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种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NH3),CO2气体与水.根据实验事实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M由4种元素组成.B.M是氧化物.C M含有水D M不稳定2.某可燃物在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7 23:57:05
1.某种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NH3),CO2气体与水.根据实验事实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M由4种元素组成.B.M是氧化物.C M含有水D M不稳定2.某可燃物在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燃
1.某种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NH3),CO2气体与水.根据实验事实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M由4种元素组成.
B.M是氧化物.
C M含有水
D M不稳定
2.某可燃物在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燃物
A,含有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3.下列情况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固体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白色粉末比镁的质量大
B,石蜡燃烧后质量变小
C,水变成冰后,质量不变
D,钢铁生锈后,质量比原来大
4.下列关于S+O2 点燃 SO2这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表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每16g硫和8g氧气反应就能生出24g二氧化硫,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这个反应里硫和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硫是生成物
D,在这个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1:2
1.某种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NH3),CO2气体与水.根据实验事实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M由4种元素组成.B.M是氧化物.C M含有水D M不稳定2.某可燃物在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燃
AD,M是碳酸氢氨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一元素是氧元素C M含有水 ,因为碳酸氢氨加热才产生水,并不是原来有水
AC因为某物质+氧气=H2O+CO2说明某物质一定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因为你不知道氧元素是不是来自氧气或物质
C,因为CD是物理变化
点燃
B化学方程式是S+O2=SO2
原始式子32:32:64
AD
AC
C
B
1A,原因你应该知道,D也对,因为他稍加热就分解。
2C,氧元素可以从空气中获得。
3C,质量守恒定律是用来解释化学变化的,而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
4B,应该是每32克硫和32克氧气反应生成64克二氧化硫。
D
C
B
B
D M加热可能与氧气反应,所以M不一定含有氧元素;M是纯净物,不含水
AC 同第一题
C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来解释化学变化
B 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质量比是1:1:2
D
C
C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水变冰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它不符合。(对初三而言,可以这样理解)
B
D
C
C
B