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做大学的presentation,topic是关于定义一个概念.有没有现成的加PPT急求大学presentation,有没有现成的topic,topic是关于定义一个概念的,THE definition of a concept.有点新意的,我讲什么概念好呢?如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19:31:13
急求做大学的presentation,topic是关于定义一个概念.有没有现成的加PPT急求大学presentation,有没有现成的topic,topic是关于定义一个概念的,THE definition of a concept.有点新意的,我讲什么概念好呢?如果
急求做大学的presentation,topic是关于定义一个概念.有没有现成的加PPT
急求大学presentation,有没有现成的topic,topic是关于定义一个概念的,THE definition of a concept.有点新意的,我讲什么概念好呢?如果有PPT和稿件.邮箱是[email protected]好的话追加分!
in English
急求做大学的presentation,topic是关于定义一个概念.有没有现成的加PPT急求大学presentation,有没有现成的topic,topic是关于定义一个概念的,THE definition of a concept.有点新意的,我讲什么概念好呢?如果
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一)研究背景
1.高校“班级”地位的削弱 寝室地位的上升
我国高校的“班级”作为最小群体单位已逐渐为寝室所取代.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各种成人教育与自学考试教育方式的逐渐兴起和发展.高校的教室已普遍不能满足一室一班的教学需求,因而多实行流动教室制度,传统意义上“一室一班”的班级空间观念被打破 .同时,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与第二专业的开设,全校性选修课不断增加,均使得原来传统“班”的地位日益削弱.以班级形式出现的场合与次数大大减少,班级的涵义发生了变化,而新建的各种选修课班、第二专业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系科、不同专业,班级也只是一个临时的组织,行政班级逐渐被课程班级所代替,班级的群体被淡化.
而相对比较固定的寝室就成了最小的群体单位.寝室是大学生一天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每人每天平均在寝室停留的时间达到13-14个小时,扣除睡眠时间,每天有5-6个小时在寝室度过 .寝室不仅是大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学习的园地,信息获取的窗口,思想交流的渠道,娱乐的天地.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寝室氛围的影响,学生中的事端也往往发生在这里.寝室虽小,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但它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人际关系的场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何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那么,了解目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展开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就成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
2.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在高校寝室中出现的各种恶性事件给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2003年云南大学“2.23”马加爵杀人案的直接导火索就是马加爵与寝室成员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寝室人际关系恶化.上海《文汇报》报道:2002年上海高校自杀事件中,人际关系紧张的占27.8%,以恋爱为诱因的比列为22%,健康原因的5.6%,精神疾病的11.1%,其他占5.6%,人际关系紧张已取代恋爱失败成为上海高校自杀事件的最主要因素.成都某高校去年在校园网上对近千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寝室人际关系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的大学生认为寝室里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33%的大学生寝室里室友不能互相关心、相处不融洽.不久前,河北大学对在校1200多名大学生展开人际关系现状调查,调查显示,寝室人际关系是让大学生感到最苦恼、最难适应的人际关系.另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也显示,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大学生呈现的心理问题增多,而且在重要次序上发生了变化.在老一代大学生中,情感、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要程度在心理上分别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是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上升到了第一位,其中寝室人际关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在现状面前如何针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不良趋势,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积极性建议,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3.相关研究的欠缺
本人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资料很多,但是直接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的资料却甚少.在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维普资讯公司《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方式下,用篇名、摘要、关键词、任意词等检索方式分别检索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大学生人际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高校人际关系”、“团体人际关系”、“群体人际关系”等,发现直接用篇名的仅1篇,间接相关的文章有1199篇,其中博硕论文相关的有2篇.可见,直接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进行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已有研究的欠缺和不足无疑使本人的研究缺少了足够的借鉴,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使得本研究有了一个很大的空间,给了本研究一个填补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空白的机会.
(二)本人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从主观上讲,大学四年的求学经历让本人耳闻目睹了当代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许多由于寝室人际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冲突和悲剧.人际关系问题成为当前大学生最苦恼的事情之一.为此,本人从一个良好的研究目的出发,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给予大学生和高校管理部门积极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从客观上讲,首先,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从心理学、思想政治工作等角度的研究已不少,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它目前还是少数.其次,本人身处高校,与大学生有较为频繁的交往和接触,为本人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提供了环境优势.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在现实社会的实际活动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关系(包括认知、情感)和相应的行为表现.这就是说:其一,人际关系是在人们在实际活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可能产生人际关系;其二,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这种交往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语言的也有非语言的.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其三,人际关系虽然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等等,但主要是指上述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微观的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是在一定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关系;第四,作为人的心理联系的人际关系又总是外化为人的行为,并在人与人的实际交往中形成一定的模式.
2.大学生寝室与大学生宿舍:这里的大学生寝室是指少数(4—8个)大学生借以共同睡眠、学习、活动的一个独特空间,往往以“间”为单位.而大学生宿舍是指多数大学生(几百或上千人不等)借以共同睡眠、学习、活动的空间,其成员构成除了大学生以外还包括宿舍管理员等,往往以“幢、栋”为单位.寝室在空间上被宿舍所包涵 .
3.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大学生寝室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它包含在宿舍人际关系之中.
4.“重庆市大学生”:本文题目中的“重庆市大学生”,指的是重庆市普通高校的全日制大学生.职业大学、民办大学等的大学生不计算在内.
(二)国内有关研究的分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地球上出现了“人”这一高级动物那天起,人与人之间就开始了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就产生了.“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良禽择木而息,人则择善而从.”;“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这些古贤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处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话题.教育家孔子甚至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高度概括那个时代独特的人际关系.荀子在《不苟》篇中曾说:“君子洁其身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非知也,其势然也.”这是荀子在试图揭示人际关系的本质.可见,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在我国古代社会已经开始了.
人际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的综合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也在个断变化发展,对于人际关系的研究也在变化发展.近20年来,我国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人际关系的既有研究表现为:1.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涵义及实质研究.其代表观点有: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关系和相应的行为表现;人际关系是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和距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情感的社会交换(时蓉华,1988;何立婴,1990;李勇翔1990;林国灿,2002)2.人际关系的类型研究.其代表观点有:人际关系可分为血缘、亲缘和业缘;可分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无规则型;获致性人际关系和先赋性人际关系(刘达临,1984;李星万,1986;郁景祖,1995;林国灿,2002)3.传统文化的人际关系理论的梳理.其代表观点有:我国人际关系真正规范化和系统化是在春秋战国后发展起来的封建礼教伦理中,春秋战国时期封建人际关系理论的产生,秦汉时期封建人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宋明时期封建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明末清初封建人际关系理论的变化.(志坤,1991;丁原明,1993;王一玫,2000)4.中西人际关系比较.其代表观点有:东西方人际关系有逻辑起点的差异,有内容对形式的附着性的差异,关系取向与非关系取向的差异(翟学伟,1991;杨宜音,1995;李伟民,1996;彭泗清2001)5.人际关系的本土理论模式.其主要观点有:小农经济关系网和人情构成了传统乡村社会文化;中国人际关系的三大本土概念:人缘、人情和人伦.(曹锦清,1992;孔维民,1993;翟学伟,1993;杨宜音,1999)6.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研究.其主要观点有:市场经济条件人际关系的特征:主体化、表面化、互惠化、公平竞争化、契约化.人际关系障碍表现为: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社会知觉和归因过程障碍、互动层次的障碍.(王朗玲,1993;杨芳勇,1994;王莹,1995;舒安娜,2003;)7.城市邻里关系研究.其主要观点有: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轻近邻、重远郊”成为新的人际关系模式,邻里交往深度降低.(叶翔,1985;冯建平,1995;田凯,1997;程胜利,1999)8.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探析.其主要观点有:网络社会的人际关系具有开放性与多元性、自主性与随意性、间接性与广泛性、非现实性和匿名性、平等性、失范性、人际情感的疏远、信任危机等特性(乐国安,2002).
在CNKI学术期刊上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大学生寝室关系”进行“全文”、“题名”、“关键词”搜索,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关论文479篇,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论文6篇.前者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分类.从社会学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2.人际关系原则.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可以分为交互原则、功利原则和自我价值保护原则.3.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首应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定势效应和投射效应.4.学校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研究.5.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数量极少,其研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类型、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特点的纵向变化.
(三)国外有关研究的分析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差异,与我国相比,西方国家的大学生生源往往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生之间存在着民族、人种、宗教信仰等差异.因此,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寝室人员构成与我国有着较大差异.同时,西方国家的大学往往安排不同类型的学生如本科生、研究生,神学生、医学生、法学生等同住一楼或同住一个寝室以增进接触交流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我们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借鉴性不强.
然而,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西方国家则比我们进行得要早,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人际关系理论有很多种,我们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来加以摄取,大致可以分为人际交往理论、人际特质理论、人际激励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包括了符号互动论(象征性交往理论)、场合交往论、自我呈现论、社会交换论和T组理论等.符号相互作用论(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又称象征性交往理论,其直接的哲学依据可以从C.S.皮尔斯、W.詹姆斯和J.杜威等实用主义者中找到.美国学者米德公认为是这一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思想主要集中于《思想、自我和社会》一书.米德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位,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他认为每个交往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他提出了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这一公式,强调语言与对象的相互作用,强调交往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是对符号的统一理解为基础的.场合交往论是在康波(A.W.Comb)和斯尼格(S.P.Snygg)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第一,交往中的个体行为受两个因素影响:其一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个体对他人施于的刺激作出应答性的发应,采取适当的交往行为.第二,场合交往论强调特定的情景、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并由此推演出特定情况下“对情况的解说”或是由于“主角的观点而产生的行为所构成的情景”.自我呈现论(Theory of self-presentation),是戈夫曼(1959)以及其他人广泛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其理论观点表现在:社会交往在于交往者,借助于自己的言语行动向对方叙述有关自己的事情,即向他人表演自己;强调自我呈现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交往者把自己的形象呈现给对方,不但希望给他人一个可接受的角色形象,而且也希望对方提出相应的报答行为;认为人在交往种可能游不同的动机和目的.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ies)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其主要思想是:认为人际交往具有社会性;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即对方的反应给个体带来的直接的奖赏或惩罚;认为交往种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T组理论产生于勒温的实验研究,其主要观点是:交往中人们都是按角色来行事的,只是大部分人没有感觉到自己;应该努力使交往双方藏于内心的感情表面化.人际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修茨.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只是明显与不明显的区别.他提出了三类需要:包容的需要,表现为希望和他人交往、交际,其行为特征是沟通、相容、相属、参与出席等;控制的需求,表现为在权力上有要求控制别人的愿望;感情的需求,表现为在爱情和友谊上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人际激励理论被划分为:需求理论,强调需求是激励的原因;归因理论,主要对交往的成就动机等进行心理归因;期望理论,认为人际交往中期望是激励的动因;公平理论,认为人在交往中希望得到交往报酬,希望公平.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目前为止,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且研究角度主要停留在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欠缺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进行理论探讨.
2.已有的少数研究绝大部分是进行个案研究,往往是选取一个或几个寝室进行,研究方法也主要集中于访谈法,欠缺对当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一个宏观的调查和把握,归因分析的维度也显得简单化.
(五)本研究的价值
1.理论意义:寝室群体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同辈群体” ,同时,作为大学同辈文化的寝室人际关系从属于学校亚文化,因此,寝室在这个意义上承担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这一重要功能.本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寝室的人际关系现状,试图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教育社会学意义.
2.实践价值:基于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力图在对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进行深入调查后,获悉当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并从教育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归因分析,以补充已有研究的不足,希望对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在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之后,从本人的知识理论结构和当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出发,做出研究假设.其次,在占有广泛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假设,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在获得数据的前提下,主要运用社会学和教育学理论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点、类型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作出归因分析.最后,针对调查后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全文思路简化如下:
初步访谈获取信息---根据假设制定问卷---问卷调查和统计---具体问题分析及理论论证---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图书馆和系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并借助数字化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学术期刊),以及“google”和“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获得资料,筛选有效和权威信息,从而使本研究具有前人的研究背景和基石.
2.调查法:在随机抽样考察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意义结构的吻合度,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初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成原始项目,取得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正式问卷.调查对象初步定为重庆市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测量法初步定为人际关系社会测量法.
3.访谈法: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大学生寝室成员进行多次深入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弥补问卷调查的缺陷.
四.研究计划
前期:2005.3—6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中期:2005.7—12展开具体的调查研究、统计分析.
后期:2006.1—4论文写作、定稿.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
(一)研究重点:本研究重点在于调查当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具体特征、类型等,分析其原因及对大学生发展影响.
(二)研究难点:前人直接相关的研究较少,研究者知识结构的局限,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问题,这些都对本人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六.论文提纲
第一部分 引言
一、论文选题缘由
1.高校“班级”地位的削弱,寝室地位的上升
2.当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日益突出
3.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的欠缺
4.本人研究动机和客观条件
二、研究文献综述
1.已有研究成果
2.已有研究不足
三、本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 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抽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
二、调查结果及统计
1.男、女生调查
2.文、理科调查
3.四个年级纵向调查
4.城镇籍学生与农村籍学生调查
5.其他方面的调查(待定)
三、统计总结调查结果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类型、特点及其多维度差异比较
第三部分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的深层分析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教育社会学意义
1.同辈群体功能
2.符号互动理论对人际关系的理论阐释
二、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形成进行归因分析
三、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分析
第四部分 建议与对策
一、大学生的自我修正与调适
二、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应对
三、家庭、社会构筑社会环境支持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