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事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5:46:46
英雄故事有哪些
英雄故事有哪些
英雄故事有哪些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董存瑞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1947年1月12日 ,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毛主席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邱少云
邱少云,四川铜梁.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
.次年10月12日朝鲜三九一高地反击战打响之前,随部队潜伏在敌山脚下草
丛中,等待配合大部队进攻.不料埋伏点山草被敌燃烧弹击中起火,为了不
暴露部队埋伏点,忍受烈火烧身,卧地不动,直到牺牲.
八路军爆破英雄马立训的事迹
马立训是八路军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爆破大王”.
马立训,1920年生,山东淄川人,家境贫寒,12岁就到煤窑当小苦工,不久被招募入国民党军当兵.1940年4月被解放,参加了八路军.在革命队伍里,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屡立战功.1941年春,他协助战友炸毁莱芜吴家洼据点,炸死汉奸30余人.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和战友总结爆破经验,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掉据点,全歼守军.同年8月,在山东泗水县孙徐战斗中,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1943年11月,在攻打鲁南柱子村战斗中,执行偷袭爆破任务,当接近日伪军炮楼时被敌发现,他隐蔽在壕沟内,用军帽示形,吸引敌机枪火力,迂回近敌,炸塌守军圩墙和炮楼,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通路.1944年5月,在攻打山东平邑县庞庄日军据点战斗中,他炸开第一道障碍后,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动炸开据点门楼,部队得以迅速通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在鲁南天井汪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部队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层碉堡的密集火力压制,他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当年7月,他出席山东军区英雄模范大会,被评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特等战斗英雄”.1945年3月,在沙沟崖战斗中,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构筑的炮楼在斜坡上,难以实施爆破,他用木棍绑扎三角架,逼近炮楼,将炸药包送至炮楼半腰,冒着守军机枪的扫射,紧紧撑住木架,直至即将爆炸的瞬间才转身隐蔽,一举炸毁炮楼.
同年8月3日,在山东滕县阎村战斗中,他带领突击班执行爆破任务时牺牲.9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他所在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为“立训村”,并在部队开展了“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摘自:中国红故事网
一级杀敌英雄 王克勤
王克勤(1920-1947),1920年生,安徽阜阳县人.1939年7月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的平汉战斗被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迅速成长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英勇善战的优秀战士.王克勤作战勇敢,战绩显著,9次立功,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他一人歼敌232名,俘敌14名,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当班长后,继承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班里每补充新战士,他总是现身说法,启发新战士的无产阶级觉悟.他用“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的格言,教育大家搞好团结,并组织起两个互助小组,开展思想、技术、生活三大互助活动,这对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很大作用.1946年10月6日,在山东巨野县徐庄阻击战中,他带领全班发挥战斗互助作用,与国民党军激战一天,打退敌数次进攻,歼灭大量敌人,全班无一伤亡,圆满完成任务.战后,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3人被评为战斗英雄,他被提升为排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所属部首先普遍开展了学习王克勤运动,第六纵队先后授予王克勤“战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1946年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以《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为题的社论,称赞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号召全军部队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他的“三大互助”带兵经验迅速在全军推广,对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王克勤在战斗中创造了一套带兵经验和团结互助运动.主要内容是:开展思想互助,组织战士介绍个人家史、个人经历和我军战斗传统,提高战士特别是新战士的阶级觉悟;开展生活互助,根据训练、行军和作战之需,把全班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助组,以老带新,以长补短,训练中互帮互学,生活上互相关照,战斗中互相支持;开展技术互助,练兵学技术、战术,相互高标准严要求,战时灵活利用地形地物,根据敌人攻防方式而改变战术.王克勤创造的三大互助运动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为我军提供了建军经验,特别对刚参加我军的大量新兵(相当一部分是从国民党军队解放过来的)的改造与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白求恩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赵尚志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四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任常伦(1921-1944),男,汉族,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人,中共党员. 在战斗频繁、激烈的胶东抗日战场,他表现得十分突出,政治上积极进步,作战中勇猛顽强,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英勇善战,不怕牺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38年冬,17岁的任常伦参加了胶东抗日自卫团,1940年参加八路军,被编进八路军第十四团二营五连.在战斗频繁、激烈的胶东抗战中,任常伦表现突出.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在一次袭击敌人的战斗中,他左胳膊挂了彩,但不愿意退下火线包扎,他说:“为了党和人民,该流血时就得流血.这算得了什么!” 1941年6月,任常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政治上积极进步,作战更加勇猛,表现十分突出.这年冬天,他勇敢抢救了一名陷入日军包围中的战士.1942年6月,任常伦升任班长.他执行任务果敢机警.11月中旬,他成功侦察敌情,使所在部队安全突围. 1944年7月,任常伦被评选为战斗[1]英雄.8月,他连续出席了胶东军区和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荣获军区一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会后,已任副排长的任常伦得知敌情紧急,日夜兼程七百里,赶回胶东.那时,他身上已经负过八次伤,肩膀还留着敌人的弹片,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他坚决请求参加战斗. 战斗打响了,任常伦和全排32名战士奉命抢占制高点.他带领战士发起冲锋,成功抢在日军前头占领了制高点.然后又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成功夺取了制高点旁边被日军占据的小高地.在坚守小高地的战斗中,战士们的手榴弹用完了,子弹打光了,增援部队还没有赶到.任常伦坚定地对战士们说:“我们没有子弹有刺刀,人在阵地在!”他带头冲向日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他一人连续刺死5名日军,终于带领战友们守住了阵地.当天傍晚,日军对小高地进行反扑,任常伦不幸被子弹击中,他吃力地对战友们说:“别管我,守住阵地要紧,守住阵地就是胜利!”战友们在任常伦精神的鼓励下,斗志更坚,终于打得日军在扔下258具尸体后,落败而逃.英勇的抗日战士任常伦,也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