白去报仇,“义气”,本是个褒义词,这样一闹,加上老师们给我们训话时简直把“义气”作为这种行为的代名词,连《思想品德》也一样,那“义气”被涂上浓厚的贬义色彩就无可避免了,很无奈,什么时候,这层色彩才能抹去?那么,由上可知,无论小说还是现实,古代多的是君臣之义,现代流行的是朋友之义(武侠小说的现代与否是看作者,不是看小说内容),两者是否有什么联系呢?项羽兵败乌江前,虞姬自刎,手下范岱赶到时,主母已躺在血泊中,他把虞姬葬于江南荒山,“山风呜咽,木叶萧萧,夕阳残照,惹起他无限思绪.捣麝成尘香不灭,人情无价轻死生”,就这样,范岱自刎于虞姬墓前.这是一幅凄壮绝美的图画,它把“君臣之义”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假想一下,若范岱与项羽一样都是一方之霸,两人是生死之交,那么范岱会为项、虞二人自刎吗?那么范岱只会为项、虞二人自刎吗?可以想象,是不会的,是不只的.范岱有自己的精兵,不值得就此死去,不能够就此死去,他要率领部队与刘邦拼个你死我活!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看:正以为古代有等级制度,所以注重君臣之义;正因为现代的是平等制度,所以流行朋友之义.两者是平等与不平等的关系.由君臣发展到朋友,这,应该是社会的进步吧.那么,社会继续发展,现代的“义气”将何去何从?“义气”是一种感情,是一种能激发人的潜力,能使人做出超常事情的感情.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一阵风可以/唤醒一个季节/一棵芽可以/振奋一滩荒原/一腔热血可以/熔化一口铡刀/一点希望可以/燃烧一片蓝天.是吧,“义气”感染力强,可以在瞬间唤醒人们,使人团结起来;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义”在,“气”在;它所激起的人们的热情,是无限高涨的;因为“义气”,人们托着希望,用他们的团结、顽强和热情,在蓝天下奋斗、燃烧!这里的”义气”,不是君臣之义------我们的现代社会不存在君臣,是朋友之义吗?是,也不只是,它还是国家之义、民族之义、人类之义! 那是很大很大的理想,也许我们该实际一点吧,我们是高中生. 我认为,“义气”不仅仅存在于相识相熟相知的人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有缘的,不仅相识相熟相知是缘,相见也是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何必都是“沦落人”呢.现实生活中,往往只是一个“沦落人”,既然我们有缘,既然我们有义,为何不帮人一把呢?对陌生人施以援手,这也是“义气”呢!”义气”应该还有另一方面——信用.“背信弃义”,不守信用,谓之不讲“义气”.人人都知道,如果一件大事被耽误了,那后果是很严重的,但是,小事呢?有句话叫“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是也有人觉得“大信不苟,小信不守”挺好呢?初中的政治题已背得滚瓜烂熟:“需知防微杜渐”云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信都不守,叫人怎能相信你大信能不苟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小事的“讲义气”是决定别人对你信任的重要条件.想想看,你答应了帮别人打饭,却因贪打篮球没有去,别人没饭吃了,就丢过一句“吃面不行吗”.很小的一桩事,却很容易就导致两人反目,若你肯“高抬贵脚”,花个四、五分钟打了饭,再继续玩,那么结果就不用说了;又若调换过来,你是别人,别人是你,你的感受又如何?不知你有没有试过——帮了别人之后,别人的那句“谢谢”让你心跳加速,走路也是一蹦一跳的,仿佛想飞到天上去.总结一句,“义气”不分时间、空间,它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它是褒义,不是贬义.这就是我的读《三国演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